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發佈《2023 年年度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90.07 億,同比增長4.63%;實現歸母淨利潤18.86 億,同比增長39.62%;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14.64 億,同比增長110.19%。
23 年業績穩步增長,24 年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2023 年度公司實現營收( 290.07 億, 同比+4.63% ) ; 實現歸母淨利潤( 18.86 億, 同比+39.62%),主要系吸收合併完成後對上年同期報表進行了重述;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14.64 億,同比+110.19%)。分產品來看,2023 年航空產品實現收入( 247.38 億, 同比+8.63%) , 毛利率同比提升0.18pct 至30.37%;防務產品實現收入(10.75 億,同比+10.57%),毛利率同比下降1.34pct 至29.37% ; 現代產業及其他實現收入( 31.94 億, 同比-19.68%),毛利率同比提升4.70pct 至24.94%。2024 年經營計劃:預計實現營業收入(285.22 億,同比-1.67%),其中,防務業務收入受行業政策、市場環境及訂貨合同調整預期不足等因素影響有所下降;其他業務收入保持增長態勢。利潤端:公司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持續推進降本節支,不斷提高經濟效益,2024 年預計實現利潤總額(24.37 億,同比+8.0%)。
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三項費用率控制良好。盈利能力方面,公司銷售毛利率29.73%,同比重述後上年同期上升0.95pct。期間費用方面,期內公司發生銷售費用( 2.73 億, 同比+2.68% ) ; 管理費用( 24.52 億, 同比-0.42%);財務費用(0.99 億,同比+41.77%),主要系是匯兌收益減少所致。三項費用率爲9.74%,較去年同期下降0.35%。公司研發費用(34.89億,同比+27.09%),主要系是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增加所致。公司信用減值損失(-0.59 億,去年同期重述後-3.21 億),主要系壞賬損失減少所致;資產減值損失(-1.66 億,去年同期重述後-3.48 億),主要系資產減值損失減少所致。2023 年度公司銷售淨利潤率爲7.41%,比重述後去年同期提升0.95pct。
2024 年預計關聯交易保持增長態勢。從公司發佈的關聯交易公告情況看,公司預計2024 年向航空工業集團內關聯方銷售商品220 億,較23 年預期發生額提升2.33%,較23 年實際發生額相比提升23.94%,保持增長態勢。
存款限額預計額爲130 億,較23 年預計額提升7.44%,較23 年實際發生額相比提升19.78%。我們認爲,航空裝備更新換代需求飽滿,其中機載系統是航空裝備升級換代的核心重點領域,預計保持增長態勢。
機載產業上市旗艦平台組建完成,打造世界一流航空機載系統供應商。2023年3 月17 日起,中航機電終止上市;2023 年4 月13 日,本次交易換股吸收合併實施完成。同時,2023 年6 月26 日,本次吸收合併的50 億元募集配套資金到賬,用於航空引氣子系統等機載產品產能提升項目等10 個項目建設及補充合併後存續公司的流動資金。中航機電和中航電子合併後將作爲機載系統主平台,有利於機載系統內部協同整合,促進業績提升。機載產品佔整機價值40%以上,市場空間巨大。另外,在本次配融方案中沈飛、成飛各認購1.8 億元,在資本層面與機載產品主平台加強綁定。我們認爲上市公司合併方案是機載系統整合資源、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步,隨着研究院所改制的不斷推進,未來仍存在資產證券化空間,看好公司合併後的發展。
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24/2025/2026 年歸母淨利潤爲21.04/23.10/25.15 億元,對應估值28、25、23 倍,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產品訂單低於預期,改革進度低於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