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國內MEMS 陀螺儀龍頭,主要產品包括 MEMS 陀螺儀/加速度計/IMU等,用於高可靠、無人系統、高端工業等領域。憑藉國際先進的技術水平、高強度研發下不斷擴充的產品矩陣及“貨架式”產品思路,預計公司將核心受益於MEMS 慣性傳感器在高可靠等領域的滲透率提升,同時智能駕駛、機器人等新興領域有望爲公司打開廣闊的發展空間。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國內MEMS 陀螺儀龍頭,發展正處快車道。公司爲技術領先的國內MEMS 陀螺儀龍頭,主要產品包括MEMS 陀螺儀/ MEMS 加速度計/IMU(慣性測量單元)等,應用於高可靠、無人系統、高端工業等領域。公司在 MEMS 慣性傳感器芯片設計、MEMS 工藝方案開發、封裝與測試等主要環節形成了技術閉環,建立了完整的業務流程和供應鏈體系,MEMS 陀螺儀等品類處國際先進水平。得益於公司技術積澱及高可靠等下游景氣,公司近年營收淨利快速增長,盈利能力穩中有升,2022 年收入規模達2.27 億元,2020~2022 年CAGR 達44.54%;2022 年歸母淨利達1.17 億元,2020~2022 年CAGR 達45.41%;淨利率由2019年的47.47%提升至2022 年的51.40%,盈利能力明顯高於可比公司。
多領域需求拉動,百億賽道蓬勃發展。由於具備外部依賴性低等特點,慣性導航系統及慣性測量系統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智能駕駛、高端工業等領域。陀螺儀、加速度計等慣性傳感器是慣導及慣測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而MEMS 陀螺儀具有小型化、高集成、低成本等優勢,爲陀螺儀發展的重要趨勢。據賽迪顧問(轉引自公司招股說明書),2020 年我國MEMS 行業規模達到736.70 億元,同比+23.2%,預計2023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270.6 億元;據頭豹研究院,2021 年國內MEMS 慣性傳感器規模約136 億元。當前,MEMS 陀螺儀在航空航天領域正逐步替代兩光陀螺,IMU 在高端工業領域應用日益廣泛,同時在智能駕駛、人形機器人等高景氣新興產業料將打開廣闊的市場空間,百億賽道正迎蓬勃發展。MEMS 慣性傳感器目前仍主要由霍尼韋爾、ADI 等海外龍頭爲主導,國內企業正處快速發展期,國產化空間廣闊。
技術爲核+貨架化爲基,多維驅動長期成長。公司深耕高性能MEMS 慣性傳感器,技術涵蓋設計、工藝開發、封裝測試等環節,產品核心參數達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公司長期堅持高研發投入,核心研發團隊經驗豐富,以公司領先的諧振式MEMS 器件技術爲基礎不斷推進產品迭代擴充,截至2022 年12 月31日共有11 項在研項目,涵蓋下一代陀螺儀、車用IMU、加速度計、壓力傳感器等品類,未來產品矩陣迭代擴充路徑清晰。在技術領先的基礎上,公司採取貨架化思路進行產品研發及拓展,單一產品配套多個下游領域應用,我們認爲貨架化產品思路有利於公司降低研發和定製成本,不斷進行應用拓展,突破單一市場潛在瓶頸。在領先技術+貨架化思路驅動下,預計公司將核心受益於高可靠等領域MEMS 陀螺儀滲透率提升,同時享受智能駕駛、人形機器人等廣闊的發展機遇。此外,公司IPO 募投項目聚焦產品研發及產業化,此外,公司推出股權激勵提升核心人才凝聚力,長期競爭力有望進一步夯實。
風險因素: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新客戶開拓風險;高可靠下游訂單需求波動風險;市場開發風險;EDA 授權取消風險;公司技術研發未達預期風險;新興領域拓展未達預期風險。
盈利預測、估值與評級:受益於航空航天、智能駕駛、機器人等多領域拉動,MEMS 慣性傳感器及IMU 行業需求預計將穩步提升。憑藉着國際先進的技術水平、高強度研發推動產品迭代擴充以及“貨架式”產品思路,預計公司將核心受益於MEMS 慣性傳感器在高可靠等領域的滲透率提升,同時智能駕駛、機器人等新興領域有望爲公司打開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預計公司2023/24/25 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68/2.41/3.29 億元,對應EPS 預測分別爲0.42/0.60/0.82 元,當前股價對應PE 分別93/65/48x。選取高華科技、敏芯股份、北斗星通作爲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4 年Wind 一致預期平均PE 爲53x,2024 年平均PEG爲1.21x。綜合PE 法與PEG 法,參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考慮到芯動聯科在慣性傳感器上領先的技術能力,以及高可靠、智能駕駛、人形機器人等領域的廣闊發展前景,給予公司2024 年75x 目標PE,對應目標市值180 億元(對應2024 年PEG 約1.91x),對應目標價45 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