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港股私有化专题:私有化方式有哪些?失败原因又有哪些?

港股私有化專題:私有化方式有哪些?失敗原因又有哪些?

安信证券 ·  2019/09/28 15:08

私有化專題一:港股私有化方式有哪些?

前言

2019年香港IPO市場繼續精彩,據香港交易所數據,2019年上半年共迎來了84家公司鳴鑼上市,集資額達698億港元,排名亞洲第一。

然而,「有人星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里」。在科創板如火如荼的當下,由於港股與A股間顯著的估值差異,市場上也有一批公司籌劃着私有化退市,迴歸A股。截至2019年9月17日,港股已有6家公司因私有化退市,同時還有5家公司公告了私有化計劃。

私有化方式

那麼港股上市公司要如何才能私有化呢?

主要有兩種方式:協議安排要約收購,其含義和主要對比如下。

201909280168120289058297502.png

成功案例分析

1. 協議安排

華熙生物(原0963.hk)│註冊地為開曼羣島│私有化用時約4個月

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熙生物」) 2008年在港股上市,主營業務為研發、生產和銷售透明質酸等產品。2012年靠着旗下「潤百顏」玻尿酸產品,其股價曾一路飆升至每股26港元,但後續乏力開始下降且出現波動,直至2017年幾乎腰斬降至15元左右。

華熙生物一直不滿在港股估值低、股價低迷,於2017年6月19日公告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並於同年10月16日通過法院會議和特別股東大會投票,分別滿足了以下三點條件:

①出席會議的獨立股東中投票權的至少75%的批准票數;

②投票反對的票數不得超過所有獨立股東的投票權的10%;

③出席會議的人數至少50%的批准。

2019092801681203c35836f17cf.png

華熙生物於2017年11月1日完成私有化退市,總共歷時135天,並於2019年8月28日成功通過科創板上市申請,其在兩地的估值差異如下。

201909280168120433e9efcef02.png

2. 要約收購

羅欣藥業(原8058.HK)│註冊地為中國內地│私有化用時約3個月

2005年,成立近四年的羅欣藥業就在港股創業板上市,與A股的創業板不同,港股創業板的關注度、成交量、估值都相對較低,所以上市不久的羅欣藥業就開始了「轉板之旅」。然而經歷過兩次轉板失敗,心灰意冷的羅欣藥業選擇了私有化退市。

2019092801681206664cd67567d.png

H股公司退市需要召開(a)特別股東大會、(b)H股類別股東大會及(c)內資股類別股東大會,分別獲得參加三種大會的獨立股東投票表決通過。羅欣藥業通過出具承諾函,申請豁免了內資股要約。


私有化專題二:港股私有化失敗的原因?


2013年以來,港股共有8家公司私有化失敗,其中有兩家公司在經歷一次鎩羽而歸之後再度出擊,通過改變私有化方式最終成功退市。

本期就將分析這兩家公司私有化案例,談談私有化失敗的原因以及成功的關鍵。

01

新世界中國(原0917.hk)

舉足輕重的小股東

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新世界中國」)是新世界發展(0017.hk)旗下上市公司之一,與周大福(1929.hk)同屬香港豪門鄭氏家族麾下。

2019092801681208bfbbcde525b.png

從2011年開始,鄭氏掌門人鄭裕彤就為了家族接班人而頻頻部署,其中就包括新世界中國的兩次私有化,主要信息如下表。

201909280168121020dd0a93af6.png

在第一次協議安排私有化中,由於新世界中國註冊於開曼羣島,因此除了需要符合香港《收購守則》的規定外,還需額外符合開曼公司法的「數人頭」測試,即贊成私有化的獨立股東人數須過半數。

根據公告的法院會議投票結果,贊成私有化的獨立股東持股佔比99.84%,以壓倒性的優勢勝過反對派的0.16%;然而戲劇化的是,由於贊成人數為223人不敵反對人數458人,持股比例低的「攪局」小股東反而獲得了勝利,新世界中國私有化失敗。

2019092801681211125c2ed32e3.png

此後有報道猜測,這次很有可能是一場豪門更迭的「反擊戰」,時任新世界發展主席的鄭裕彤之子鄭家純也不得不接受這一結果。

經過快兩年的沉寂,新世界中國於2016年再提私有化,採用全面要約收購的形式,即需要收購至少90%以上的獨立股東股份,並將私有化價格提高了約15%。

這一方式規避了「數人頭」測試,在投票上,只需要約人——新世界發展召開股東特別大會,由新世界發展的全體股東批准,因此毫無懸念地以99.75%的贊成通過。2016年8月4日,新世界中國正式從港交所退市,私有化大戰終於落下了帷幕。

下一個案例,也先後採用了兩種私有化方式,不同點在於,它是通過「協議安排」的方式獲得了勝利。

02

台泥國際(原1136.hk)

不合作的二股東

台泥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台泥國際」)是一家臺資企業,由於海峽兩岸投資政策的限制,於1997年在港股主板上市曲線投資大陸市場。

201909280168121335389887491.png

由於估值較低且交易量低迷,台泥國際認為融資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於2013年提起了第一次私有化,採用全面要約的方式。當時由於公司第二大股東,持有公司15.84%股權的臺灣上市公司嘉新水泥反對,私有化失敗。

20190928016812145a38ba138b5.png

經過快三年時間演變,嘉新水泥從第二大股東變成了持股僅約0.16%。

但有了前車之鑑,2017年第二次私有化,台泥國際就選擇了通過門檻相對較低,更為穩妥的「協議安排」方式,即贊成私有化獨立股份超過75%且反對獨立股份不超過10%。

2017年11月20日,歷時約200天,台泥國際以約99%的贊成票私有化成功從港交所退市。

總 結

私有化失敗的原因

案例一:「數人頭」測試未通過,小股東反對

案例二:未收購超過90%股份,二股東不支持

在協議安排方式中,獨立股東投票至關重要,「無足輕重」的小股東也會變得「舉足輕重」從而影響大局。

在全面要約收購中,想要達到90%的收購水平,更是要得到主要股東的充分支持。

科學合理的制定私有化價格,並與股東充分溝通做好全面的前期工作,正是私有化成功的關鍵。

編輯/黃金林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