share_log

韭菜根+废菌包催生“绿色经济”

huanqiu.com ·  Mar 27 10:16

韭菜和蘑菇这两种原本毫无关联的农作物,却在邹平市明集镇牛家村被巧妙结合,成为了村集体收入增长的新亮点,周边的种粮大户也因此受益。

3月14日,记者走进牛家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韭菜大棚,一垄垄韭菜翠绿欲滴、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割韭菜、摘枯叶、打捆,不一会的工夫,成捆成捆的韭菜便整齐地摆放在地头,等待运往济南市场。

韭菜种植是牛家村的传统产业,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2021年,牛家村党支部领办村级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韭菜大棚种植。牛家村党支部书记穆玉文介绍,合作社种植韭菜120亩左右,建有48个大棚,目前春季韭菜的第二茬收割接近尾声,正在进行掀棚破老根,而这些破碎的韭菜老根却被当作宝贝一样统一收了起来。

紧邻韭菜大棚的是一片占地50余亩的蘑菇种植区,26个蘑菇大棚内,工人正在装菌包、做菌种。棚内另一旁堆放着废弃菌棒,这也是牛家村的宝贝。

牛家村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个个废弃的菌包脱掉塑料膜后,混合着韭菜根正被机器粉碎,之后经过发酵加入猪粪进行第一次拌料,在后续的第二次拌料中加入生物菌,就成为了育苗使用的优质基质和肥料。这项技术的成功实施,得益于青岛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

“这是我们今年要大力发展的循环项目。去年6月,村里就购入了粉碎机,废弃的菌包和韭菜根加上猪粪做有机肥,一部分自己棚里用,多出来的就可以售卖。”穆玉文边说边和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为了满足120亩韭菜棚的需求,每年从外部购入的有机肥成本高达12万元。现在,通过这一创新技术加工有机肥,成本仅为3万元,大大降低了费用,同时也为当地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合作社生产的有机肥不仅满足了自需,还为附近村的种粮大户提供了便利。解家村的刘水波种了1500亩小麦,去年秋天,他就从合作社购买了有机肥来改善土壤。“这里离得近,运输费节约不少。最关键的是,这里的有机肥品质非常好,有效解决了农田生产中的一些难题。”刘水波说。

由于自然条件优良、管护精准,合作社每年仅韭菜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00万元以上,蘑菇的销售额能到120万元,今年加上有机肥生产,合作社预计增收70—80万元。“去年村集体收入是29万元,今年有了新项目,预计能到40万元。”穆玉文说。

“即便是传统产业,我们也要做出新意。”穆玉文表示,接下来,牛家村不仅要使有机肥量产,还要形成一个春夏季有大田韭菜、秋季有韭苔韭花、冬季有大棚韭菜的四季循环生产模式,让“小韭菜”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绿色银行”。(农村大众报记者 向雨瑶 通讯员 李晓伟 孙冲 李蓓蓓)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