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4 月25 日,公司發佈2022 年年報及2023 年一季報,其中,2022 年度實現收入(7.97 億元,+93.58%),歸母淨利潤(5.96億元,+195.88%);2023 年一季度實現收入(2.07 億元,+19.58%),歸母淨利潤(1.48 億元,+63.68%)。
業績創歷史新高,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2022 年度,公司緊抓關鍵領域需求,以生產保供爲核心,經營業績實現大幅增長。報告期內實現營收(7.97 億元,+93.58%)及歸母淨利潤(5.96 億元,+195.88%),均創歷史新高,主要系:(1)需求端下游客戶訂單飽滿,供給端公司百噸線、千噸線同時參與生產,疊加原絲轉化率提升及設備使用效率增強進一步挖潛生產效能,產銷量齊升,22 年產量達312 噸(+113.68%),銷量299 噸(+91.66%);(2)因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購置設備加計扣除的相關政策,公司享有稅收優惠金額8000 餘萬元;(3)報告期內,公司通過對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協定存款等取得綜合收益約 3293萬元。
分季度來看,Q1-Q4 公司分別實現營收1.73/1.42/2.04/2.78 億元,歸母淨利潤0.91/0.94/1.36/2.75 億元,Q4 營收環比增長36.27%,淨利潤環比增長102%,季度間業績整體呈穩步增長趨勢。
2023Q1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7 億,同比+19.58%,主要系下游需求驅動產銷量提升,產量同比增加27.09%,銷量同比增加10.70%。
Q1 實現歸母淨利潤1.48 億,同比+63.68%,主要系銷售收入增長帶動及過往年度合同對應的退免稅金額在23Q1 實現所致。此外,Q1 營收較22Q4 環比-25.54%,歸母淨利潤環比-46.18%,主要系公司在一季度對設備進行集中檢修,以保證設備完好率和使用率,爲全年新老產線並行發揮合力效應打好基礎。
費用控制能力持續加強,盈利能力大幅改善。2022 年公司毛利率爲75.63%,同比下滑1.45pct,系千噸線投產後折舊費用計入營業成本所致。淨利率提升25.83pct 至74.71%,主要與期間費用率同比下降16.37pct 至9.94%有關。其中,管理費用率同比下降10.92pct,主要系千噸線投產,相應計入管理費用的折舊及人工費用轉移至生產成本;財務費用率下降1.23pct,主要系報告期內利息收入大幅增長所致。隨着公司不斷強化費用管理,規模效應隨產能提升不斷顯現,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增強。
資產負債表前瞻指標突出,現金回款減少導致現金流下滑。2022年公司應收賬款較期初增加231.87%,主要系銷售增加,待回款後公司現金流有望得到進一步改善。公司固定資產較期初增加70.27%,在建工程較期初增加731.19%,表明三期項目部分產線已轉固,剩餘部分正着力推進中,投產後有望助力公司產能提升夯實業績基礎。此外,2022 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淨額較期初下滑56.66%,主要系客戶現金回款結算同比減少導致。
需求飽滿疊加產能全面釋放,公司業績彈性十足。需求端,據公告,大合同客戶已明確通告訂單,潛在用戶產品需求總量亦有大幅同比增長,下游需求旺盛。供給端,公司百噸線、千噸線生產能力得到進一步挖潛,三期項目提速,多線產能將全面釋放,且公司已啓動後續新線建設,產能儲備充足,解決供需矛盾的同時也爲公司業績增長打下堅實基礎。此外,ZT8 碳纖維評審已通過,後續批量應用可期,隨着公司繼續加大市場開拓的深度和廣度,有望爲公司創造更多新增長點。
股權激勵落地,彰顯長期成長信心。10 月13 日,公司發佈股權激勵計劃(草案),擬授予激勵對象限制性股票109.2 萬股,其中首次激勵計劃擬授予87.3 萬股,激勵對象爲包括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及業務骨幹等13 人,授予價格爲23.36 元/股。
此次股權激勵計劃設置了目標值及觸發值兩種條件對公司業績進行考覈,其中,參照目標條件,2022-2025 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33/7.04/9.06/11.47 億元,同比增長115%/63%/29%/27%,複合增速爲38.36%;參照觸發條件,2022-2025 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13/6.74/8.65/10.87 億元, 同比增長105%/63%/28%/26%,複合增速爲38.07%。此次股權激勵有望對公司業績增長產生長期激勵作用,彰顯公司對於中長期業績持續性的信心。
投資建議:公司是國內高性能碳纖維龍頭供應商,隨着下游航空航天領域需求的加速釋放,公司碳纖維產品有望核心受益。此外,公司積極募投擴產,佈局航空航天領域,隨着募投項目有序達產,公司未來業績有望進一步增長。預計公司2023-2025 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爲7.4、9.3 及11.4 億元,給予23 年32 倍pe,對應6 個月目標價54,維持“買入-A”評級。
風險提示:募投項目投產不及預期;客戶開發進度不及預期;產品價格下降的風險;客戶相對集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