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上市一个多月董秘辞职 敷尔佳如何打开利润空间

上市一個多月董秘辭職 敷爾佳如何打開利潤空間

投資者網 ·  2023/09/26 07:32

《投資者網》丁琬瓔

自8月底交出了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績單後,“醫用敷料第一股”哈爾濱敷爾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敷爾佳”,301371.SZ)近日又因為董祕“閃辭”而受到關注。

9月13日盤前,敷爾佳披露公告,公司董事會祕書沈曉溪因個人職業規劃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會祕書職務,同時不再擔任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任何職務。公司將盡快聘任董事會祕書,在公司未正式聘任董事會祕書期間,暫由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立國代行董事會祕書職責。

其半年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收8.69億元,同比增長6.33%;歸母淨利潤3.54億元,同比下降1.09%。

董祕“閃辭”股價破發

敷爾佳成立於2017年,是一傢俱有廣泛市場認知度和品牌影響力,從事專業皮膚護理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公司,在售產品覆蓋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和功能性護膚品,主打敷料和貼、膜類產品,並推出了水、精華及乳液、噴霧、凍乾粉等其他形態產品。藉助國貨崛起的消費新動力及廣泛佈局的專業渠道,敷爾佳逐步沉澱品牌力和產品力。

公開資訊顯示,於2023年8月1日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發行股份數量為4008.00萬股,發行價格為55.68元/股,以“醫美面膜”發家的敷爾佳旗下的多款產品在美容整形市場擁有較高的知名度。

不過,9月13日盤前,敷爾佳披露公告,公司董事會近日收到公司董事會祕書沈曉溪的辭職報告。沈曉溪因個人職業規劃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會祕書職務,同時不再擔任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任何職務。

截至目前,沈曉溪直接持有敷爾佳股票25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06%。沈曉溪原定任期為2021年3月26日起至第一屆董事會任期屆滿之日止。

敷爾佳同時表示,公司將盡快聘任董事會祕書,在公司未正式聘任董祕期間,暫由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立國代行董祕職責。

據敷爾佳招股書披露,現年39歲的沈曉溪於2020年10月開始擔任敷爾佳董祕。加入敷爾佳之前,沈曉溪歷任哈爾濱三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三聯”,002900.SZ)銷售部職員、銷售綜合業務部主管、內審部主管、上市辦公室副經理、上市辦公室經理、董事長助理(兼投資證券運營中心總監、證券事務代表及全資子公司哈爾濱裕實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值得關注的是,沈曉溪在職期間,2021年3月,敷爾佳正式接受中信證券的上市輔導。半年後,敷爾佳的首發申請獲得深交所受理。2022年9月,敷爾佳首發申請過會,2023年5月註冊生效。2023年8月1日,敷爾佳正式在創業板掛牌上市。

這意味著敷爾佳上市才一個多月,作為董祕的沈曉溪就宣佈離職。

二級市場上,截至9月22日收盤,敷爾佳報48.69元/股,低於55.68元/股的首發價格,且較上市首日收盤價已跌去31.13%(見下圖)。

上半年增收不增利背後

8月30日,敷爾佳發佈的半年報顯示,其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收8.69億元,同比增長6.33%;歸母淨利潤3.54億元,同比下降1.09%。

對於上半年淨利下滑,敷爾佳的解釋是:線上銷售佔比增長帶動相關銷售費用增加、公司北方美谷基地啟用以及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所致。

儘管線下渠道仍然是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不過上半年線上直銷收入持續增長、佔總營收的比重較去年提升了6.49%。

財報顯示,公司線上渠道包括直銷和代銷、經銷,上半年合計營收3.92億元,佔比45.13%。具體而言,線上直營店包括公司在天貓、小紅書、抖音等網路銷售平臺設立運營的網路店鋪,今年上半年線上自營收入3.30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38.02%。

敷爾佳認為,線上渠道在穩定天貓現有優勢的同時,積極拓展直播帶貨銷售模式,為直營店輸送客戶;線下渠道經銷模式快速發展,成為線下收入的新增長點。

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敷爾佳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5.85億元、16.5億元、17.6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48億元、8.06億元、8.47億元,扣非淨利潤分別為4.77億元、7.74億元、7.66億元。

從增速上來看,2021年敷爾佳的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24.38%、62.29%,2022年分別回落至5.15%、-0.95%。其中,2022年敷爾佳已經出現扣非淨利潤負增長。

A股上市之後,對於半年報成績單,敷爾佳表示,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增長主要系公司報告期內線上直銷收入持續增長所致。上半年淨利潤下降,主要系線上銷售佔比增長帶動相關銷售費用增加、公司北方美谷基地啟用以及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所致。

事實上,敷爾佳近幾年公司宣傳費用遞增,遠高於研發投入,上市前還被深交所問詢其專利和研發能力。

隨著線上電子商務平臺流量不斷集中,且同類產品競爭程度加劇,敷爾佳通過加大促銷力度提升產品市場佔有率。

2020年至2022年,敷爾佳主營業務產品在線上直銷渠道的每盒單價由70.44元下降至56.97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線上自營業務收入為3.3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38.02%。報告期內,公司自有品牌產品中,醫療器械類和化妝品類產品的平均單價分別由上年同期的48.34元、44.63元下降至45.15元、43.14元。

與此同時,線上電商平臺銷售渠道的流量獲取也需要成本。在降低產品售價的同時,敷爾佳通過加大廣告宣傳推廣費用、線上電商平臺推廣服務費等支出開拓市場,公司的利潤空間則被壓縮。2020年至2022年,敷爾佳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65億元、2.64億元、3.9億元,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6.75%、16.01%、22.06%。

2023年上半年,敷爾佳的銷售費用為2.21億元,同比增長19.69%,銷售費用率為25.4%,同比提升2.83個百分點。

而2020年至2022年,敷爾佳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47.97萬元、524.29萬元、1542.61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09%、0.32%、0.87%。

這明顯的對比引發了市場對於敷爾佳“重營銷輕研發”的質疑。

有業內人士認為,憑藉與哈三聯的合作,敷爾佳從一家銷售公司轉型為擁有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的企業。但相對較低的研發費用佔比,使其在競爭日益激烈和消費者日益理性的環境中面臨諸多挑戰。

護膚市場持續增長

隨著皮膚護理產品製造工業的革新,以及消費者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使用專業皮膚護理產品逐漸成為市場新趨勢。基於安全和功效雙重需求,因而備受關注。

近年來,皮膚修復及護膚概念開始盛行,相應產品憑藉適用性廣、安全性高及功效性強等優勢備受消費者青睞。未來,在品牌教育及消費升級的雙向推動下,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市場有望持續增長。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報告,預計到2026年中國皮膚護理產品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5185億元。預計到2026年,專業皮膚護理產品中功能性護膚品和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的市場規模將達到623.0億元和253.8億元。

公開資訊顯示,敷爾佳在產品、渠道、營銷、運營等方面已形成競爭優勢,在貼片類專業皮膚護理產品領域佔據領先地位,2021年,公司貼片類產品銷售額為貼片類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市場第一,佔比15.9%;其中醫療器械類敷料貼類產品佔比17.5%,市場排名第一;功能性護膚品貼膜類產品佔比13.5%,市場排名第二。

半年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敷爾佳研發費用為1103.16萬元,同比增長33.95%,佔當期營收的比例升至1.27%,期末公司研發人員數量也提升至22人。

隨著市場需求釋放,通過北方美谷產能擴建,增強公司產品的市場供給能力,從而奠定銷售增長的基礎。同時敷爾佳依靠科學的生產工序和純熟的生產工藝,可大幅提升生產效率,滿足下游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增強公司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思維財經出品)■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