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三美股份(603379):纯粹的制冷剂龙头 落定三代高配额

三美股份(603379):純粹的製冷劑龍頭 落定三代高配額

平安證券 ·  03/05

平安觀點:

深耕製冷劑超二十年,上行週期中的彈性標的。三美股份是業務較爲純粹的國內製冷劑頭部企業,聚焦二代和三代製冷劑。公司成立於2001 年,2016 年剝離上游螢石精粉加工業務,2019 年上交所主板上市,2020 年邁入含氟聚合物領域,新佈局LiFSI、電子級氫氟酸、FEP、PVDF、LiPF6等產品,開啓氟化工一體化佈局。2024 年三代製冷劑配額正式核發,公司在主流品種R32、R125、R134a、R143a 上獲取配額量分別爲2.78、3.15、5.15、0.63 萬噸,佔全國配額核發量的比例爲11.6%、19.0%、23.9%、13.8%,主流品種總配額佔比達16%,位於全國第二,頭部地位加固,有望在行業集中度提升和製冷劑價格上漲趨勢中實現業績反彈。

回顧氟化工產業週期,新一輪上行週期將開啓。2009-2011 年產業景氣高升,系國內四萬億國債拉動需求;2012-2016 年低位調整,歐債危機和國內地產調控放緩經濟增速,HCFCs 總量管控落地;2017-2018 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環保趨嚴,供應趨緊推漲製冷劑價格;2019-2023 年宏觀經濟偏弱運行,終端需求較爲低迷,2020-2022 年三代配額競爭使製冷劑供應過剩。展望後市:2024-2026 年螢石供應偏緊形勢延續,三代製冷劑供應總量受控,二代配額大幅縮減(到2025 年需累計縮減67.5%),主流品種基本面迎來改善、價格已高漲(據百川盈孚,2024 年初至今R32 價格上漲超40%),核發配額中高佔比的企業業績或將實現較好的觸底回升。

供應總量鎖定、配額政策落地,頭部集中度提升。2024 年HFCs 總量(不含R23)鎖定在74.6 萬噸,其中出口配額約40.6 萬噸,佔比54.4%。主要三代製冷劑品種R32、R125、R134a、R143a 總配額量分別爲23.96、16.57、21.57、4.55 萬噸,頭部企業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東嶽集團、中化藍天(昊華)、永和股份、淄博飛源( 擬由巨化控股)配額佔比分別達30.7%、16.0%、10.5%、13.1%、7.6%、7.4%;2024 年R32、R125、R134a 的生產配額CR3 分別高達66.2%、66.0%和79.6%,呈現明顯的高集中度特徵,後續隨着配額逐步削減,集中化趨勢將進一步演繹。

主流三代製冷劑品種供需格局或將扭轉。1)R32 加速替代R22 和R410a 成爲國內空調新裝市場主要冷媒,維修市場滲透率尚有較大提升空間,2024-2026 年R32 國內供應穩定在14.2 萬噸情況下,或出現0.5-1.5 萬噸的較大供需缺口;2)R125 作爲混配R404A/R407C/R410A/R507 等多種製冷劑的原料仍有較大需求,但考慮到上述製冷劑有被R32、R134a 等逐步取代的風險,其需求或同比下降,預期中短期呈供略大於求的弱平衡狀態;3)R134a 仍佔據汽車製冷市場主要份額,汽車產銷量和保有量的增加帶動R134a 需求規模持續擴大,2024-2026 年R134a 國內供應穩定在8.26萬噸的情況下,短期將呈緊平衡狀態,中期或有一定供需缺口,遠期有被R1234yf 替代的風險。

盈利預測及投資建議:三美股份作爲純粹的國內製冷劑頭部供應商,在覈發的2024 年三代製冷劑生產總量中獲取高配額,隨着HFCs 供應總量受控,行業基本面預期向好,氟化工產業長景氣週期開啓,主流製冷劑品種價格高漲,公司有望在上行週期中實現較好的業績反彈,同時在製冷劑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趨勢下,公司頭部地位也將加固。預測2023-2025 年公司實現營收35.33、43.70、52.10 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13、7.05、8.11 億元,對應EPS 分別爲0.51元、1.15 元、1.33 元,對應2024 年3 月4 日收盤價PE 分別84.7、37.6、32.7 倍,首次覆蓋給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1)供應過剩的壓力:前期企業爲競爭配額大幅擴產致市場產能有所過剩,後續配額管控正式實施,若市場供應仍顯寬鬆,則可能對企業盈利能力改善預期形成一定衝擊。2)下游需求不及預期的風險:終端空調、冰箱、汽車等需求若處持續疲軟狀態,則對氟化工製冷劑產業造成不利影響。3)原材料螢石等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若上游核心原料螢石價格大幅波動,則可能會對製冷劑產品利潤造成較大影響。4)製冷劑價格回落的風險:若市場供需結構未如預期改善,製冷劑前期價格超漲可能在後續快速回落,從而影響公司業績。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