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南向资金2023年重仓“中字头”收益颇丰,年末布局转向或开启新一轮调仓

南向資金2023年重倉“中字頭”收益頗豐,年末佈局轉向或開啓新一輪調倉

財聯社 ·  2023/12/31 09:13

來源:財聯社

①南向資金2023年累計流入港股規模創新高,哪些行業吸金最多? ②南向資金影響力持續加強,對港股行情有何影響?

2023年恒指一路弱勢震盪下行,但南向資金依然持續流入港股市場,累計流入規模再度創下歷史新高,一度超過2.9萬億港元。

港交所數據顯示,2023年前10月,南向資金佔港股日均成交額的比重也創出新高,達到15%的水平。

這也意味着,以南向資金爲首的內地資金在港股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已經成爲左右港股行情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港股行情走弱的趨勢背景下,受到南向資金關注的行業與個股往往更有機會跑贏大盤,走出相對獨立上漲行情。

下面我們將梳理南向資金近一年來的動向,以洞察內資目前對港股的偏好。

總體上,2023年南向資金繼續加倉港股,但流入力度有所減弱,操作風格也出現了變化。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9日,南向資金全年累計成交7.19萬億港元,繼續較2022年小幅增長。

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南向淨買入規模大約3188.4億港元,較2022年全年3863億港元有所減少,同比下滑約兩成左右。

注:南向資金每月淨流入變化

逐月來看,與2022年較爲穩步加倉、持續流入的風格不同,2023年南向資金整體操作具有明顯的“高拋低吸”特徵。

其中3-5月及8-10月爲南向資金年內淨流入的高峰期,同期恒指分別累計下跌了7.84%和14.77%。進入四季度後,恒指跌勢趨緩,南向資金流入水平也同步走低。

而從行業層面看,南向資金年內更偏好防禦屬性較高及位於週期底部的板塊。

據Wind數據顯示,2023年南向資金流入港股電力與公用事業板塊的資金近2500億港元。

此外,電信、能源等基本面預期更爲確定的行業也都獲得了超過300億港元的淨流入。

值得注意的是,南向資金2023年對港股科技板塊及金融股的關注減弱,上述兩大板塊2022年均獲得了超過千億港元的淨流入,今年資金流入的規模明顯下滑。

不過,地產、半導體、生物醫藥等位於行業週期底部的板塊反而繼續獲得了南向資金的關注。

個股方面,受年初火熱的“中特估”行情帶動,中字頭成爲南向資金加倉的主要目標。

近一年南向資金淨流入排名前10的個股中,有四家“中字頭”國企。

數據顯示,$中國移動 (00941.HK)$$中國海洋石油 (00883.HK)$$中國平安 (02318.HK)$$中國神華 (01088.HK)$分別獲淨買入分別達215.87億港元、107.54億港元、28.35億港元及28.27億港元,合計約380億港元。

而在南向資金的持續加倉之下,中國移動、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神華港股股價2023年分別累漲37.55%、50.46%及36.19%。

另一方面,雖然科技行業整體的關注度減弱,但部分科技股仍獲得了南向資金的流入。

其中$美團-W (03690.HK)$$商湯-W (00020.HK)$$快手-W (01024.HK)$分別獲流入204.90億港元、46.37億港元及37.56億港元。

但從走勢上看,南向資金對科技股的買入並未帶來預期中的收益。美團、商湯、快手的股價今年分別累跌約53.12%,47.75%及25.48%。這也解釋了爲何南向資金在2023年對科技股的關注低於往年。$騰訊控股 (00700.HK)$全年更是被南向資金淨賣出近50億港元。

展望2024年,南向資金影響力或進一步加強,同時也可能出現新一輪的“調倉換股”。

華泰證券分析師王以此前發佈的報告顯示,自2023年8月恒指出現大級別調整後,港股整體呈現“南向流入+外資流出”的分化態勢。

而從南向資金持續“高拋低吸”的操作風格來看,短期市場趨勢性向上的信心不足,更偏向於個股及板塊的結構性機會。

此外,恒指年末跌勢趨緩後,港股市場成交活躍度回升,南向資金日均成交額也較前期反彈約10%以上。

隨着美聯儲年末轉向暫停加息,市場流動性預期緩解。南向資金加倉了醫藥等成長型行業,並減弱了對消費、價值股的配置力度。

編輯/Corrine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