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汽车行业首个大模型BI应用在中国一汽落地

汽車行業首個大模型BI應用在中國一汽落地

財聯社 ·  01/23 00:23

由中國一汽聯合阿里雲通義千問打造的大模型應用GPT-BI率先落地,這不僅是中國一汽的首個大模型落地案例,也是汽車行業的首個大模型BI應用。

《科創板日報》1月22日訊(記者 黃心怡)由中國一汽聯合阿里雲通義千問打造的大模型應用GPT-BI率先落地,這不僅是中國一汽的首個大模型落地案例,也是汽車行業的首個大模型BI應用。

該應用可接收自然語言查詢,結合企業數據自動生成分析圖表,目前可達到近90%的準確率。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傳統BI(Business Intelligence)的“固定問答”,它能實現問答任意組合。

當用戶輸入問題後,大模型會識別問題意圖,解析決策變量,生成SQL數據查詢語句,匹配企業實時數據,自動生成決策方案。

例如,當問到“爲什麼某車型產量不及預期?”時,未來大模型可先將預期產量和實際產量對比,得出差值後,不僅僅是對顯性變量的分析,比如生產因設備等原因的異常停產20分鐘、某型號配件質量異常等,而是分析涉及的所有變量,比如原材料供應波動、能源消耗及供應穩定性。通過對數據排查,最終找出關聯性最大的原因並生成可視化報表。

中國一汽紅旗品牌運營委員會副總裁門欣認爲:“大模型是面對未來生產關係的基石,我們要把一汽集團所有的業務用GPT大模型重做一遍。未來,我們還會把一汽集團的數智化轉型方法論和工具平台等對外輸出,爲行業提供SaaS服務。”

基於GPT-BI等業務場景的探索,中國一汽還將利用數據資產,在“阿里雲百鍊”一站式大模型應用開發平台上打造面向研發、製造、售後服務等多領域的垂直大模型,讓大模型在生產、銷售等多個環節發揮效用。

阿里雲智能副總裁、汽車能源行業總經理李強表示:“阿里雲要做AI時代最開放的雲,已爲全國80%的科技企業和一半的大模型公司提供了算力支持。在汽車領域,阿里雲將基於通義大模型,推動AI在行業具體應用場景的落地。”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近來傳統汽車主機廠都在加快數智化轉型步伐,紛紛與國內科技大廠加強合作。除了中國一汽外,東風嵐圖也在今日宣佈與華爲在深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通過合作車型在多領域創新探索,加速智能化技術大規模商業化落地。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