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从“独角兽”到IPO——谁会是下一个众安保险(06060)?

從“獨角獸”到IPO——誰會是下一個衆安保險(06060)?

智通财经 ·  2017/09/27 16:45

獨角獸,一種古代神話傳説中極其罕見的虛構生物,相傳其現身於世時都帶有特殊的寓意,它的角甚至有長生不死之效,因此,獨角獸極其珍貴,可遇而不可求。

timg (43).jpg

2013年,Cowboy Ventures 的創始人兼風險投資家 Aileen Lee開始使用獨角獸(Unicorn)一詞來形容估值過1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因為對於創業公司來説,實現10億美元估值的難度很大,所以非常難得,是投資行業爭相追逐搶奪的投資對象。

不過隨着新技術的興起以及融資渠道的多元化,一間間科技新創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獨角獸”公司也已經不像當年那樣稀有,在美國著名創投研究機構CB Insights近日發佈的“全球獨角獸公司榜單”中,上榜企業已經達到了214家。

當然,除了全球“獨角獸”企業數量的不斷增長之外,這份榜單還反映了另一個正在發生的變化——中國初創企業的崛起。

中美“獨角獸”分庭抗禮

目前,中國已經一躍成為擁有“獨角獸”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美國。據CB Insights數據顯示,在上榜的214家企業中,中國佔據了55家。

雖然排名榜首的仍然是美國企業Uber,但在市值排名前十的“獨角獸”企業中,除了6家美國企業,其餘4家皆為中國企業,分別是排在二、三位的滴滴出行和小米,第八位的陸金所和第九位的新美大(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後的新名稱)。

在前二十名裏,中國企業同樣佔據了7個席位,除了上述四家企業之外還有今日頭條、大疆無人機以及即將在港上市的眾安保險(06060),此外包括了10家美國企業,兩家印度企業及一家瑞典企業:

微信截圖_20170926155308.png

回看2013年該榜單創立之初,美國之外的“獨角獸”企業加起來也只佔27%,但今年,非美國“獨角獸”在榜單上的佔比達到了57%,其中,來自中國的“獨角獸”數量已經可以與美國分庭抗禮。

據CB Insights統計,在今年新入圍的42家創業公司中,有24家都來自美國以外,其中就有16家來自中國,包括了摩拜、Ofo、知乎、今日頭條以及網易雲音樂等耳熟能詳的名字。

此外從籌集的資金量來看,中國也已經逐漸趕超美國,僅今年一年,中國新入榜的“獨角獸”就已經籌集了近50億美元的資金,佔到了全球總金額的44%,美國的佔比僅為40%:

微信截圖_20170926214452.png

國內初創企業如此迅猛的發展速度,與中國龐大的移動網絡人口不無關係,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中國4G手機用户已超過8億,而4G在中國推出的時間才僅僅過去了兩年。

另一方面,移動支付在中國幾乎遍佈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2016年美國的移動支付總金額為1120億美元,中國則達到了5.5萬億美元,中間有50倍的差異,甚至連街邊唱歌賣藝的人也會在面前擺上一個二維碼,而不是裝硬幣的帽子。

移動端的超大用户羣、以及移動端支付的便捷性,這兩個因素都讓中國的初創企業在軟件服務、電子商務以及金融科技這三大“獨角獸”的集中領域上佔據了較大的發展優勢,未來中國“獨角獸”在全球的份額也將全面趕超美國。

誰會是下一個眾安保險?

其實在這20只“獨角獸”中,有一隻馬上就要脱離大部隊“單飛”了:原則上已經上市的公司將不再被列為“獨角獸”,而眾安保險將在兩天後,也就是本週五( 9月28日)於港交所掛牌上市。

從“獨角獸”到IPO,眾安保險的上市同樣離不開“三馬”(馬化騰、馬雲、馬明哲)的“加持”,螞蟻金服、騰訊和平安保險的入股也讓眾安從上市初期就倍受市場各方人士的重點關注。

帶着金融科技的標籤,眾安保險天生就擁有高估值,畢竟在風險投資領域獨具慧眼的軟銀已經掏出了近35億元的真金白銀,對此智通財經APP此前也發表過相關文章:《眾安保險(06060)會帶領港股走向新里程碑?》,這裏不再贅述。

值得注意的是,前二十榜單中另外一家金融科技“獨角獸”同樣來自中國——排名第八位的陸金所,這也是唯一一家入選前十的金融科技企業,很有可能將成為下一個眾安保險。

E66366258B67DA17E7ACB3180EF1A5FA.jpg

事實上,陸金所的上市計劃可能比眾安來得還要更早一些,公司在2015年就提出了上市計劃,今年3月份,陸金所聯席董事長兼CEO計葵生還在一次電視訪談中透露,公司的上市地點很有可能是香港。

不過雖然陸金所早在2016年1月就宣佈完成12.16億美元融資,估值達到185億美元,但這個上市計劃卻是拖了又拖,於2017年一季度向港交所遞交A1上市申請表的計劃也不了了之。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由於陸金所的盈利狀況實在令人堪憂,作為P2P行業多年來的老大哥,公司體量巨大到以萬億為單位,這幾年卻一直沒掙錢,互金協會披露的財報顯示,陸金所2016年淨虧損1.06億元,2015年淨虧損251.88億元。

不過從陸金所的股東平安集團發佈的半年報來看,這一情況似乎已經開始有所改觀,儘管並未出現具體盈利數字,但在報告中有這樣一段表述:“上半年,陸金所控股在財富管理、消費金融及機構間交易領域持續保持高速發展,且實現盈利。”

此外,陸金所今年上半年在用户數量、交易規模上也都保持了較快速度的增長,在與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對國內互聯網金融老大的爭奪中並沒有落入下風:

微信截圖_20170927161504.png

微信截圖_20170927161522.png

虧了6年終於實現盈利的陸金所,明年總算可以把上市提上日程了。

先行者的前車之鑑

其實在大洋彼岸,已經有兩家國內P2P公司在美上市:宜人貸和信而富,目前來看情況也都不錯。

先一步上市的宜人貸不久前發佈的財報顯示,公司二季度實現淨收入1.77億美元,同比增長61%,淨利潤4030萬美元,同比增長3%。

微信截圖_20170927164009.png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儘管淨利潤的增長與收入增長差距較為懸殊,導致公司股價八月初一度出現較大幅度下跌,但並未扭轉其整體的上漲趨勢,自2015年12月上市以來,股價已經累計上漲超過了300%。

而在今年四月剛剛上市的信而富,雖然二季度淨虧損同比擴大至1350萬美元,但其淨虧損佔借款交易總額的比例不斷縮小,且如果不考慮激增至820萬美元的獲客激勵(對出借人的補貼)的話,其淨虧損便同比持平。

與這些後起之秀相比,美國網貸業鼻祖Lending Club的日子卻是相當的不好過,虧損已然成為Lending club最近幾年的常態。

timg (44).jpg

作為美國最大的網貸平臺,2014年Lending Club上市時市值一度達到100億美元,成為全球互聯網金融第一股,但上市次年,公司的虧損就已經達到500萬美元,2016年的虧損額更是上升至1.46億美元。

連年虧損也讓Lending Club的股價遭遇滑鐵盧:上市時一度上漲至29美元,如今只剩下5美元。

當然,Lending Club的虧損之路與其此前爆出的醜聞脱不了幹係,去年5月份,當時時任CEO兼創始人的Renaud Laplanchee將2200萬美金的近優質貸款出售給了一個單一投資者,違反了公司操作及信息披露要求,最終他引咎辭職,公司的股價從此也一蹶不振。

對於陸金所而言,這些前車之鑑都將給公司的上市之路提供極大的參考價值,只要別像Lending Club那樣搞出什麼幺蛾子,陸金所作為下一個眾安保險的前途依舊不可限量。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