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盈利大幅增长:京东健康如何崛起成为「全民健康消费标杆」?

盈利大幅增長:京東健康如何崛起成爲「全民健康消費標杆」?

懂財帝 ·  03/25 08:44

長期來看,AI賽道與醫療健康消費賽道長坡厚雪,京東健康同時橫跨兩個賽道,或許正處於業績和市值爆發的前夜。

在跨越盈虧平衡點後,2023年,京東健康踏着國民健康消費浪潮和AI浪潮,業績加速放量。

營業收入達到535.3億元,同比增長14.5%,超出市場預期,實現五年五倍增長。

京東健康的盈利能力更爲亮眼。報告期內,年度盈利連續第二年實現正增長,達到21.43億元,同比大增459.2%。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指標下(Non-IFRS)淨利潤41.4億元,同比增長58.1%。

互聯網醫療虧損魔咒長期縈繞。京東健康利潤翻倍增長,不僅意味着其找到了可持續的底層商業邏輯。

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讓更多同業和投資者看到了互聯網醫療的盈利曙光。

反映在二級市場,和曾經驗證了新能源汽車盈利命題的特斯拉一樣,京東健康的“核心資產”屬性正在凸顯。

01 | 「做重」基礎設施

在一個消費趨勢轉變,競爭高度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京東健康依然交出了優秀答卷,極爲不易。

過去一年,大消費賽道承壓,但健康消費強勁增長。據統計,全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達2460元,增長了16%,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爲9.2%。

新的健康消費趨勢也在不斷湧現。一方面,年齡圈層被打破,95、00後等年輕群體對健康的關注正持續提升。《京東2023年度消費觀察》顯示,健康品類消費在26歲至35歲青年群體中佔比達到35%,甚至高於中老年人。

另一方面,經歷了三年公共衛生事件後,健康消費正從被動轉向主動。人們更傾向於主動管理個人和家庭健康,並期望獲得質量可靠、專業的健康產品和服務。

面對14億民衆澎湃的健康消費需求,京東健康躬身入局,再次成爲“解題者”。

2023年,京東健康全面啓動供給端改革,全球藥企共同首發多款創新藥,大幅提升了創新藥可及性,也鞏固了“新特藥全網首發第一站”的優勢。

在需求爆發式增長的保健品領域,京東健康聯合健合集團、湯臣倍健、Move Free等全球營養保健頭部品牌和商家,上線了超過130萬款新品,啓動全家營養健康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健康還加大了對第三方商家的支持力度,通過全鏈路營銷服務和數字化管理工具幫助它們快速成長,以強化生態協同效應。截至去年底,平台第三方商家數量已超過5萬家,同比增長超過100%,商品數同比增長超過30%。

在解決產品服務“更多、更好”的同時,京東健康希望物流能夠“更快”。

爲了強化履約能力,京東健康繼續“做重”物流基礎設施。這是京東健康最堅實的護城河,也是它與其它輕資產互聯網醫療平台的最核心區別。

2023年,京東健康擴大了覆蓋全國的倉庫網絡和全溫區配送服務範圍,依託國內24個藥品倉和超100個醫療器械、營養保健品倉,已經實現全國225個城市當日達,386個城市次日達。

針對“最後一公里”的醫藥健康需求,京東健康成立即時零售部,進一步升級了“平均28分鐘送藥到家”服務體驗。

以北京爲例。京東健康在多家自營社區藥店上線了“24小時取藥窗口服務”,還配置了專職騎手。在上海,爲近700家線下藥店開通線上醫保支付功能。截至去年底,全國已有超過480個城市,以及超過12萬家線下合作藥房能夠24小時全天候響應用戶需求。

憑藉紮實的能力建設,京東健康成爲了萬億健康消費浪潮的“弄潮兒”。

截至2023年末,京東健康過去12個月的年度活躍用戶數量超1.72億,較2022年淨增加1800萬。自營商品銷售規模爲457億元,同比增長13.1%。

京東健康進階成爲國民健康消費第一入口,其價值效應有望繼續擴大。

02|互聯網醫療「向深」

互聯網醫療,核心在於構建嚴肅、專業的醫療能力。

但行業中,仍有諸多玩家捨本逐末。有的公司沉溺於短期盈利,最終淪爲流量平台,而有的公司做得不夠深、不夠堅持,僅能提供簡單的問診服務,最終被市場淘汰。

作爲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醫療公司,京東健康深諳醫療能力是大廈的地基。

CEO金恩林曾說,“我始終認爲,在醫療領域,醫療服務的專業能力是最核心的。”“醫療服務是我們毫不猶豫要重投入的地方。”

基於此,2023年,京東健康繼續堅持醫療的嚴肅屬性。

京東健康互聯網醫院建立了覆蓋全流程的質量管理體系,累計發佈223個標準化診療路徑以及12項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充分保障在線醫療服務質量和醫生執業安全。

在合規的基礎上,京東健康持續推進邊際創新,發力多個專科閉環服務創新。其中,皮膚和心理等專科是建設重點。

去年4月,其上線了國內首個皮膚專科互聯網醫院。短短八個月,已經有超過3000名三甲醫院的皮膚專科醫生入駐,以及超過40位頭部專家開設了線上名醫工作室,累計服務超1200萬人次,基於大模型的AI輔診準確率超過95%。

在心理專科領域,去年10月,其全新升級了心理健康服務中心,聚焦職場學習、親子教育、情感婚姻、心理康復等高頻諮詢需求,並擁有超過1000餘位專業心理諮詢師及6000位精神科醫生,累計服務用戶超數十萬人次。

而這只是用戶湧入的縮影。截至2023年末,京東健康互聯網醫院全年診療人次已超過1.6億次,日均在線問診諮詢量超過45萬。

縱向“做深”專業能力的同時,京東健康加速拓寬醫療健康服務生態。

2023年,其升級了“京東家醫”,上線全年照護和精準營養定製等主動式健康管理服務產品,覆蓋更多年齡段和不同健康需求的用戶,用戶滿意度達到96%。

京東健康還大力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醫療服務體系,其在北京亦莊和江蘇宿遷相繼開設了京東健康體檢中心,並聯合宿遷相關部門共同開辦了宿豫醫院,成爲首家規模化開設線下自營零售藥房和醫療服務機構的互聯網醫療公司。

從宏觀角度看,京東健康也是第一家將嚴肅、專業的線上線下醫療健康服務體系與國民健康消費第一入口融合在一起,並實現規模化盈利的公司。

這是創新性的實踐。對於迷惘、躊躇的互聯網醫療企業來說,它也是一個可參考借鑑的樣本。

03|向技術要增長

回望過去十年,移動互聯網技術驅動醫療健康行業變革轉型,但已逐漸進入瓶頸期。如今,AI技術爆發,爲醫療健康行業生產力重構帶來了關鍵變量。

其實在美國,生成式AI已經爲打破醫療“不可能三角”提供了新的思路。谷歌開發的首個專業“AI問診醫生”的表現超越了包含家庭醫生、全科醫生在內的初級保健醫生。

中國14億民衆醫療健康需求剛性,AI或許是撬動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的科技槓桿。

監管層已經開啓了綠燈。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廣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型信息技術,實現智能醫療服務等。

AI浪潮奔湧激盪,以京東健康爲代表的AI原生企業正相繼入局。

2023年,京東健康發佈了醫療大模型“京醫千詢”。這是行業內首個實物與服務相聯通、知識與數據相融合的醫療大模型,整合了大量的臨床實踐指南、醫學文獻和專家知識。

以大模型爲技術底座,京東健康面向在線執業醫生推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包括雲診室、診後隨訪、專家聯合會診、臨床科研、醫生IP品牌孵化、“智能醫生助手”工具等,旨在幫助醫生優化在線診療效率、質量和執業安全。

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的苟江醫生享受到了AI技術的便利。他透露,在診前和診中環節,京東健康的全病程智能輔診平台都大幅提升了溝通和診療效率。在診後,該平台沉澱的患者數據能夠幫助醫生實現精細化的診後管理。

與此同時,京東健康繼續向深,意欲通過AI技術來解放醫療機構的生產力。

去年,其爲北京海淀區搭建的AI處方前置審核系統已經在近百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落地使用,日均審核處方超過2萬張。

這預示着,AI技術將爲醫療健康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業增量。

京東健康錨定未來,繼續加碼科技研發,2023年的研發費用達到12.27億元,同比增長14.9%。

2024年,京東健康將加速技術落地。金恩林表示,公司將持續建設具有行業領先地位的“京醫千詢”醫療大模型,加快AI在醫療場景落地應用,致力於實現醫療質量、效率、體驗的三重提升。

強者恒強。京東健康正航行在寬闊藍海上,其已經是全民健康消費標杆,且AI技術實力領先,將有望率先品嚐到AI時代的估值紅利。

券商早已經嗅到了“核心資產”的增長機遇。

美銀證券在研報中重申了對京東健康的“買入”評級。中金公司表示,“京醫千詢”有望持續助力遠程醫療服務創新,維持京東健康“跑贏行業”的評級,2024年目標價爲41.2港元。

雖然股市整體波動已爲常態,但據此計算,京東健康短期內仍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而長期來看,AI賽道與醫療健康消費賽道長坡厚雪,京東健康同時橫跨兩個賽道,或許正處於業績和市值爆發的前夜。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