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解密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一):二十年,一片填海区的变迁

解密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一):二十年,一片填海區的變遷

智通财经 ·  2018/01/04 17:37

隨着萬科(02202)和恆大(03333)兩家重頭房企決定把總部搬到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下稱“深圳灣超總”),後者再次受到市場的關注。

深圳灣超總由濱海大道、深灣一路、深灣五路、白石三道、白石路圍合而成,總用地面積117.4公頃,建設規模總量高達450萬至550萬平方米。

在深圳官方認識中,深圳灣超總將是“未來全球高端產業集聚地”,是“是環深圳灣地區自然景觀條件最為得天獨厚、城市門户形象最為突出、未來城市開發最有效和綜合價值最高的區域”。它將與深圳後海金融總部相連接,未來大灣區的核心之核心也許就在這兩片地方。

此前,碳雲控股、恆立投資、神州數碼、中興通訊和中國電子都已成功斬獲總部地塊,加上招商銀行、中信金融、天音通訊以及已建設中的地鐵集團等項目,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10餘宗地基本已“名花有主”。

被萬科、恆大等多家巨頭看上,深圳灣超總頭的優勢自不必説,但這片填海區並不是一問世就自帶光環,二十多年間,隨着經濟、社會形勢的變化,它從最初的填海荒地變為如今我們看到的“超級總部基地”,也留下了屬於這座城市的歷史傳奇。

萬科、恆大的新總部

2017年12月19日,土地市場傳來消息,兩宗深圳灣超總、掛牌總價86.89億元的地塊被恆大和萬科分別收入囊中。

其中萬科底價摘得T208-0053地塊,資料顯示,地塊為商業服務業與道路用地,土地面積19227.53平方米(其中建設用地面積17775.65平方米,道路用地面積1451.8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6.7萬平方米,掛牌起始價31.37億元,土地使用年限30年,為商業服務業與道路用地。

編號為T208-0054的地塊由恆大摘得,土地面積10376.8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8.92萬平方米,掛牌起始價55.52億元,土地使用年限30年,為商業服務業用地。

blob.png

資料顯示,這兩宗土地在的競買人需符合以下三個條件:1、應為在深圳註冊的企業法人;2、必須是根據《深圳市鼓勵總部企業發展暫行辦法》(深府〔2012〕104號)認定的總部企業;3、應當為經市政府按相關規定遴選的企業。

也就是説,恆大、萬科競得地塊的前提是必須把企業總部建立於此。而恆大在2017年年中已經正式將總部從廣州市搬遷至深圳,萬科更是從始至終與深圳密不可分。兩家超級房企註定成為鄰居。

二十年身份變化

深圳灣超總由濱海大道、深灣一路、深灣五路、白石三道、白石路圍合而成,總用地面積117.4公頃,建設規模總量高達450萬至550萬平方米。

深圳市規劃局從2001年開始委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設計《華僑城南填海區詳細藍圖》,其中“華僑城南填海區”指的就是這片區域。

據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記載,這片區域是深圳“塘朗山-華僑城-深圳灣城市功能空間軸的核心城市功能區段之一”,從問世至今,其身份從原有單一的“濱海城市住區”到複合的“濱海文化商務中心”,再到“超級總部基地”,經歷了兩次變化。

微信圖片_20180104171439.png

但在2013年公示的詳細規劃中,這片區域的名字改為“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建設規模總量為450萬~550萬平方米,規劃就業人口為18~22萬人,配套生活以商務公寓及周邊生活住區為主,片區內部無常住居住人口。“深圳灣華僑城南部填海區”時代,政府給這片區域的規劃是,以住宅為主導,搭配商業、公園、歌劇院,住宅建築面積218萬平方米,商業建築面積56000平方米,規劃居住人口60900人。

深圳將其定位為“全球經濟產業鏈條中最終極地位的典型代表,是未來深圳發展成為世界城市的一個功能中心”,核心理念為“深圳灣雲城市”,整體結構為“1個立體城市中心+2個特色頂級街區+N個立體城市組團”。

blob.pngblob.png

深圳灣超總概念圖,圖自中規院深圳分院

基地將按9個單元編號進行開發,分別為DU01至DU09。其中,在滿足航空限高要求的前提下,DU01核心地塊的兩座超高層綜合體建築高度分別控制在400米~680米和400米~480米。

從公開資料可以得知,2016年超總基地計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3.2億元,至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後預計整體實現產值收入或達500億元。

超總往事

從上述記載可以看出,深圳並不是一開始就明確了這片填海區的價值,對它的發展定位也一直在摸索中。直到2011年,規土委與中規院深圳分院經過多次討論,提出了“超級總部基地”的概念。

儘管如此,這片填海區還是一出生就受到了多方關注。據深圳樓市自媒體“朱羅紀”回憶,1990年代,深圳舉辦深圳灣發展論壇,王石、林少斌、凌克、陳劍、樑振英等地產界關鍵人物齊聚一堂。

2001年12月,這片區域的三塊住宅用地拍賣出當時全國地王。三塊地總佔地24萬平米,其中有兩塊為當時的寶安地王——泰華地產拿下,合計14.55億元,樓面價分別為2833元/平方米和2793元/平方米。後來因為泰華老闆羅瑞希驟然離世,這兩塊地轉至中信華南手中,中信開發了總建築面積高達65萬平米的“中信紅樹灣”項目,2004年發售,當時均價是9200元,最低價格為7000元左右。

blob.png

中信紅樹灣

第三塊地由百仕達以7.8億總價拿下,樓面價3055元/平方米,創下了當時的全國地王,樓盤名為“紅樹西岸”,2005年發售,價格摸高到2.5萬/平方米,創下當時深圳的平層樓王記錄。

blob.png

紅樹灣西岸

這三塊地王當時一共為深圳帶來22.35億元的收入。除此之外,東部集團開發的“瑞河耶納”住宅項目也在2004-2005年間發售,和中信紅樹灣1期同日開盤。

blob.png

瑞河耶納

2013年9月,《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控制性詳細規劃》公佈,填海區變成了“超級總部基地”,所有住宅用地全部轉向商務開發。中信證券與金石澤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2014年以掛牌起始價35.49億元,競得深圳灣超總兩塊地,樓面價13598元/平方米,成為第一家進駐的總部型企業,即現在的中信金融中心。

blob.png

中信金融中心

早年在這一區域拿地的還有聯泰集團,下圖右側紅色部分是聯泰早年建設濱海大道獲得的政府返還用地,但迄今仍未開發。公司官網顯示,這塊命名為“聯泰紅樹灣”的項目佔地99486.9平方米,容積率為0.62,是一塊低密度住宅項目。一度有傳言稱聯泰把這塊地轉手給中信,之後便沒有了下文。

blob.png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鬱亮早在2015年就已經去考察過該地。2015年11月5日,《蛇口消息報》報道稱,鬱亮前去拜訪了時任南山區委書記姜建軍、區長王強,雙方協商推進萬科集團新總部在南山區“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的選址建設工作。

恆大之前,2017年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已經出讓5宗土地,分別由分別由恆力(深圳)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深圳碳雲控股、深圳碳雲數字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競得。

在《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控制性詳細規劃》中,深圳灣超總的發展目標被確定——“作為城市在全球經濟產業鏈條中最終極地位的典型代表,是未來深圳實現世界城市夢想的一個重要功能中心。”

回望近三十年來深圳的都市化進程,可以發現都市圈從東向西發展,即羅湖-福田—南山。目前從深圳灣往北延伸,正在形成一條匯聚區域創新功能的軸帶,從深圳灣超總、後海、高新園,再往北是留仙洞總部基地、光明新區、松山湖、增城,一直到廣州,這條軸線裏有不少國家級的高科技創新基地。深圳灣超總在其中既像起點,又像終點。

blob.png

深圳灣超總概念圖,圖自中規院深圳分院

深圳灣超總緣何“超級”?它未來將在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扮演什麼角色?智通財經APP將在後文結合實地走訪進一步探討。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