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一文看懂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背后的千亿美元级市场

一文看懂特斯拉人形機器人背後的千億美元級市場

華爾街見聞 ·  2023/12/13 23:31

來源:華爾街見聞

長城證券分析稱,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爲千億美元級藍海市場,在中性假設下,2025-2035年的複合增長率爲68.6%,預計2035年運用在製造和家庭服務市場規模爲1103億美元。

12月13日,特斯拉突然放出了人形機器人Optimus 第二代(Gen2)的視頻。

相比第一代Optimus,升級版的第二代似乎在重量、靈活性、身體平衡與操控能力等方面都有顯著進步。有分析人士認爲,以目前的速度迭代下去,Optimus機器人可能很快就能在許多領域取代人工。

根據視頻介紹,第二代Optimus搭載:由特斯拉設計的執行器與傳感器、2自由度驅動頸部、響應更快的11自由度靈巧手、觸覺傳感器(十指)、執行器集成電子和線束、足部力/扭矩傳感器、鉸接式腳趾等。

廣大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此次發佈第二代Optimus產品,最大的邊際增量在於傳感器。傳感器是人形機器人與外界交互、實現力矩、與觸覺反饋的核心環節。在此背景下Gen2展現了更好的全身控制和身體平衡能力(深蹲),以及更精準的手部操作(操作雞蛋):

隨着智能化進步,人形機器人與場景交互的複雜度提升,從而帶動傳感器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Optimus 產品的快速迭代下,商業化落地有望加速到來。

傳感器層面包括(1)六維力傳感器(2)觸覺傳感器(3)身體平衡(IMU)。

長城證券更是在報告中直言,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爲千億美元級藍海市場,預計在中性假設下,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製造和家庭服務市場規模爲1103億美元:

隨着人形機器人功能邁向多樣化和普適化,產業分工日趨成熟,成本持續下探,人形機器人有望先在工商業普及,逐步拓展至家用、公共領域。根據測算分析,2025-2035年年複合增長率(CAGR)爲68.6%。

人形機器人快速迭代,市場化可期

長城證券在報告中指出,人形機器人(Humanoid Robot)是機器人的重要分支,其特點是類似於人類外型的特徵,例如有頭部、軀幹和手腳,但不一定有頭髮、五官、牙齒等細微特徵。

報告稱,“擬人”的優勢賦予人形機器人功能的多樣性與普適性,人形機器人憑藉功能、形態和思維上的優勢,成爲目前最接近於人的機器人,有望普遍適用於社會中各個工作崗位,帶來廣闊的應用場景,龐大的需求潛力也有望助推人形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

功能性上能夠像人一樣行動和思考,意味着可以像人一樣通過學習獨立完成技術型工作,這使得人形機器人有望應用於農業耕作、採礦、搬運、裝配等領域。

形態和思維上能夠像人一樣完成社群交互、輸出情緒價值,意味着可以在社會服務領域扮演更多樣的角色,有望應用於養老、醫療、教育、展覽講解、餐飲配送等領域。

從供給視角,長城證券認爲,人形機器人集成度高,涉及多種前沿技術。具體來說,人形機器人可以分爲3大部分6個子系統,3大部分是機械部分、傳感部分和控制部分;6個子系統是驅動系統、機械結構系統、感受系統、機器人-環境交互系統、人機交互系統和控制系統:

控制系統:是人形機器人的“大腦和神經中樞”,主要包括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控制機器人的自由度、精度、工作範圍、速度、承載能力;

驅動系統:又稱伺服系統,是一種以機械位置或角度作爲控制對象的自動控制系統;

機械結構系統:是人形機器人系統基礎,包含主要傳動系統;

感知系統:由內部傳感器和外部傳感器組成,用以獲取內部和外部環境狀態中有意義的信息;

人機交互系統:操作人員參與人形機器人控制並與人形機器人進行聯繫的裝置;

機器人-環境交互系統:人形機器人與外部環境相互聯繫和協調的系統。

長城證券指出,因產業鏈龐大,吸引衆多資本入局加快產業發展。參考其他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可分爲上游零部件和軟件系統開發、中游本體制造、下游系統集成和銷售

上游:硬件方面,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傳感器是人形機器人四大核心零部件,相關技術發展水平較大程度影響人形機器人的機械性能。軟件方面,軟件系統開發依賴於仿真軟件,其專利壁壘高,技術發展對數據積累要求高,目前國外機器人“四大家族”均有自己私域運營的仿真軟件。

中游:本體制造商具有較強的總成能力,根據下游集成商需求完成零部件集成。

下游:系統集成商一般主導人形機器人技術框架設計,並完成渠道鋪設和售後服務等工作。

龐大產業鏈使得衆多領域的大量企業可以參與其中,爲資本市場帶來廣闊投資機遇,也爲各類相關企業帶來更多資金支持助力發展。根據價值量看,電機、減速器、力傳感器、絲槓等零部件單品價值量較高且用量大,這類參與者有望率先受益。

長城證券預計,人形機器人有望率先在製造業落地。根據技術發展水平以及主要企業戰略規劃,短期內人形機器人有望先在製造業普及,隨後拓展至家用、公共領域。

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測算

長城證券指出,製造業有望率先普及,拉動行業規模化發展,中性假設下,預計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在製造業領域的銷量爲1280萬臺到2035年人形機器人全球規模在中性假設下爲1071億美元,2025-2035年CAGR爲71%:

從家庭服務方面來看,長城證券認爲,起步期規模可能小於製造業,中性假設下,預計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家庭服務領域銷量爲37萬臺,到2035年全球規模在中性/觀假設下爲31億美元,2025-2035年CAGR爲43.4%:

中性假設下,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百戶保有量0.11/百戶。我們採用美國、中國、日本、韓國、英國、歐盟27國等國家和地區家庭戶數,近似地測算人形機器滲透率情況。結果顯示到2035年保守/中性/樂觀假設下百戶保有量分別爲0.03/0.11/0.46臺/百戶。

從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來看,長城證券判斷人形機器人具備成熟的交互能力後才可能更廣泛應用於公共服務領域。

市場潛力巨大,亟待多方共同努力

通過上述測算,長城證券認爲,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爲千億美元級藍海市場,在中性假設下,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制造和家庭服務市場銷量1318萬臺,2025-2035年CAGR爲98.2%,市場規模爲1103億美元,2025-2035年CAGR爲68.6%

長城證券指出,在調研過程中發現:1.首批落地產品的認可度對產業發展非常重要;2.製造業或將主導早期市場;3.美、日將是主要需求國,中國市場亟需政策扶持;4.家庭/公共服務普及進程可能相對靠後,但潛在空間廣闊。

首批落地產品的認可度對產業發展非常重要。根據彈性分析我們可以得到兩個結論。其一,在增速等其他條件一定時,未來期銷量對初始銷量值非常敏感。這意味着如果人形機器人起步良好,那麼可能較早迎來爆發期,快速放量並迅速建立起完整產業鏈,實現規模化生產和銷售——降本增效——快速普及的良性循環。

其二,初始銷量體現市場對早期產品的認可度與評價,影響後續產品的銷售與迭代,進而影響未來期增速。如果人形機器人起步良好,未來可能以較高增速持續快速發展;如果起步比較緩慢,可能在之後某幾年由產品重大進展等事項推動出現指數型增長,基數增大後增速回落。

製造業或將主導早期市場。受益於高端製造、新材料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產業化落地,人形機器人機械運動系統難題有望率先被攻克,從而滿足基礎工業級操作需求。另一方面,隨着勞動力成本上漲、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全球多國出現比較嚴重的製造業勞動力缺口和人力成本持續升高,對人形機器在製造業的運用產生推動。

家庭/公共服務普及進程可能相對靠後,但潛在空間廣闊。人形機器人智能化、通用化是未來主要發展方向。受益於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機器人已經具備自主學習能力,雖然目前還不能提供複雜情景下的人機互動與情感交流,但已經能使人形機器人熟練地完成與人對話、根據指令寫作和繪畫等功能。

突破技術關鍵點提質,規模化產業鏈降本增效

長城證券認爲,現階段人形機器人亟需攻克的兩項技術是運動控制技術、電池和熱管理技術

人形機器人自由度越多表明靈活性越高、運動複雜度越高、潛在應用場景越廣。理論上人形機器人自由度應該趨近於人的關節數量(78個),但目前已發佈的人形機器人平均自由度約爲36個,與理論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人形機器人續航能力是提升工作時長的關鍵。目前已發佈的人形機器人平均續航爲5.3個小時,除Pepper和Optimus外,其他產品續航均在3小時以內,與理想狀態有較大差距。

與此同時,長城證券指出,技術迭代、工藝創新等有望推動降本。人形機器人成本和售價的降低,可以從產品、生產、產業鏈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展望:

目前已發佈的機器人成本和售價普遍在10萬美元以上,Atlas和ASIMO的成本甚至高達200萬美元。高昂的成本較大程度限制了人形機器人的生產和應用。

產品端:優化技術路徑、簡化結構設計。例如人形機器人可以通過人造肌肉來模擬人類工作,若該技術順利落地,有望取代智能結構和系統中傳統的笨重、複雜的驅動和傳感單元,優化產品結構設計、降低零部件成本。

生產端:提升工藝水平、提高規模產出。通過工藝創新,有助於提高材料與能源利用率,提高良品率。通過規模化生產,有助於降低單位人工成本和固定成本,並給予產業鏈各環節薄利多銷的空間與動力,降低整體造價和終端產品售價。

產業鏈:完善產業鏈分工,提高生產效率。成熟的產業鏈分工合作,有利於資源合理分配,有助於企業發揮自身優勢,提高整個產業鏈的效率和協同。

編輯/jayden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