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AI大模型混战、百年瑞信谢幕......一文盘点2023全球十大商业事件

AI大模型混戰、百年瑞信謝幕......一文盤點2023全球十大商業事件

華爾街見聞 ·  2023/12/28 20:17

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者:趙穎

屬於“AI”和“減肥神藥”的2023,產業新紀元也這一年開啓,同時還夾雜一些狗血和烏龍事件。

回望即將過去的一年,一件件具有影響力的商業事件給2023留下特殊的印記。

這一年,“人工智能”和“減肥神藥”火爆全球,部分公司抓住機會成爲大贏家,$英偉達 (NVDA.US)$登頂“芯片之王”,$諾和諾德 (NVO.US)$成“歐股一哥”。

同時,產業新紀元也在這一年開啓,蘋果AR叩開“空間計算時代”大門,SpaceX星艦試飛照亮商業航天前路,人形機器人產業化浪潮到來。

當然,也會有一些狗血和烏龍事件,OpenAI“宮斗大戲”多次反轉,室溫超導深陷真假疑雲。

臨近年末,華爾街見聞盤點具有代表性的2023全球十大商業事件:

1、AI大模型激烈混戰 各領域百花齊放

2023年全球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熱潮,科技巨頭打響了“千模大戰”,“大小”模型之爭、開源和閉源優劣比較、通用和行業路線之爭......在這一年上演。

海外大模型可謂是“神仙打架”,憑藉先發優勢,OpenAI大模型GPT-4的性能在上半年遙遙領先;下半年,號稱“史上最強”的谷歌Gemini模型登場,在部分基準測試中擊敗GPT-4;Meta選擇走“開源”的路線,發佈開源模型Llama 2。

國內大模型也展開激烈混戰,$百度 (BIDU.US)$文心一言打響第一槍,隨後華爲盤古、360智腦、阿里通義千問、$科大訊飛 (002230.SZ)$星火、騰訊混元……AI大模型先後登場。前幾日,全國首個官方“大模型標準符合性測試”結果公佈,百度文心一言、騰訊混元大模型、360智腦、阿里雲通義千問(開源)四款國產大模型首批通過測試。

“大模型”激戰正酣的同時,“小模型”在開闢新戰場。法國初創公司MistralAI的模型Mixtral 8x7B性能比肩GPT-3.5,且小到足以在一臺電腦上運行。$微軟 (MSFT.US)$也亮出了小模型大招,發佈27億參數規模的小語言模型Phi-2在部分基準測試中超過谷歌的Gemini Nano 2。

開源和閉源路線也在博弈,7月Meta發佈免費商業應用的開源AI模型Llama 2,開源社區平台Hugging Face則提供大量高質量的開源模型與工具,將研發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開源社區

展望未來,從山姆·奧特曼的聖誕願望清單,2024年大模型發展引人注目有:GPT-5、視頻、開源、更好的GPTs / 個性化部署,這幾項內容可能帶來AI開發生態、用戶體驗、及產品能力上質的躍遷。

2、被“世敵”5折收購 百年瑞信黯然謝幕

年初$矽谷銀行 (SIVBQ.US)$倒閉引發全球恐慌,擁有167年曆史的金融巨頭瑞信,數年來負面新聞纏身,一朝爆雷後被競爭對手吞併。

3月中旬,隨着金融環境動盪加劇,市場不安情緒如滾雪球般加劇,而在這一危機時刻瑞信自爆財務缺陷,大股東也“撒手不管”,觸發了瑞信的暴跌。

關鍵時刻,瑞士政府迅速行動,“強按着瑞銀”收購瑞信。在這場強盜邏輯發揮到極致的收購中,股東被剝奪決定權,爲了平息股東衆怒,瑞士當局又無視清償順序,AT1債券被“一夜清零”。

事實上,近年來瑞信深陷一系列醜聞和動盪,包括基金爆倉,業績暴跌、涉及販毒、洗錢等,在一場接一場危機中步履蹣跚。

“一排樹牆引發的高管內鬥大戲”生動地道明瞭,瑞信糟糕的內部文化,最終把高管間的裂痕變成了覆滅的種子。

在瑞銀三季報發佈會上,瑞銀CEO安思傑也表示,這場危機並不是資本和流動性要求不足造成的,穩健的風險管理文化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更爲重要。

3、SpaceX星艦兩度爆炸 照亮商業航天前路

人類追逐星辰大海的步伐從未停止,2023年馬斯克“火星夢”邁出了新的一步,儘管“星艦”兩次試飛均以爆炸告終,但炸掉的“煙花”換來了寶貴的實測數據,同時也照亮商業$航天發展 (000547.SZ)$前景。

當地時間4月20日,星艦點火升空,隨後重型助推器和星艦分離失敗,失控在空中爆炸,從起飛到爆炸共持續約4分鐘。

當地時間11月17日,星艦迎來二次發射,升空52秒成功度過了Max Q時刻,2分41秒熱分離完成,並飛行到“卡門線”(進入太空)。幾個關鍵環節度過後,意外還是發生了,升空10分鐘後失聯,最終觸發自毀系統。

相比之下,第二次試飛過程中,成功完成前三分鐘飛行,發射前幾分鐘所有33臺猛禽發動機都正常運行,整個系統都顯得很穩定。

承載着馬斯克移民火星的夢想,星艦研發從2005年通過一次次爆炸中走到現在。星艦一大優勢是推力達到5400噸至7500噸,堪稱“史上推力最強火箭”;另一大優勢是成本低,採用的是不鏽鋼材料,比傳統材料便宜且更容易獲取。

星艦爆炸是失敗同時也是成功,在商業火箭研發過程中,並沒有“歸零”這一說。試飛失敗不是“歸零”,連續爆炸帶來的技術迭代優化實質上是極大的突破和進步。

火箭不斷“爆炸”並在一次次爆炸中學習,“失敗成功學”是馬斯克造火箭的真諦。充分將創投思維運用到了航天領域,“能省則省”,“卷死“競爭對手或許是馬斯克對航天的理解。

星艦試飛也翻開商業航天新的一頁,在不斷失敗之中,馬斯克仍在堅持前行,目前星艦“三飛”靜態測試完成,讓我們一起期待下一次試飛結果。

4、蘋果首款AR橫空出世 叩開“空間計算時代”大門

七年磨一劍,蘋果AR眼鏡重磅發佈,叩開了“空間計算時代”大門,也令沉寂已久的AR/VR市場重燃熱度。

當地時間6月5日,蘋果在WWDC大會上以久違的one more thing炸場,推出AR眼鏡Apple Vision Pro,標誌着蘋果正式進軍MR市場。

Vision Pro帶來了全新的交互方式,用戶可以完全只靠眼睛、語音和手來操作。

更令人驚豔是,Vision Pro暗藏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通過從傳感器獲取數據來感知用戶情緒、預判用戶行爲。

而且不同於Meta押注虛擬的理念,蘋果追求的現實和虛擬融合,探索場景交互的多種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Vision Pro格外強調在現實生活中的使用場景,例如遊戲,溝通、工作、學習等。

整體來看,蘋果將Vision Pro定義成一臺空間計算設備,把數字內容無縫融入真實世界。正如庫克所說,iPhone將我們帶入移動計算時代,現在這款設備將帶我們進入空間計算時代。

不過同時,蘋果AR也飽受質疑,被分析師吐槽價格太貴、實用性差、出貨受限。但這不併妨礙體驗驚豔,不少人在真機體驗過後直呼”觀點已經完全改變” “將我帶入了另一個世界” “體驗到了未來"......

其實一直以來,蘋果最擅長的不是開創某項新技術應用先河,而是把產品做到極致,後發制人地去引領行業變革,定義人們的生活方式。

站在虛擬和現實的融合點上,Vision Pro或許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將迎來它的“iPhone 4時刻”。

5、AI熱潮席捲全球 英偉達登頂“芯片之王”

站在AI浪潮之巔的“賣鏟人”英偉達,成爲今年的絕對贏家:市值突破萬億美元、登頂芯片之王、股價暴漲超240%、芯片遭國內外企業哄搶......

5月31日對於英偉達是一個值得被銘記的日子,手握GPU算力,乘着AI東風,英偉達市值衝破萬億,成爲第五家踏進“萬億俱樂部”的美股。

人工智能給英偉達股價帶來的助推力超乎想象,英偉達成爲時下最熱門的股票之一,今年迄今股價暴漲245%。而空頭們則損失慘重,做空英偉達虧光了本金。

而英偉達GPU芯片則成了“硬通貨”,得益於其出色的性能遭各大科技公司哄搶,批量買要走後門,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僅在今年第二季度英偉達就賣出了816噸H100芯片。

作爲2023年最緊俏的AI硬件,已經被各大科技巨頭瓜分殆盡,小公司鮮有機會。目前企業所擁有的A100、H100數量已成了行業判斷企業大模型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相應地,英偉達芯片價格也水漲船高,據報道A100、H100漲幅200%已是常態,特供中國內地的A800也一度從7萬飆到10萬。

AI格局未定,英偉達先賺一步,登頂“芯片之王”。今年三季度擊敗$台積電 (TSM.US)$和英特爾,首次摘得芯片行業收入桂冠。

然而,在這場AI大戰中,英特爾、AMD等也紛紛推出AI芯片,希望在算力市場分一杯羹。

但英偉達也沒停下來,趁着處於領先地位的時間窗口,一邊推出性能更強大的AI芯片H200,一邊“狂投”AI獨角獸,2023年參與了35筆交易,欲用“錢+GPU”組建最強AI生態聯盟。

展望未來,瑞穗分析師Vijay Rakesh分析師,英偉達的優勢是“統治級的”,未來五年AI收入將達3000億美元。

6、室溫超導深陷疑雲 虛虛實實幾經反轉

“室溫超導”深陷真假疑雲,隨着一篇關於“室溫超導”論文發佈,迅速引發了全球廣泛關注,不僅科學界一片譁然,還在網絡上引發熱烈討論,甚至給資本市場帶來躁動,然而最終似乎被證明是“狼來了”。

7月22日,韓國一研究團隊發佈了一篇題爲《首個室溫常壓超導體》的研究文章,稱被命名爲“LK-99”的材料可實現室溫超導。消息一出,室溫超導刷爆網絡,科技團隊開始爭分多秒復現實驗。

雖然尚無定論,但資本市場開始風起雲湧,美股、A股概念股先暴漲爲敬。美股$美國超導 (AMSC.US)$8月1日收盤漲60%,次日A股超導板塊集體大漲。

接下來幾天,復現實驗結果不一,再加上論文被爆出缺陷,爲LK-99蒙上陰影。美國超導8月2日大跌30%,此前漲停的A股超導概念股也紛紛“闢謠”與超導無關。

隨後8月3日,LK-99被韓國官方打假,不是室溫超導體,所謂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在短短數日內宣告結束。

事情並沒有劃上句號,8月4日韓國團隊放出第二段LK-99懸浮視頻,與此同時華科大和印度物理學家的新論文,都看好LK-99未來潛力。

爭議中的LK-99再迎反轉,室溫超導疑似被判死刑。8月8日北大國科大等研究人員發表論文稱,LK-99表現出的是鐵磁性半懸浮現象,不具超導性。

如今看來室溫超導革命,怕是要再等等了。

7、“減肥神藥”火爆全球 諾和諾德成歐股一哥

瘦子當道的今天,“減肥神藥”司美格魯肽成爲減肥人士的福音,不僅能減掉脂肪還可以“一針消百病”,需求格外火爆遭到無數人哄搶,由此諾和諾德市值超越LVMH,成爲歐股“一哥”,巨大的市場潛力引爆GLP-1減肥藥賽道。

原本被用於成人2型糖尿病的“降糖藥”司美格魯肽在今年成爲“減肥神藥”,其中GLP-1受體激動劑能夠促進胰島素分泌、減低食慾從而達到控制血糖及減重的作用。

一年來,諾和諾德Ozempic和姐妹藥物Wegovy在好萊塢大放異彩,馬斯克稱Wegovy幫助他成功減重20斤,在TikTok上甚至有一首專門寫該藥物的歌曲。

由於GLP-1藥物需求太旺,藥企出現了供應壓力,諾和諾德砸60億美元擴產能。

同時,還有多項實驗研究證明,GLP-1能夠應對糖尿病、肥胖、腎病、癡呆、帕金森、睡眠呼吸暫停、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銀屑病、酒精成癮等十多種病症,外界將其捧上“萬能神藥”的寶座。

風靡全球的“減肥神藥”也撼動了資本市場,9月初風頭正盛的丹麥藥企諾和諾德,市值超越法國奢侈品巨頭LVMH,一舉成爲歐洲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甚至還超過丹麥一年GDP。

美股消費板塊則瑟瑟發抖,必需消費品遭遇“創紀錄做空”,零食和啤酒股一度慘跌。

此外,“減肥神藥”引爆GLP-1減肥藥賽道,國內藥企爭先佈局。$禮來 (LLY.US)$的替爾泊肽在11月獲得美國FDA批准,多個國內$聯邦制藥 (03933.HK)$、民爲生物的三靶藥物進入臨床階段。

隨着減肥藥的持續火爆,高盛預測到2030年全球抗肥胖藥物市場市場將達1000億美元,早些時候預計今年市場規模約60億美元,這意味着將在六年內實現16倍的增長。

8、ARM成今年全球最大IPO 卡着科技巨頭脖子“有喜有憂”

美股IPO市場經歷了漫長的寒冬,在今年9月迎來了全球最大規模IPO,芯片巨頭Arm乘着AI東風登陸納斯達克,雖然卡着全球科技巨頭脖子但背後有喜也有憂,移動時代的霸主能否在AI時代延續神話?

9月15日Arm IPO首日,開盤上漲10%,盤中一度漲超30%,市值超650億美元。Arm的多家大客戶——包括蘋果、英偉達、AMD、谷歌均是此次IPO的基石投資者。Arm的成功上市和首日大漲,有望爲數十家科技初創公司和其他公司IPO帶來鼓舞,也爲孫正義挽回近期因投資失敗而丟失的顏面。

作爲芯片設計領域的領導者,Arm幾乎卡着全球科技巨頭的“脖子”,Arm架構是世界範圍內應用最廣的CPU架構,迄今已哺育出上千億顆芯片,覆蓋了全球99%以上的智能手機市場。

但這背後有喜也有憂,Arm手握架構霸權卻賺不了大錢,Arm的大部分收入來自版稅而且不提供硬件,這也爲Arm帶來了高達96%的毛利率。相比之下英偉達最近一個季度的毛利率爲70%,英特爾和AMD的毛利率分別爲36%和46%。

然而,儘管版稅能爲Arm帶來持續的收入流,但Arm架構產品大部分是MCU(微控制器),價格非常較爲便宜;另一方面,Arm是從芯片價格中抽成,而非針對終端產品收費,因此帶來的收入卻並不高,Arm賺不了大錢,同時AI成色不足。

上市以來的首次季報亮紅燈,Arm四季度指引遜於預期,盤後一度跌超8%,部分分析師對Arm增長的可持續性存疑,不過目前來看Arm股價穩健增長。

9、OpenAI“宮斗大戲”反轉不斷 Altman從“驅逐流亡”到“王者歸來”

就在ChatGPT面世一週年之際,OpenAI上演了一場“宮斗大戲”,CEO Altman從驅逐流亡到王者歸來中走了一遭。

短短五天內發生了一系列精彩的故事:Altman突遭罷黜、三天三位CEO更迭、全體員工集體譁變、幕後交易和訴訟威脅、“逼宮”失敗和政變者“反水”.....多方權力鬥爭和勢力角逐令人眼花繚亂,局面反轉、反轉再反轉,精彩程度不輸《權力的遊戲》。

11月17日,Altman突遭罷黜,OpenAI董事Ilya Sutskever聯合其他三位董事將Altman投出局,管理層大地震,多位高管跟隨Altman離職。

短短24小時,“宮斗大戲”局勢逆轉,大股東微軟很“生氣”,投資者紛紛施壓想迎回Altman,Altman以訪客身份回去談判。

首次談判失敗後,OpenAI內部人心渙散,幾乎所有員工簽署聯名信威脅離職,除非董事會辭職,讓Altman等人回歸。

Altman一方士氣高昂,和董事會迎來第二次談判。最終“宮斗大戲”迎來大結局,董事會“洗牌”,Sam Altman重新返任CEO。

而這場“宮斗大戲”深層次矛盾既是“良心科學家” 與 “激進企業家” 之爭,也是對有效利他主義的堅持和質疑。當理想主義遭遇現實重擊,盈利擴張和非盈利願景終究魚與熊掌兩難全。

10、$特斯拉 (TSLA.US)$Optimus不斷進化 人形機器人產業化浪潮已至

今年以來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快速進化,Optimus Gen2在重量、靈活性等方面顯著進步。與此同時,人形機器人產業化浪潮滾滾而來,小鵬、小米紛紛下場研發,Open AI、$亞馬遜 (AMZN.US)$、騰訊也都已通過投資佈局。

9月24日,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官方賬號發佈視頻,擎天柱再次獲得進化,能夠僅依賴視覺對物體進行分類,並完成簡單的瑜伽動作,其神經網絡已經完成了端到端的訓——輸入視頻,輸出控制。

12月13日,特斯拉Optimus Gen2亮相,相比第一代,升級版的第二代似乎在重量、靈活性、身體平衡與操控能力顯著進步,走的更快,重量更輕,可以輕鬆拿捏雞蛋。分析稱以目前的速度迭代下去,Optimus可能很快就能在許多領域取代人工。

隨着產業化、商業化應用加速,科技巨頭創業公司跑步入場,小鵬自研人形機器人“PX5” 實現高穩定性行走能力,OpenAI領投挪威人形機器人公司1X。

分析指出,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勞動力人口的下降,機器替代人力將成爲未來長期發展趨勢。長城證券指出,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爲千億美元級藍海市場,預計在中性假設下,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制造和家庭服務市場規模爲1103億美元。

編輯/lambor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