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一文了解射频前端现状及国产化替代

一文了解射頻前端現狀及國產化替代

国际电子商情 ·  2019/08/13 07:05

本文來自:國際電子商情

自5月15日,華為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單”以來,全球相關產業鏈出現不小的震盪。對美國芯片供應商來説,要重新調整業績預期及尋找新的增長點;而對華為來説,要經歷一次全面啟動“備胎”測試和磨合的嚴峻挑戰期,特別是射頻前端這顆模擬芯片“皇冠上的明珠”,找不到“備胎”意味着生產全面停擺。

什麼是射頻前端?

射頻前端(RFFE),是移動通信系統的核心組件,主要起到收發射頻信號的作用,它包括功率放大器(PA)、雙工器(Duplexer和Diplexer)、射頻開關(Switch)、濾波器(Filter)、低噪放大器(LNA)等五個組成部分。

五大器件主要功能:

1、功率放大器用於實現發射通道的射頻信號放大;

2、雙工器用於對發射和接收信號的隔離;

3、射頻開關用於實現射頻信號接收與發射的切換、不同頻段間的切換;

4、濾波器用於保留特定頻段內的信號,而將特定頻段外的信號濾除;

5、低噪聲放大器用於實現接收通道的射頻信號放大。

除了上面五大器件,其實還有一個RF天線:處於整個手機通信系統的最外端,是手機實現與外界通信的窗口,其作用是接收電磁波或將電磁波發射出去。

射頻前端市場前景可觀。據Yole數據顯示,2017年手機射頻前端市場規模為150億美元,預計2023年達到352億美元,是2017年的2倍多。

0

全球射頻前端競爭格局分析

從5大器件的營收佔比來看,濾波器約佔射頻器件營收的50%,射頻PA約佔30%,射頻開關和LNA約佔10%,其他約佔10%。可見,濾波器和PA是射頻器件的重中之重。對於通信設備而言,沒有PA,信號覆蓋會成問題,而沒有濾波器意味着設備喪失抗幹擾能力。

0

(1)濾波器&雙工器

濾波器包括聲表面濾波器(SAW)、體聲波濾波器(BAW)、MEMS濾波器和IPD等,其中SAW和BAW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濾波器種類。

全球SAW濾波器市場份額排名前五的廠商,分別為村田(47%)、TDK(21%)、太陽誘電(14%)、Skyworks(9%) 、Qorvo(4%),合計佔比達95%。

0

相較於SAW,BAW更適合於2GHz以上的高頻段,5G新增頻段包括Sub6G和毫米波等超高頻頻段,BAW將成為5G濾波器應用主流。

全球BAW濾波器市場份額TOP3分別是博通(87%)、Qorvo(8%)、太陽誘電(3%),合計佔比達98%。其中,博通一家獨佔87%,“寡頭”局面初顯。

0

相比之下,國內濾波器設計還有很大的差距。國產濾波器廠商有麥捷科技三環集團、中電德清華瑩、信維通信、好達電子、天津諾思、大富科技、武漢凡谷、華遠微電、瑞宏科技等,但還沒有廠商能夠成熟商用BAW濾波器產品。

0

對國產廠商而言,濾波器是瓶頸中的瓶頸。目前,能夠量產的國產SAW濾波器,因尺寸太大沒法做集成,只能外掛在芯片外面。GSM、2G或3G低頻通信用的SAW濾波器,國內競爭者將有機會超過對手,而4G和5G使用BAW和FBAR濾波器,天津諾思、麥捷科技等正開始突破。

在代工模式上,目前可量產出貨的濾波器廠家都是IDM模式。在製造工藝方面,MEMS技術製造濾波器具有極高的技術門檻,在保證高度一致性和高質量的條件下實現大規模量產難度較大。

雙工器也常常被劃入濾波器行列,它由兩個濾波器組成,可在一條信道上實現雙向通信。半雙工是通信雙方輪流收發,全雙工是通信雙方同時收發。全雙工通過頻分雙工(FDD)或時分雙工(TDD)實現。

(2)功率放大器(PA)

業內人士指出,4G手機內PA數量平均5~7個,5G手機至少十多個,以20 億部通訊終端、單價1~1.5美金計算,市場將是千億元級別。

在終端市場,全球P A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被Skyworks、Qorvo、Broadcom、Murata佔據,四家廠商合計佔比達97%,其中前三家合計佔比達到92%。

值得注意的是,Qorvo、Skyworks和Broadcom都完成了PA、Switch、Duplexer、Filter全產品線佈局,擁有專用的製造廠和封裝廠。

從三家廠商的財報數據來看,它們在移動通信射頻前端市場的毛利率均高於40%,最高可達50%,淨利率約30%,具有極強的盈利能力。

0

基站市場,NXP和Freescale在合併前總共佔據了51.1%的市場份額。

國內PA設計公司主要有中科漢天下、唯捷創芯、紫光展鋭、慧智微、飛驤科技、中普微(韋爾股份控股)等。

0

在射頻PA代工模式上,Sky-works、Qorvo和Broadcom採用IDM模式。同時,晶圓代工模式也在興起,主要有臺灣穩懋等。國內PA晶圓代工廠商主要有三安光電海特高新。PA封測廠主要是華天科技長電科技

在製造工藝及材料方面,射頻PA主要採用GaAs、RF-SOI、CMOS和SiGe。其中基站PA將採用高頻性能更好的GaN材料,終端PA預計仍會採用性價比更高的GaAs材料。

目前,國內PA產品大多停留在中低端應用,佈局高端應用的PA廠商為數不多。不過,華為自行設計GaAsPA,給了國內PA廠商一劑強心針。同時,5G的到來也將帶給國內PA廠商更多替代國外產品的機會。

(3)射頻開關(Switch)

射頻開關在5G要求下既要滿足高功率、高頻率要求,也要配合更加複雜的射頻信號路徑進行結構性提升。在材料及工藝的選擇上,射頻開關多采用化合物半導體工藝如GaN、GaAs工藝等,亦或繼續沿用RF-SOI工藝。

根據QYR Electronic sResearch Center 的統計,2010年以來全球射頻開關市場經歷了持續的快速增長,2017年全球市場規模達到14.47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期間仍保有9.5%的年增長率,市場規模達到19.01億美元。

目前射頻開關市場主要被Skyworks、Qorvo、Broadcom、NXP、Infineon、Murata等佔據,這些廠商不斷通過生產技術創新來提高企業效率。

國產RF開關公司有卓勝微、德清華瑩、紫光展鋭、唯捷創芯、韋爾股份、迦美信芯、宜確等。其中,卓勝微是國內最大的開關供應商,已打入三星和小米供應鏈,年銷售額約1億美金;展鋭同為三星供應商,但所佔份額不及卓勝微;唯捷創芯、德清華瑩提供PA設計的同時,也提供RF開關、天線調諧器產品設計。

0

射頻開關70%以上採用RF-SOI工藝,部分採用GaAs工藝。LTE LNA主要採用RF-SOI和CMOS工藝。國內射頻開關封測廠主要是嘉盛、日月新和通富微電。目前,國內做RF -SOI射頻開關的公司已有20-30家,價格戰進入白熱化。適用於5G的高頻RF開關,是國產廠商極力攻破的方向。

(4)RF天線

目前智能手機主要採用LDS和FPC天線,隨着5G頻率走向高頻,在Sub 6G範圍內,LCP和MPI憑藉更低的高頻損耗將成為主流。尤其在毫米波範圍內,天線尺寸急劇縮小,將採用天線陣列模組。LCP優良的彎折性能有助於合理利用智能手機內部的狹小空間。

LCP產業鏈上、中游主要由外國廠商把控。

在國內,生益科技進入LCPFCCL領域,信維通信進入LCP天線領域,立訊精密為LCP天線模組供應商,京信通信通宇通訊主要是基站天線供應商,碩貝德作為曾經的手機天線霸主,如今產品切入基站、車載和V2X天線領域。

0

業內人士分析稱, 因5G天線設計方案將由“單體天線”改為“天線陣列”,新型磁性材料及LTCC集成技術將是5G天線的核心技術,LCP天線性能比LDS更好但價格是LDS的20倍,國內手機廠商華為自己設計天線,可能改變天線廠現有的競爭格局。

總體而言, 領先的射頻器件供應商幾乎都採用IDM模式,擁有自己的晶圓廠是其能夠領先市場的關鍵。相對而言,國內更多以代工模式為主,如GaAs工藝主要廠商有臺灣穩懋、臺灣宏捷科和廈門三安集成,RFSOI工藝主要廠商有TowerJazz、中芯國際和華虹宏力,CMOS工藝主要廠商有臺積電、中芯國際和聯電,SiGe工藝主要廠商有格羅方德和TowerJazz。國內少數廠商也在嘗試IDM模式,但是短期內依然會依賴代工廠。

展望未來:

(1)射頻前端市場前景可觀

手機每增加一個頻段,大約需要增加2個濾波器、1個功率放大器和1個天線開關。目前, 智能手機支持30多個頻段,預計5G時代全球2G/3G/4G/5G網絡合計支持的頻段將達到91個以上。隨着5G普及商用,射頻前端的需求量將呈暴發式增長。

(2)模塊“集成化”大勢所趨

在射頻前端“模塊集成”上,發展更快的廠商有望成為市場的主導者。射頻前端集成存在單片集成(片上SoC系統)和混合集成(SiP封裝)兩個發展方向。目前通過SiP的形式更易實現,也是各大廠商重點着力的方向。

(3)國產射頻芯片的新機遇

2017年國產射頻芯片市佔率僅有2%。有分析指出,前端主力市場暫由海外巨頭佔據,但5G到來後,毫米波頻段將給國產廠商帶來突破機會。化合物半導體制造龍頭三安光電、射頻方案平臺廠商信維通信,以及射頻器件廠商韋爾股份、天通股份、麥捷科技等數十家企業都會有不錯的契機。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