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创造登月历史后 上市公司直觉机器确认2024年内还要再去一次

創造登月曆史後 上市公司直覺機器確認2024年內還要再去一次

財聯社 ·  03/22 21:10

①由於對登陸器設計的改動不大,所以目前IM-2任務依舊瞄準2024年內發射; ②作爲登月項目的“大金主”,NASA接下來要官宣月球車項目承包商,以及下一波“月球快遞”服務的合同。

財聯社3月22日訊(編輯 史正丞)在上個月成爲人類歷史上第一家成功實施月球軟着陸的私營企業後,美股上市公司直覺機器最新披露,正在穩步推進今年“二度登月”的計劃

今年2月中旬,由直覺機器研發、執行IM-1任務的“奧德修斯”號月球登陸器搭乘“獵鷹9號”起飛,歷經8天行程後登陸月球南極。這不僅是私營企業邁出的“登月一小步”,也是美國時隔半個世紀後首度登陸月球。

image

(“奧德修斯”號月球登陸器搭乘“獵鷹9號”起飛,來源:SpaceX)

作爲上市公司,直覺機器也在本週四發佈業績。當然在例行電話會議上,分析師們更加關心的問題是公司啥時候再去月球。

設計調整不大 IM-2任務瞄準年內

值得一提的是,IM-1任務中也存在些許遺憾——由於着陸器接觸月球時的速度過快,所以最終是以側翻的姿態“躺”在月球上,這導致部分通訊電線被覆蓋、太陽能電池板的充電情況也不理想,探測器在月球上執行任務的時間也被迫縮短。

直覺機器確認,對於接下來的IM-2任務,將使用之前任務同款的Nova-C型着陸器,同時設計上所需的調整非常輕微。

公司CEO史蒂夫·阿爾特默斯介紹稱,通過對這次任務的重建,公司已經確認需要調整的天線、攝像頭、激光測距儀啓用開關,以及軟件調整。這些部分的變化都相對直接,實際上沒有看到會對時間表產生任何影響。目前仍計劃在2024年進行IM-2任務

在第一次任務期間,工作人員直到最後階段才發現激光測距儀無法正常工作——因爲登陸器在送上天之前忘記打開一個物理開關,所以只能通過折衷方案完成了任務。

史蒂夫也透露,公司目前正在與NASA合作確認下一次任務的着陸點,可能會調整至月球南極沙爾克頓隕石坑的連接脊。NASA希望尋求南極點附近可能存在水冰的區域。

作爲這項任務的大金主,NASA最終的目標是將美國宇航員重新送上月球,同時建立人類永久月球基地。月球南極的水冰資源,可以被加工爲火箭推進劑,或者單純用來供應居住在月球上的人類使用。爲此,NASA設立名爲“商業月球載荷服務”的項目,旨在贊助民營企業投身“星際物流”事業,從而使得NASA自己能採購到又便宜、又好用的“月球快遞”服務。

NASA又要發錢了

根據直覺機器的四季報,公司四季度實現營收3060萬美元(大部分錢是NASA給的),同時到年底時賬上還剩450萬美元。

不過公司也披露,隨着年初公司的一名投資者行使了5060萬美元的認股權證,另外公司還完成了一筆1000萬美元的戰略股權投資後,截至3月1日賬上現金達到5500萬美元,這也是公司2023年初上市以來“報告期末”手頭最富裕的情況。

對於直覺機器而言,2024年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除了第二次登月任務外,NASA也要公佈一系列新的合同。其中,NASA將在4月3日舉行記者會,通報選中哪些公司推進月球車項目的開發。此外,NASA也將在年內宣佈“商業月球載荷服務”下一批合同的情況。

image

(來源:NASA官網)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