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国内卷不动了?中国云厂商掘金东南亚,在这些领域与国际巨头竞争

國內卷不動了?中國雲廠商掘金東南亞,在這些領域與國際巨頭競爭

財聯社 ·  2023/09/29 15:27

來源:財聯社

國內雲計算市場重新掀起的價格戰,讓競爭本就內卷的市場陷入白熱化,中國雲廠商深耕東南亞的意願變強。2020年之後,上下游企業與中國雲廠商抱團出海趨勢明顯。$東軟集團 (600718.SH)$$用友網絡 (600588.SH)$等A股上市公司也在走向東南亞。

東南亞市場蛋糕固然誘人,但對$阿里巴巴-SW (09988.HK)$、華爲、$騰訊控股 (00700.HK)$等中國雲廠商來說,挑戰也不小。目前,國際雲廠商($亞馬遜 (AMZN.US)$AWS、$微軟 (MSFT.US)$Azure、谷歌雲等)在東南亞市場份額接近八成,與之相比,中國企業品牌知名度更低,合作伙伴也不夠多。

中國雲廠商掘金東南亞:與國際雲廠商激烈交鋒 下一個競爭焦點是AI計算?

中國雲廠商走出去的第一步,往往都是選擇東南亞,這是爲何?一方面,東南亞有着巨大的人口紅利和潛在市場,被認爲是未來互聯網增長最快的市場。東南亞11國互聯網人口約4億,超過總人口的70%。加特納數據顯示,印尼、菲律賓、泰國等多個國家雲計算市場增速均在60%左右,遠超歐美。另一方面,東南亞市場乃至整個亞太市場,與中國市場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減少本土雲廠商的試錯成本,可以很快適配當地客戶的需求。

多年來,東南亞是中國雲廠商出海的橋頭堡,這裏有許多中國消費者熟悉的商業模式:印尼版的“滴滴”“支付寶”、新加坡版“今日頭條”、泰國版“淘寶”“去哪兒”。隨着阿里、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相繼奔赴東南亞“淘金”,東南亞已然成爲中國雲的第二戰場。

據悉,東南亞公有云市場約爲中國市場的五分之一。國際數據機構Statista顯示,2022年東南亞十國公有云(IaaS/PaaS/SaaS)市場規模預計約爲74億美元,當年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爲353億美元。

在東南亞並不只有中國雲廠商,還有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雲等巨頭,而且國際雲廠商公有云市場份額接近八成,中國雲廠商目前的市場份額不佔優勢。據媒體報道,曾有亞馬遜AWS人士表示,中國雲廠商在東南亞展現了鋒芒,但還無法撼動國際企業的主導地位。

與此同時,依靠強大的規模、利潤和成本控制能力,國際雲廠商正把競爭焦點帶入下個階段:AI計算。隨着深度學習、模型訓練等AI計算需求增長,國際雲廠商正大規模部署AI算力。AI計算要大規模採購GPU服務器,價格是普通服務器10倍以上。這意味着下輪競爭投入更大,對雲廠商規模、利潤、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更高。

這並不意味着中國雲廠商就沒有機會,相比亞馬遜等國際廠商,中國雲廠商天然具有價格優勢,即便中國雲廠商不願在東南亞重複國內價格戰,中國的雲、軟件產品依舊比國際廠商便宜30%-50%。此外,面對中國企業,客戶通常可以通過微信、WhatsAPP直接提需求,響應時間以小時爲單位,解決問題以天爲單位,而國際廠商解決問題通常在數週後。

國內雲廠商加速佈局東南亞:阿里雲計劃投入70億元 華爲公有云服務過去4年增長20倍

需要指出的是,阿里雲、華爲雲、騰訊雲等還在快速擴展階段。其中,阿里雲最早佈局東南亞區域,經過多年深耕,阿里雲在東南亞地區的營收及市場份額持續提升,據Gartner,2021年阿里雲在馬來西亞的市場份額佔比達到29.2%,在印尼市場份額則達到22.9%,成爲支撐起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

9月11日,$阿里巴巴 (BABA.US)$宣佈吳泳銘將接替張勇出任阿里雲智能集團代理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公司將繼續執行之前宣佈的計劃,對阿里雲智能集團進行分拆。數據顯示,過去三年,阿里雲在海外市場營收增長超10倍。阿里雲已在新加坡、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泰國開設數據中心,在東南亞區域共有10個可用區。阿里雲2014年便開啓東南亞業務,去年9月,阿里雲更是宣佈未來三年投入70億元建設國際本地化生態。相比其他雲廠商,阿里雲的優勢在於能夠很好地藉助阿里的“關係網”。比如,阿里雲的客戶就包括,阿里控股的東南亞電商Lazada、新加坡零售企業REDMART、馬來西亞社交平台Yippi等。

相比之下,華爲雲的增長幅度更爲驚人,華爲公有云服務過去4年在東南亞增長20倍。華爲雲在東南亞整體份額低於阿里雲,但在泰國等個別市場取得局部優勢。國際調研機構Gartner數據顯示,華爲雲在泰國IaaS市場份額爲29.4%。去年11月,華爲表示將投資3億美元在印度尼西亞開發雲基礎設施。華爲目前正在向泰國和馬來西亞政府機構的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項目提供雲服務。

9月20日,華爲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CFO孟晚舟在全聯接大會上表示,華爲將啓動全面智能化戰略。華爲雲成爲全球增速最快的主流雲廠商之一,這得益於持續的研發投入和全球客戶的認可,華爲在全球部署30個區域、84個可用區,聚合全球4.2萬家合作伙伴、500萬名開發者,服務全球300萬家客戶。

騰訊雲則制定“3+1”戰略,從遊戲、音視頻等優勢領域入手,投資東南亞區域的相關產業公司,形成合作生態圈,從而加速出海進程。去年4月,騰訊雲在印尼的首個雲計算數據中心正式開服。2023年上半年騰訊雲在東南亞等國際市場保持兩位數增長,合作伙伴驅動收入同比增長66%。

配合阿里、華爲等在東南亞擴張,東軟集團2021年在馬來西亞開設了子公司,並在印尼設置交付中心。$萬國數據 (GDS.US)$正圍繞新加坡、馬來西亞柔佛州、印尼巴淡島建設海外數據中心。銷售易、用友網絡是華爲雲出海東南亞的重要合作伙伴,用友在新加坡組建了一支接近百人的團隊。

但不論如何國內才是中國雲廠商的主戰場。中國信通院近日發佈的《雲計算白皮書(2023年)》指出,預計2025年我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超萬億元。在三大運營商雲快速發展的同時,阿里雲等互聯網雲面臨着增速下滑和即將被趕超的威脅。根據國內五大雲廠商半年報顯示,阿里雲、移動雲、聯通雲、天翼雲、華爲雲上半年營收均狂攬百億元。阿里雲以497億元的成績排名第一,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緊隨其後的$中國電信 (00728.HK)$天翼雲和$中國移動 (00941.HK)$移動雲營收同樣均超四百億,同比增長63.4%和80.5%;華爲雲以241億元營收躋身第五,未披露增速。

編輯/Jeffre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