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昔日“风电王者”金风、明阳如何突围?市占率下降估值破净 标兵渐远追兵将至!

昔日“風電王者”金風、明陽如何突圍?市佔率下降估值破淨 標兵漸遠追兵將至!

財聯社 ·  02/04 10:26

① 過去的2023年,陸風之王金風科技、海風之王明陽智能中標量在TOP5中的佔比下滑,股價也跌破淨資產。②投建零碳產業園,推出“風光氫儲燃”一體化的智慧能源解決方案,進一步加大出海力度,是金風、明陽的破局之舉,收效如何,尚待觀察。

財聯社2月4日訊(記者 肖良華)在剛過去的一年,對陸風之王金風科技(002202.SZ)、海風之王明陽智能(601615.SH)來說,都不盡如人意。

前有遠景能源在國際化方面獨樹一幟,後有三一重能(688349.SH)、運達股份(300772.SZ)兩位“價格屠夫“的兇狠撕咬,兩位昔日的王者似乎露出越來越多的疲態,市佔率降低、毛利大幅縮水、二級市場股價跌破淨資產……海陸雙雄的境況似乎在暗示,風電整機行業已經進入新的“亂世”。

從公司的舉動來看,大手筆投建零碳產業園,推出“風光氫儲燃”一體化的智慧能源解決方案,進一步加大出海力度,是金風、明陽的破局之舉。

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金風、明****有規模優勢,零碳產業園和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意在提升成本控制能力,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符合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方向,但屬於更復雜的商業模式,推廣亦存在一定難度,並且盈利路徑尚不夠明晰,最終收效如何,仍需觀察。

標兵漸遠追兵降至

金風科技和明陽智能曾經是中國風電整機行業的雙雄,不過在過去的一年,似乎開始步入平庸。

從中標量來看,他們的市場份額在新一輪內卷中被稀釋,新晉玩家正在成爲越來越大的威脅。

據行業媒體統計的中國風電整機廠商中標數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金風科技中標16.4GW,在TOP5總體64.5GW中佔據25%的份額。明陽智能中標15.4GW,在TOP5中的份額爲23.9%。

到2023年,TOP5中標金額增加至91.33GW。金風科技中標18.77GW,佔比下降至20.55%。明陽智能中標17.72GW,佔比下降至19.38%。

作爲對比,遠景能源中標量從19.52GW增加到24GW,進一步鞏固了領先優勢;運達股份和三一重能2023年中標量分別爲17.32GW和13.49GW,較2022年兩者6.76GW和6.33GW的數據增幅超過一倍,成爲這兩年排名增長最快的黑馬,逐漸在第一梯隊站穩腳跟。

值得注意的是,遠景能源的中標當中,有6GW的國際化訂單,而國際訂單利潤通常是國內的2-3倍。金風科技和明陽智能的海外訂單仍然佔比較小。

遠景能源相關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遠景在全球50多個地區和國家佈局了技術研發、智能製造、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進軍海外具備天然優勢。國際市場毛利率較高,並且國際化的一些解決方案也可以爲我所用,反哺國內市場。

毛利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的數據顯示,明陽智能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22.31%大幅下降至15.78%,金風科技同樣從22.68%下降到17.58%。三一重能毛利率雖然有所下降,但截止去年前三季度仍有19.67%,在行業內屬於較高的水平。執行低價戰略的運達股份毛利波動不大,從去年同期的18.21%下降至15.72%。

由於盈利能力降低,公司業績表現不佳。金風科技最新披露的2023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93.19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淨利潤12.61億元,同比下降47%。明陽智能1月30日晚間發佈2023年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3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3.54億元到5.3億元,同比減少84.66%到89.75%。按照中位數計算,公司在2023年Q4虧損7.86億元。

業績慘淡的同時,兩家公司在二級市場也未能倖免於難。2021年11月15日,金風科技創出20.95元高價,公司市值一度達到885億。此後,金風科技的股價跌跌不休,截至2月2日收盤,公司股價跌至6.70元,市值僅剩283億元,跌去600多億元,PB只有0.8。

明陽智能股價同樣距高點跌去了近四分之三,目前僅剩198億市值,PB縮水至0.69。而同行業的三一重能和運達股份的PB仍在1以上,分別爲2.46和1.08。

如何突圍?

危機四伏的環境讓很多新能源企業緊繃神經,並開始鉚足勁做出改變,金風科技和明陽智能也不例外。

財聯社記者梳理發現,兩位昔日王者在零碳產業基地、源網荷儲一體化、綠電園區等方面謀求業務突破,希望藉此拿回領先優勢。

2023年11月21日,金風科技發佈公告,公司將投資建設北部灣風電零碳產業基地,總投資金額60億元,一期投資金額爲17.7億元。

這不是金風科技第一次投建零碳產業基地。早在2022年4月,金風科技曾披露,公司與溫州市人民政府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並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溫州轄區建設深遠海海上風電零碳總部基地等項目,打造國際領先的深遠海海工裝備製造及服務產業集群,項目總投資188億元。

此外,2023年6月30日,金風科技披露,擬在河北秦皇島新建設能源裝備產業基地項目,預計總投資133億元。

明陽智能則不斷從橫向進行相關產業佈局,傾力打造“風光氫儲燃”解決方案。

2023年12月26日,明陽智能30MW級純氫燃氣輪機正式下線。明陽智能業內人士指出,該設備可以推動零碳城市、零碳工業園區、零碳社區發展,對打造“風光氫儲燃”清潔能源新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明陽智能研究院副院長銀磊此前表示,公司提前佈局智慧能源和能源互聯網領域,到目前已形成可規模複製的商業模式。

無論是零碳產業園還是“風光氫儲燃”,都屬於符合國家政策指引的投資方向,符合當下較火的ESG投資理念,在地方政府支持、金融扶持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優勢。日前,由百威和上海第一財經組織的ESG投資培訓會上,興證全球基金經理楊浩東就表示,符合社會責任和環境友好的ESG投資,正在快速增長。

不過,同樣有風電行業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內零碳產業園的獲利手段,基本圍繞“以降低企業用電用本+碳積分交易”爲主,可目前碳市場交易未正式落地,短期內收益不明朗。加之國內園區數量多,地方經濟發展水平、政策扶持和資源分佈各異,零碳園區模式複製難度較大。

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挺曾公開表示,企業建設零碳產業園,短期內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相比普通產業園,零碳產業園投資成本更高。

出海方面,據“風芒能源”統計,2023年中國風電整機廠商一共拿下7.7GW的訂單,其中遠景能源一家斬獲6GW,運達股份、明陽智能、金風科技、中車株洲所雖然也有收穫,但距離遠景相差甚遠。

此前,無論是金風科技還是明陽智能,均多次提到加速出海,提升國際訂單佔比,後續誰能獲取更多的海外訂單,仍需要看各家企業的拿單能力。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