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重磅解读!中央定调明年经济工作重点,5个必须坚持、3项统筹、9大重点

重磅解讀!中央定調明年經濟工作重點,5個必須堅持、3項統籌、9大重點

證券時報 ·  2023/12/12 22:34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孫璐璐 江聃 賀覺淵 程丹 秦燕玲 張達 郭博昊

明年中國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明確了!

據新華社報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會議。

習近平在重要講話中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李強作總結講話,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提出要求。

會議認爲,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着力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提振信心、防範化解風險,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會議指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要增強憂患意識,有效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綜合起來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增強信心和底氣。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做好明年的經濟工作,本次會議提出“5個必須堅持”、“3項統籌”、“9大重點”、“4個抓落實”,內涵豐富。

以下是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的本次會議要點解讀。

加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

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馮文猛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意味着在更加廣闊的視角看待政策效果,強調不同政策要形成合力,相互促進。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對記者表示,這點非常重要。因爲市場信心不光受經濟政策的影響,也可能會受到其他的非經濟政策影響。所以這次提到了“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體現了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一個總體思路。這既能提升政策效果,也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

在加強政策創新方面,曾剛對記者表示,以推動物價水平保持在合理水平爲例,一方面需要通過更加積極的政策來促進有效需求的增長,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各種政策來引導物價預期。曾剛認爲,這需要很多創新的政策工具。不光貨幣政策的調整和變化要更加針對當下的堵點,也需要與其他政策形成合力才能實現。

會議還指出,在政策儲備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餘度,在政策效果評價上注重有效性、增強獲得感,着力提升宏觀政策支持高質量發展的效果。

財政加力更重質效改革與化債值得期待

在去年“加力提效”的基礎上,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積極的財政政策提出進一步要求:政策加力但需“適度”,不僅增效更要“提質”。整體來看,2024年的財政政策力度將保持更加積極的態勢,同時更加註重政策的效率效果,確保財政更可持續。

在明年經濟回升向好的趨勢下,財政大幅加力必要性較低。東吳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宏觀首席分析師陶川對記者表示,“適度加力”意味着接下來財政政策的擴張可能偏謹慎。2024年財政可能在年初維持3%的赤字率目標。但若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年中仍可通過上調赤字或“準財政”發力。

“‘提質增效’是由當前財政形勢緊平衡決定的。”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指出,這要求收入端的減稅降費要從追求數量規模型轉向效率效果型;支出端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在新的一年裏,財政系統不僅要繼續做好穩增長與“三保”等工作,還將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汪德華指出,當前我國的現代財政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具體而言,稅制基本穩定,具體稅種改革尚待推進;預算管理改革推進最快,基本框架已經確立;政府間財政關係明確了堅持分稅制的改革方向,但具體制度還需優化;與財政密切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方向已經確立,重在實施。

此外,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仍是明年一項重任。在今年地方政府已大力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後,金融系統進一步參與協助化債值得期待。

通脹水平或成爲判斷貨幣政策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

對於明年的貨幣政策,會議提出的“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是新說法。不同於以往多次提及的“保持貨幣供應量(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本次會議新增了要與“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在當前我國物價水平低位運行的背景下,這或意味着明年貨幣政策將推動通脹水平適度回升。

至於何爲價格水平的預期目標?國際主要央行均將通脹的中長期目標設定在2%左右,相比之下,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今年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5%,同比降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

中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李佩珈認爲,物價走勢是影響貨幣政策的重要因素,當前我國物價不斷走低,這爲我國實施穩健寬鬆的貨幣政策創造了條件。疊加美聯儲或將結束加息週期,我國貨幣政策面臨的內外約束進一步減少。未來,是否進一步寬鬆或者降準降息主要還是取決於在“經濟發展、風險防範”等多重發展目標的權衡選擇。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也表示,會議側重強調貨幣政策在穩定價格水平預期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脹或成爲下一階段判斷貨幣政策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2023年以來,物價持續低位運行,預計2024年貨幣政策有望適度發力,推動物價水平溫和上升。

光大證券首席金融業分析師王一峯表示,預計2024年信用擴張“量穩速降、節奏平穩”,新增人民幣貸款預計在23-24萬億元左右。此外,爲優化資金供給結構,盤活存量金融資源,預計明年貨幣社融增速向名義GDP增速靠攏,M2增速或有所回落,M2與社融增速“剪刀差”有望逐步收窄。

“爲使政策效果更爲‘有效’,下一步也將強化貨幣政策和財政、產業、區域、科技政策等之間的協調配合,積極盤活被低效、無效佔用的金融資源,實現信貸結構‘有增有減’、融資結構‘有升有降’,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溫彬稱。

支持科技創新資本市場大有可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具體來看,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闢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師秦培景表示,科技創新在經濟工作會議中被重點提及,結合今年高層對科技工作的調研和指示,體現了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重視或達到歷史新高度。

具體目標來看,一方面科技創新是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爲發展注入澎湃動能;另一方面,科技創新突破“卡脖子”技術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舉措。具體措施來看,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關鍵領域仍需新型舉國體制進行科研攻關,重點關注資金支持、人才建設、項目主體和研發環境四方面。

資本市場具有“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突出特徵,對於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支持科技創新具有天然優勢。今年以來,以全面註冊制改革啓動爲標誌,證監會加大了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助力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目標。

截至12月12日,年內約有300家公司登陸資本市場,募集資金超3431億元。其中,科創板、創業板拿下超七成募資份額,雙創板塊“主陣地”創新活力奔湧,信息技術、材料、醫療保健等行業募資額排名居前。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更加突出服務實體經濟、支持科技創新定位。

記者了解到,證監會聚焦高質量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系統工程,初步形成了“1+N+X”的政策框架。其中一個“N”正在制定當中,即資本市場服務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方案,該方案重點是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的工業、農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通過差異化制度安排,優先支持產業鏈供應鏈“鏈主”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做大做強,助力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打造戰略性現代化產業集群,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

秦培景表示,基於科技創新在產業體系和供應鏈中的作用,預計支持科技創新的具體措施將持續加力。

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去年底以來,着力擴大國內需求成爲諸多宏觀政策制定出臺的重要切入點。與此前宏觀政策分別從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不同,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了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對此,華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認爲,投資既是當下的需求又是未來的供給,當前物價同比增速爲負指向產能過剩問題,如果當期爲了擴大需求過度提升投資,有可能會進一步惡化未來的供需格局。因此,本次會議進一步強調的是二者的相互促進的循環,更加強調二者的均衡。

具體到投資領域來看,會議明確要“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同時,“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

11月8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佈了《關於規範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規範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就是要堅持初衷、回歸本源,最大程度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日前指出,新機制明確優先選擇民營企業參與,將進一步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推動民間投資結構持續優化調整。

促進民企發展壯大

縱觀今年宏觀經濟政策發力的重點領域,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同樣是重要着力點。

本次會議繼續強調要“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更進一步地,要“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

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原黨組書記、董事長寧高寧日前公開表示,無論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要真正提高管理水平和經營水平,形成世界一流產業。在此過程中,要嚴格保護私有產權,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增強企業界,包括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的信心。

金融嚴監管升級持續聚焦防風險

今年以來,我國全面加強金融監管,緊抓改革,持續聚焦防風險,本次會議再提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包括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等。

在防範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方面,此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嚴格中小金融機構准入標準和監管要求,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經營。及時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近日表示,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應結合不同機構所處的發展狀態,分類施策。其中,對於大多數處於正常經營狀態、風險相對較低的中小金融機構,政策的着力點是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其競爭力。對於產生一定風險苗頭的中小金融機構,要加強早期干預與處置,防止風險進一步惡化。對於發生嚴重金融風險的,要在明確風險處置責任分工的基礎上,引導部分高風險機構有序退出市場。

中國銀行研究院最新研報認爲,展望2024年,金融監管將全面加強,進一步強化機構監管、行爲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和持續監管,切實提高監管有效性。

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是明年重要任務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房地產的表述放在了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的部分,並且着墨較多,顯示了黨中央對房地產領域風險的高度重視和化解房地產風險的決心。

會議強調,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認爲,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仍是2024年重要目標,企業資金支持政策有望進一步落地見效。

陳文靜指出,當前,房地產風險主要體現在房企債務化解、項目保交付等方面,預計2024年企業端資金支持政策有望繼續細化落實,“三個不低於”若能實質性落地將有助於改善企業融資環境。另外,化解房企風險仍需要推動企業恢復自身造血,市場銷售實質性修復是改善企業資金面的關鍵,而銷售市場好轉仍需要需求端政策繼續託底發力,預計2024年一線城市將繼續優化限購政策,核心二線城市有望全面取消限購,更多低能級城市或通過發放購房補貼等方式促進購房需求釋放。

會議還提出,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關基礎性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爲,“三大工程”既是新模式的抓手,也是房地產穩中求進的着力點。其中的城中村改造解決的是新市民、年輕人、外來人口的住房需求,主要是低成本的、職住平衡的配租型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解決的是戶籍無房戶、人才群體、工薪階層的配售型保障需求,解決商品房需求斷層的問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解決的是新時期對於居住生活安全的配套設施訴求。新時期住建系統的“三大工程”都是在供給側改革做文章以匹配需求,並與擴大房地產內需結合。

此外,會議還提出,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

對此,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爲,房地產行業還有不小的發展空間,城市化尚未完成,還存在巨大的城市住房需求和基建需求。未來十到二十年若要解決進城農民工的城市住房問題,每年新增的住房需求可能也在500萬套以上。另外,中國目前每年畢業大學生1000萬左右,這些未來的白領階層也有很強的流動性,從而形成新的住房需求。在現有的城市戶籍人口中,也還有較大的改善型住房需求。

國盛證券房地產行業首席分析師金晶認爲,在我國城鎮化放緩、出生率下降且老齡化率上升的背景下,房地產行業已經邁過歷史大週期的頂部,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或成爲房地產業發展新模式重要意涵之一。

對外開放步履不停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堵點

會議中還強調將“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投資中國”品牌。

今年以來,我國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爲持續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提供助力,有效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着力加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貿易強國建設不斷加快。今年以來,我國積極推進貨物貿易優化升級,積極擴大進口,加快發展貿易新業態;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推動服務貿易總量增長、結構優化、效益提升;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培育數字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建立健全數字貿易治理體系。

金融對外開放腳步加速。隨着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推進,外資來華展業的諸多限制被取消。

以首家外資全資券商渣打證券爲例,12月11日,該券商已經獲得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並計劃於2024年上半年正式展業。

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我國宣佈“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主動對照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入推進跨境服務貿易和投資高水平開放”,爲今後一個時期對外開放和利用外資工作指明瞭方向。可以預期,我國將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會停歇。

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滿足清潔能源消費需求

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時期,未來一個階段仍將保持對能源消費需求的剛性增長,加快構建富有韌性、堅強可靠的能源供應鏈具有重要意義。會議提出,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

能源行業規模大、鏈條長、覆蓋面廣、帶動效應強,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清潔能源投資完成額1926億元,同比增長26.63%,環比增長9.37%。清潔能源建設投資增量對全國GDP增量的貢獻指標同比和環比均保持上漲。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丁焰章認爲,大力推進水電、抽水蓄能、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既可滿足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所帶來的清潔能源消費需求,又可有效拓展國內投資空間,帶動規劃建設、裝備製造等相關產業鏈發展,並對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區優化經濟結構、增加財政收入、創造就業機會等方面拉動作用顯著,穩定宏觀經濟大盤貢獻突出。

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夯實社會穩定“壓艙石”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做好穩就業工作,事關民生福祉和社會穩定,事關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推動穩就業政策持續顯效,但當前就業的總量壓力和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會議強調,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黨組書記、部長王曉萍認爲,解決就業問題,根本要靠經濟發展。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5.2%,是拉動就業增長的關鍵所在。同時,服務業加快恢復,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達到55.1%,經濟社會發展就業帶動力不斷增強。

“數字經濟創造新崗位和新行業,增加了大量就業機會。”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認爲,面向未來,相關各方應從提高對數字經濟發展的認識、提升管理規範化和科學化、提升人才職業化的素質和能力、完善平台就業社會保障、加強人力資源數據平台建設等五個方面發力,促進新經濟、新業態、新就業聯動發展。

暨南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院院長馮帥章也指出,新型靈活就業已經成爲勞動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各方應探索引導新型靈活就業朝着長期、穩定、規範化方向發展。

編輯/jayden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