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爆雷“巨亏”,慧聪集团(02280)靠刘军力挽狂澜?

爆雷“巨虧”,慧聰集團(02280)靠劉軍力挽狂瀾?

智通財經 ·  2024/01/26 18:50

最高市值曾達到309億港元,如今僅剩不到3億港元,而近日公告業績爆雷“巨虧”,慧聰集團(02280)怎麼了?

最高市值曾達到309億港元,如今僅剩不到3億港元,而近日又公告業績爆雷“巨虧”,慧聰集團(02280)怎麼了?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1月22日,慧聰集團發佈業績盈警公告,2023年錄得股東應占虧損17-20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的7.59-8.93倍,而上半年虧損8.1億元,相當於下半年虧損8.9-11.9億元,同比虧損擴大4.93-6.93倍。該公司稱虧損主要爲出售北京慧聰互聯預期減值虧損、商譽無形資產減值以及貸款業務減值所致。

實際上,該公司2019年以來就一直虧損,5年(2019-2023)時間累計虧損額高達37-40億元,其中2023年的虧損額近乎等於其餘四年的累計額。基本面下行,市值持續縮水,慧聰試圖通過分拆北京兆信赴北交所上市,提升市場信心,然而並不順利,在受理環節受到交易所兩次問詢,其中包括多項關聯交易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等尖銳問題。

那麼,慧聰集團發生了什麼,基本面還能否扭轉?

連年虧損,2023年巨額減值或爲輕裝上陣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慧聰集團成立於1992年,成立時間比阿里巴巴還要早7年,但都吃到了21世紀初的互聯網時代一波紅利,因此有了“南阿里北慧聰”的說法,然而發展方向的不同導致兩者的差距越來越大。阿里toC模式不斷吃透紅利,又佈局支付領域,業務規模越滾越大,慧聰保守toC模式,規模增長緩慢。

2018年該公司試圖通過產業互聯網的機遇實現彎道超車,2019年業務劃分三大事業群(即科技新零售、智慧產業和平台及企業服務)及六大賽道(即中關村在線、中模國際、兆信股份、棉聯、拿貨商城以及買化塑)。2020年,該公司發展重心“慧聰網+中關村在線(ZOL)+兆信股份”三大增長極,拉動2021年收入恢復雙位數增長,至2023年呈波動增長趨勢,然而規模成長並未取得規模效益,連年虧損。

2019-2023年,該公司股東淨虧損分別爲3.76億元、7.46億元、2.24億元及17億元(取預告低值)。其中2023年比較特殊,該公司一口氣把能計提的資產都給計提了,以及“低價”出售了相關資產導致巨額虧損。

2023年慧聰的科技零售事業群產生了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上下半年分別減值7.19億元及2.6億元(預計);平台及企業服務事業群項下的小額貸款業務出現若干重大逾期貸款,預期2023年將取得應收貸款及利息減值虧損2.40億元; 僅500萬元出售慧聰互聯(合併淨資產約2.5億元)預計一次性減值虧損5.9億元。

科技零售事業群是慧聰實現產業互聯網重要的部分,其中以中關村在線爲核心,然而卻因爲無法達成預期的業績而減值。實現該業務上半年該業務收入103.7億元,同比增長41.7%,而大幅減值或意味着下半年發生了惡化;公司打造產業互聯網,提供供應鏈服務及小額貸款服務,步子邁的大了就出現了很多壞賬,基於此,該公司積極調整戰略,試圖將該業務賣掉,清空業績負擔。

慧聰互聯包含天津租賃、重慶小額貸款、慧翔網絡預計金谷銀行,然而出售價卻讓投資者存疑。該公司稱對目標集團進行估值時,獨立估值師採用了以資產爲基礎的方法,而對重慶小額貸款及金谷銀行的股權價值估值採用市場法。對資產較重的兩家標的採用市場法,導致代價和淨資產嚴重背離,顯然不太能令投資者信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大幅虧損後,未來減虧基本是確定性事件了,科技零售事業群的商譽都減完了,後續不再減,而其他兩大事業群基本沒有商譽,出售事項一次性減值後,應收貸款等小額貸款一類對公司消除影響。慧聰於2024年可以說是輕裝上陣,或爲聚焦產業互聯網做好全力進擊的準備。

面臨多項風險點,劉軍能否力挽狂瀾仍未可知

從行業來看,產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大,增速較爲緩慢,但具有較大的韌性,疫情三年來,市場規模仍保持增長趨勢,根據第三方機構,2022年產業互聯網市場規模20.1萬億元,五年複合增速爲5.2%。慧聰在2018年就已全面佈局,憑藉在B端線上線下的資源及融合優勢,實現產業互聯網商業閉環。

劉軍可以說是開創慧聰產業互聯網轉型發展之路的領軍人物。2017年,劉軍任命爲CEO,就提出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路徑,並帶領團隊衝刺百億營收大關;2019年退居幕後,張永紅上臺,雖然很不幸的遇到了疫情三年,但收入端依舊穩中有升,各項業務都表現堅挺,不過保住了收入卻沒保住利潤;2023年劉軍再次成爲了慧聰的掌門人,便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此次剝離小貸業務大概率也是其策略之一。

從轉型成效看,成長端表現尚可,三大事業群及六個賽道均驅動了公司的規模成長,不過面對產業互聯網在資金端巨大需求,該公司通過小貸融入中間角色,由於資產重且耗資大,爲後面風險爆雷埋下了鋪墊。小貸業務本是要吃產業互聯網一波紅利,然“市場蛋糕”沒吃到,反而帶來大量壞賬。

值得一提的是,劉軍重出江湖後也積極在資本市場佈局,旗下核心賽道之一的兆信股份於2023年5月向北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不過該標的在6月及9月接連兩次遭到交易所的問詢函,且因業績披露信息不準確,收到了監管關注函。在第二輪問詢函中,關聯交易的真實性及合理性是市場關注焦點。兆信股份財務真實性也涉及到慧聰集團,如果存在問題,那麼對公司上市地位以及持續性經營影響巨大。

慧聰集團正陷入窘境,目前要面對的多項風險:一是科技零售事業群商譽全部減值或意味着該業務正面臨巨大的風險及挑戰;二是低價出售小貸平台涉及股東利益,可能受到監管發聲,或存在變數;三是兆信股份問詢風險仍存,財務可靠性受到市場質疑;四是連年虧損難解,中短期難看不到盈利拐點。

在二級市場,該公司市值從產業互聯網轉型以來(2018年)至今跌幅高達96%,已淪爲仙股,基本沒有了成交量,也沒有投行研報覆蓋。此外該公司連年虧損,常年不派息,不回購,近幾年也沒有股東增持,底部難尋。0.15倍的PB值固然便宜,但考慮到基本面可能面臨的風險點,存在估值陷阱。

慧聰集團未來難言樂觀,劉軍上任後確實可觀測到在實施一籃子政策,包括業務聚焦、剝離虧損資產、業務減負以及財務減負等,但能否力挽狂瀾,仍是未知數。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