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退市七年后,百丽再次来到港交所大门

退市七年後,百麗再次來到港交所大門

鈦媒體APP ·  03/16 10:07

圖片系AI生成

文 | 節點財經,作者 | 一燈

私有化七年之後,百麗國際終於有望再登港交所。

3月1日,百麗時尚集團(以下簡稱“百麗時尚”)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作爲在國內市場份額連續十幾年排名第一的時尚鞋履集團,百麗備受資本市場矚目,主要還是源於七年前那場著名的二級市場收購案。

2017年,高瓴與鼎暉聯手百麗管理層以531.35億港元的總價將發展陷入停滯狀態的百麗時尚私有化。私有化後,高瓴持股57.6%,鼎暉持股11.9%,高瓴一躍成爲這家老牌時尚鞋履集團的控股股東。

大手筆私有化,知名PE操盤,百麗時尚的退市之路,充滿了傳奇色彩,也讓世人更加好奇,經過高瓴之手打造的百麗,終究會蛻變成什麼模樣,又將交出一份怎樣的資本市場成績單?如今百麗時尚赴港上市,市場不僅要檢驗這家鞋履集團的成色,還要檢驗高瓴這家頂級PE的投資操盤能力。

01 “鞋王”的落寞

1981年,鞋履品牌Belle(百麗)於香港創立,並於次年登陸內地市場。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2007年,百麗成爲國內首屈一指的鞋履品牌,並於同年在港交所上市。

上市後的百麗,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又大手筆收購了millies、Mirabell、SKAP等一系列品牌,並且還加大了在終端零售門店的佈局。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1年,百麗在內地的門店數量由3828家擴張至14950家,平均每年新增門店2200家。

彼時的百麗,風光無限。最巔峯時,線下直營門店超過2萬家。隨着百麗門店的快速擴張,其營收也一路水漲船高。2007年至2015年,百麗的營收從117億元上漲至400億元。CEO盛百椒更是直言:“凡是女人經過的地方,都要有百麗。”

然而,好景不長的戲碼在百麗身上上演。一場轟轟烈烈的渠道變革席捲中國零售行業,電商行業的崛起,打破了百麗擁有衆多線下門店的渠道終端優勢,更讓這些線下門店成爲壓在百麗身上的沉重負擔。

所謂船大難掉頭。百麗也曾有過積極擁抱電商的想法與嘗試,但卻都無疾而終。2008年,百麗便在淘寶網開出自己的直營網店。2011年,百麗又開設自己的垂直電商平台優購網。但這些嘗試並未取得百麗想要的效果,網店客流量較差,百麗在電商領域始終不得其法。

從傳統零售到電商,百麗的渠道轉型異常艱難,其業績也每況愈下。2016財年,百麗淨利潤同比下滑38.4%,這是百麗自2007年首次上市以來第一次出現淨利潤下滑。

百麗的市值也隨着業績下滑而不斷縮水。初始上市時,百麗發行價爲6.20港元/股,總市值達到510億港元。鼎盛時期,其市值一度達到1500億港元,而2017年被私有化時,公司的市值卻僅剩下不到450億港元。

退市之時,65歲高齡的CEO盛百椒也坦然表露出在公司業務轉型上的有心無力:“自己不會開電腦,連微信都沒有,對市場變化沒做出很好的預判,沒找到轉型路徑,主要責任在我。”

02 “白衣騎士”大改造

就在百麗的業務發展陷入僵局時,頂級PE高瓴攜手一衆財團成爲了百麗的“白衣騎士”。

彼時的百麗,早就被打上“品牌老化”、“渠道轉型困難”的標籤,市場並不看好這一標的,而高瓴的張磊,卻如獲至寶。

在他眼中,高瓴私有化百麗原因有三:其一,百麗交易價格便宜;其二,運動鞋服銷售業務的資產質量優質,但受到女鞋業務拖累,整體市值偏低,分拆上市後可獲得更高市值;其三,通過數字化變革提升資產的價值。

張磊曾感嘆道:“我從未見過一家失敗的企業像百麗一樣,賬上躺着幾十億的現金流。”而百麗在線下渠道方面具有的優勢也被他所認可,他認爲線下渠道體驗永遠不會被線上渠道取代。

接手百麗後,高瓴確實對這家鞋履集團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便將百麗旗下運動品牌代理業務與傳統的鞋履銷售業務進行分割,百麗國際被拆分爲滔搏運動與百麗時尚。

坐擁8300多家運動用品直營店鋪,並代理耐克、阿迪、彪馬、匡威等知名運動品牌的滔搏運動,2018年時,滔搏運動在這一領域的市場份額便達到全國第一,也是高瓴較爲看好的百麗旗下優勢業務。

經高瓴之手,滔搏進行了一系列品牌更新,爲迎合年輕群體積極參與電競領域。此外,高瓴還將數字化運營帶入滔搏,爲滔搏帶來了一套會員運營體系。經過兩年改造,滔搏於2019年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市值最高時一度超800億港元。

相比之下,百麗時尚的改造則要複雜耗時得多。除了升級品牌,大規模縮減門店數量外,高瓴對百麗時尚進行了更加大刀闊斧的數字化改革,即高瓴所謂的“科技賦能”。

在高瓴的操盤下,DTC模式被應用於百麗時尚的銷售端,之前嘗試未果的線上渠道轉型也逐漸有了起色。2017財年至2023財年,百麗的線上營收佔比從7%上升至28.3%。

供應鏈端也進行了科技賦能,高瓴將ZARA、SHEIN等快時尚品牌中常用的小單快返模式引入百麗時尚的供應鏈中,小批量訂單市場試水,成功後再大批量生產,不斷通過反饋完善。

從業績來看,百麗經過若干年的“換血”,目前已經有回暖趨勢。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百麗的營收爲161.1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2.8%;淨利潤達到21億元,同比大增92.7%,淨利率由7.48%同比增至12.77%,創下近三年來最好業績紀錄。

03 最大收購案划算嗎?

高瓴當年私有化百麗有多轟動,如今百麗衝擊IPO,市場對高瓴的期待就有多高。這次收購規模之巨大,導致張磊也遭受不少來自LP的質疑聲。面對質疑聲,張磊曾誇下海口,提出這場國內有史以來最大併購案將帶來“三倍回報”。

不過,從現實情況來看,“三倍回報”似乎像可望而不可即的夢。

“需要承認的一點是,高瓴在這場大型收購案中,發揮了自身在資本運作和企業賦能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將滔搏從百麗國際中分拆上市,讓高瓴收回了本金。這一操作在國際PE併購案中並不少見。不過高瓴在百麗鞋履業務上的操盤,還是有不確定性。”一位二級市場分析人士對節點財經表示。

在私有化百麗國際時,整個過程共計耗費資金531億港元。其中,債務融資280億港元,股權投資173億港元。股權投資中,高瓴、鼎暉以及百麗管理團隊分別投資142.8億港元、30.31億港元和78.21億港元。

百麗時尚招股書顯示,百麗國際私有化所需的453億港元資金,即高瓴和鼎暉的股權投資及債務融資,已全部償還。

上述資金償還,主要靠滔搏和百麗時尚的分紅承擔。上市後,滔搏累計分紅達到151億港元,百麗時尚自2020財年至今分紅累計則達到172億元人民幣。加上滔搏上市後,高瓴還進行了一部分股權轉讓及減持。

“高瓴憑藉手中剩下的滔搏股份,以及待上市的百麗時尚股份,當初收購百麗確實做到了穩賺不賠。但是能否獲得‘三倍收益’還是要看百麗時尚上市後的募資情況與市值情況。如果以港股當下的流動性來看,要實現有一定難度。但今年有聯儲局降息預期,港股流動性有望提高,對高瓴的收益也會增強。”上述資本市場分析人士認爲。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三年,百麗時尚曾兩次遞表申請IPO,最終卻不了了之。這當中或許有時機因素,也或許有百麗時尚自身實力因素。無論如何,私有化七年後,高瓴是時候應該交出一份答卷了。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