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聪明的投资者永远先考虑如何不赔钱,学学巴菲特都在用的逆向投资思维

聰明的投資者永遠先考慮如何不賠錢,學學巴菲特都在用的逆向投資思維

期樂會 ·  2023/09/28 23:53

來源:期樂會

作爲華爾街敏銳的觀察家之一,西爾斯就普通投資者如何自我防衛、規避資本市場的陷阱、提高投資成功概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精彩見解。

1、聰明的投資者首要考慮的從來不是如何賺錢,而是如何永遠不賠錢。

2、儘管金融分析通常會很複雜並且煩人,但是其思考過程與你去雜貨店買東西並沒有太大差異。

3、關注價值而非價格,必須成爲投資者本能的思考策略,這必須成爲一種投資紀律。

4、恐懼使理智的人忽視決定股票價格的財務現實。當恐懼代替合理分析成爲定義股票的關鍵因素時,往往會引發行動,多數人想賣出。

5、恐慌時買入,自信時賣出。好的交易員和投資者就是這樣做的。

6、那些虧損最多的人,至少是在股市上虧損的人,通常是最着急收回損失的人。

以上觀點,來自美國《巴倫週刊》資深財經主筆史蒂文·西爾斯在《不屈不撓的投資者》一書中的總結。作爲華爾街敏銳的觀察家之一,西爾斯就普通投資者如何自我防衛、規避資本市場的陷阱、提高投資成功概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精彩見解。

首先,他提醒了幾個投資者失敗的常見誤區。比如混淆價格和價值,總是因爲恐慌而賣出,並過度相信媒體包裝過的股神傳奇。他坦言那些虧損最多的人,通常是最着急收回損失的人。

其次,他認爲糟糕的投資者和成功的投資者的想法差異巨大:一種想法能導致投資者最後把利潤以及全部或部分的原始資金全都還給股市,另一種想法則能使投資者留下多數利潤。

最後,他用約翰·保爾森(John·Paulson)的逆向投資案例,強調“逆向思維”才是正確的投資思考邏輯:“逆向思維主義就像潛水艇的聲吶一樣,有助於你克服恐懼,提醒你不要貪婪”。

一、失敗投資者的誤區

1、分不清價格與價值

在金融世界裏,價格和價值被當成了近義詞。當你用價格和價值的視角來審視市場的時候,你就會逐漸發現一個“安全差”。

安全差這個重要概念,是由巴菲特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提出。

安全差是股票的內在價值和市場價格之差。內在價值是公司根據財務分析得出的價值,它不同於股市的價格。

儘管金融分析通常會很複雜並且煩人,但是其思考過程與你去雜貨店買東西並沒有太大差異。

如果花1美元就能買到一罐豆子,那你決不會掏50美元。但這個簡單的區別到了股票市場往往就變得模糊了。

在股市上,幾家大銀行的分析師會給50美元的豆子做出強烈推薦買入的評價,並建議賣出便宜的豆子。

他們會發表研究報告,說50美元的豆子是全世界最好的豆子,這家企業的管理層才華橫溢,消費者需求巨大而且缺口在不斷增大。

很快,50美元一罐的豆子的價格會上漲,隨着人們對華爾街神奇豆子的興趣增加,價格逐漸到頂。

而只賣1美元一罐豆子的那個公司看起來就比較乏味。很少有分析師會寫這家公司相關的報告,人們都希望投錢給神奇豆子。

這個例子也許聽起來有些離譜,但確實表明市場價格由多方力量決定,而有些力量毫無道理,是一派胡言。

市場價格受到情緒的影響,可以由於恐懼、高興甚至僅僅是不合理的行爲和想法而升高。

但資產的價值不等同於價格。清楚掌握二者的區別,對投資者來說十分重要。

價格易於理解,而價值不是。分析價值需要點思量和一些數學知識。最簡單的衡量價值的辦法就是看市盈率,市盈率可以很快告訴你一隻股票的價格是有溢價還是折扣。

對很多投資者而言,很難證明用超過盈利20倍的價格來購買一隻股票是合理的。市盈率越高,投資者期望就越高。

這種股票只要遇到一次糟糕的收益報告或是出現問題產品,就會導致價格下跌。快速成長的股票通常有較高的市盈率,因此有必要將這樣的股票與相似股票做對比,或是觀察行業指數或交易基金。

如果一隻股票的表現超過了同行業的相似股票,一定要找到原因。這個原因將會決定這隻股票的收益究竟是臨時的還是可持續的,或者是將要出現其他問題的跡象。

關注價值而非價格,必須成爲投資者本能的思考策略,這必須成爲一種投資紀律。

2、總是因爲恐慌而賣出

壞消息會令沒有經驗的投資者感到恐慌。

他們停止思考,開始有所反應,於是個人理智沒有了,整個羣體一起行動,所有的股票都被看成是糟糕的,沒人去思考每隻股票的優勢。

在調整期,所有人都衝向同一個門。大幅下跌改變了市場的基本構成,人們根據對市場新聞的情緒反應來賣出股票,並且人們的情緒反應又因大衆行爲而加劇。

恐懼使理智的人忽視決定股票價格的財務現實。當恐懼代替合理分析成爲定義股票的關鍵因素時,往往會引發行動,多數人想賣出。

而正確的做法恰恰相反,這個時候他們應該買進。

這裏面有一個市場真理:恐慌時買入,自信時賣出。好的交易員和投資者就是這樣做的。

這種看似奇怪的規則爲膽大的人創造了利潤,同時爲那些恐慌拋售的人帶來損失,這條規則也能夠幫助大家將損失降到最低。

自然的趨勢是當股市大幅下跌時賣出,但是如果你因爲某個具體的原因買入股票,例如分紅、銷售量上升、企業財務狀況好等,那麼當其他人恐慌銷售時你就沒有必要恐慌。你賣出就等於是低價賣出你高價買入的東西。

誰獲利?華爾街!誰虧損?你自己!

3、相信媒體包裝過的股神傳奇:巴菲特沒這麼說過!

市場總是教導普通投資者買入並持有,而每當有人懷疑買入並持有的投資方法可能存在問題的時候,沃倫·巴菲特就被拿出來當作擋箭牌。

這個偉大的股票投資者讓買入並持有投資成爲一件容易而自然的事情。當然,如果你選對了股票,當然要買入並持有。

然而真相是,即使是這位“股神”也要賣股票,調整投資倉位,甚至改變主意。

他最常被引用的一句名言是“我最喜歡的投資期是永恒”,這句名言使他頭上的光環更加明亮,並且模糊了其他的事實。

巴菲特很少對外說賣股票或是錯誤的投資決策,他只把這些寫進了企業文件裏,他掌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要向證券交易委員會報送這些文件。

這些報告通常枯燥難懂,不像他的致股東的信那樣受到金融媒體的熱捧。

殘酷的真相其實是——買入並持有並不像看起來那麼容易,很多人誤解了這個概念,並且使用效果也很糟糕。

二、聰明的投資者永遠先考慮如何不賠錢

成功的投資者和市場上的其他人都不同,他們的想法和行動都是違反直覺的,也許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話總結一下:糟糕的投資者想的是如何賺錢,而成功的投資者想的是如何不賠錢。

這是每個投資者都應該知道的原則。讀懂這句話,你才有可能從股市上獲得真正的成功。

糟糕的投資者和成功的投資者的想法差異巨大:一種想法能導致投資者最後把利潤以及全部或部分的原始資金全都還給股市,另一種想法則能使投資者留下多數利潤。

儘管好的投資原則看起來像是常識,但股市之外的人士並不知曉。

這就是這麼多人在市場上失敗的原因之一:他們缺乏一種簡單、合適、有紀律的投資決策框架。

多數人只想着怎麼致富,並且迅速致富,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嘗試各種方式,承擔更大風險來獲取利潤並收回損失,通常收效甚微。

他們繼續攀爬在股市的風險階梯上,追求更高風險投資的高額回報,卻沒有真正明白自己所面臨的風險,以及失敗的原因。

問題不一定是人們太過貪婪或者愚蠢,不知該如何避開股市的風險,而是儲戶越來越多地進入股市,儘管他們過去甚至現在仍然是金融“文盲”。

這些新的投資者還只是從平民的角度來思考,而不是從投資市場的角度,這個斷層是致命的。

不能簡單地期望經濟改善,或者以另一個牛市來消除人們的金融難題,而是要聚焦那些經過時間證明是正確的投資市場的事實和想法,長期以來,當其他投資者陷入困境時,這樣做能夠保證那些優秀的投資者的安全。

如果你認爲人們能從虧錢中吸取教訓,那你就錯了。那些虧損最多的人,至少是在股市上虧損的人,通常是最着急收回損失的人。

其中的道理非常有趣,也是了解爲什麼投資者陷入盛衰週期的關鍵。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前首席戰略師、現在貝萊德公司就職的馬克·泰博斯基(MarkTaborksy)說:

“如果有人在市場上投了很多錢,然後虧損了,他們的反應是立刻跳回市場,因爲不賺錢的風險比虧掉剩餘錢的風險要大。”

三、正確的投資思考邏輯:逆向思維

那麼,正確的投資思考邏輯是怎樣的?市面上流傳着各種所謂的投資法則、寶典,但一切的一切,還是讓我們從底層看起吧。

首先,作爲基石,作爲股市的情緒之錨,逆向思維者是個好的起點。當你更了解市場,了解如何應對壓力,分析機會時,你最終將會形成自己的投資風格。

逆向思維主義就像潛水艇的聲吶一樣,有助於你克服恐懼,提醒你不要貪婪。

在2005年,約翰·保爾森(John·Paulson)還是一個不太出名的基金經理,當他開始質疑美國的房價上漲過快時,人們認爲他是個傻子。

當他一年賺了40億美元時,人們認爲他聰明極了。從無人知曉到成爲衆人羨慕的華爾街空神,他故事完美地演繹了逆向思維的重要原則。

保爾森做了自由市場歷史上唯一的也許是最大的逆向投資。他不相信“美國房價從來沒有經歷過全國性的下跌”這個當時華爾街的主流觀點,決定自己去驗證一下。

在查看房價數據的時候,他發覺華爾街在論證觀點時所採用的數據一般只追溯到二戰時期。

“必須要追溯到大蕭條時期(注:1929年至1933年),找到全美範圍內房價下跌的時期。他們在分析中沒有考慮這個因素。”

他就此詢問了銀行,銀行答覆說,即使房價下跌到0,那最多也就是短期的畸變,房價很快會重拾升勢。

所以,保爾森重新審視華爾街用來分析房地產市場的方法,他發現這些數據都是基於名義價格,這會誤導人們,因爲它包括了通脹。

名義增長率在20世紀70年代很高,因爲當時有高達兩位數的通脹率,但是保爾森認爲實際增長率很低。

當他把名義價格轉化爲實際價格時,在25年的時間跨度裏,他發現房價在他的記錄時間內並沒有像2000—2005年漲速那麼快。

他說:“我們的意見是房價被高估了,將會進行調整,購房按揭的抵押品質量很差,很有可能會發生巨大的虧損。”

他開始組建自己複雜的投資組合,尋找一旦房地產市場崩盤可以增加價值的產品。

保爾森說:“當時的情況就是這樣,即使是我們的朋友,也認爲我們是錯誤的,並且爲我們感到惋惜。”

美國金融危機委員會調查員問他:“爲什麼所有人都認爲你是錯誤的?”保爾森回答道:

“除了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加利福尼亞州出現的移動式住房出現過違約之外,投資級抵押債券從來沒有違約過。

除了那一點少量數據外,從來沒有投資級抵押債券違約,而且房價也從來沒有發生過全國範圍內的下跌,所以他們根本想不到這一點。

同時當時抵押債券的虧損率超低,所以他們在全行業找不到任何問題。”

保爾森一開始怎麼會想到要質疑房地產市場的主流觀點呢?從很大程度上說,這是源於一種歷史感。

他生於1954年,活了很長的時間,經歷了金融史上的興衰週期。

保爾森說:“經過了週期和太平時期,我接受了這樣的觀點,即信貸市場和房屋市場都是週期性的,二者都會在質量和定價上達到峯值,然後就會下跌。”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打賭市場會下跌,很多人更容易打賭股價會上漲。在危機期間下賭注往往會嚇倒多數人,但智者總是眼光獨到而果決。

2008年9月底,在次貸危機爆發期間,當沒人願意和銀行扯上關係的時候,巴菲特向高盛銀行投資50億美元。

當時,世界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剛剛宣佈破產,美國政府接管了房地美和房利美,救助了美國國際集團。

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分兩次用50億美元購買了永久性優先股份,股息10%。

巴菲特還得到了擔保,可以將合約轉換爲股票,也就是說以每股115美元的價格購入50億美元的高盛普通股。

《華爾街日報》稱,這筆投資“表明次貸危機以來對金融系統的信心在本月初得到了加強”。當高盛銀行在2011年還貸款的時候,巴菲特的獲利高達17億美元,相當於每天收入19萬美元。

可見逆向思維的重要,而購買恐懼果然獲利豐厚!

編輯/lambor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