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融资窗口缩窄海大集团定增遇阻,小贷业务成监管关注焦点

融資窗口縮窄海大集團定增遇阻,小貸業務成監管關注焦點

華爾街見聞 ·  2023/09/21 09:39

與監管拉扯近半年後,飼料巨頭海大集團(002311.SZ)的定增方案終以撤單告終。在再融資收緊的市場環境下,海大集團得此結果並不奇怪。

9月19日晚間,海大集團公告稱,基於公司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進展情況,並綜合考慮資本市場環境及公司整體發展規劃等因素,經與相關各方充分溝通及審慎分析後,決定終止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並撤回相關申請檔案。

早在今年6月,深交所就對海大集團此次定增計劃做出問詢,直指海大集團是否應該清理全資子公司廣州海圓小額貸款有限公司 (下稱“海圓小貸”)資產。

7月,海大集團表示由於小額貸款業務的溝通和清理工作尚需一段時間,為做好問詢函的回復工作,申請中止定增審核。

但最終海大集團也未能交出問詢函,而是直接選擇了撤回發行申請。

廣東投行人士對貿易風(ID:TradeWind01)表示,深交所的問詢或指向其與小貸業務之間潛在關聯風險的考量。

結合海大集團的現金流和募資用途來看,海大集團似乎對15億元需求並不緊迫。

在公告終止定增審核同日,海大集團才剛剛將閒置資金的現金管理額度從25億提高至35億,其上半年貨幣資金幾乎翻倍增長,高達55.86億元。

貿易風(ID:TradeWind01)多次致電海大集團方面詢問後續是否會對海圓小貸進行剝離,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小貸成問詢核心

深交所的問詢函中的問題均直指海圓小貸。

深交所要求海大集團說明,與主營業務類似或產業鏈涉及飼料客戶、養殖戶的其他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小貸公業務模式是否存在可比性;其他公司是否存在向員工提供貸款的情形以及海大集團是否應清理海圓小貸。

2017年,海大集團在“三農”發展政策的號召下,出資5億元設立獨資子公司海圓小貸。今年上半年,其對海圓小貸追加投資51萬元,後者的賬面價值期末餘額達到5.04億元。

這並非飼料企業參與到農村金融發展的孤例。

以飼料行業龍頭新希望(00876.SZ)為例,其母公司新希望集團旗下就有上海厚沃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新希望金服”)經營商業保理和互聯網小貸業務,為產業鏈下游經銷商和養殖戶提供信貸資金的“好養貸”產品。

二者之間的差異在於新希望金服為上市公司的關聯方,並不在上市公司體內,而海圓小貸則在上市公司體內。

有廣東投行人士對貿易風(ID:TradeWind01)表示,深交所此舉或是對海大集團再融資與旗下小貸公司是否存在混同風險有所考量,“並且海大集團的小貸業務與其主營業務沒有直接必然聯繫,如果有相關資質牌照或得到監管確認應該不構成(定增)的阻礙”。

深交所也在問詢中提及海大集團是否應“清理”海圓小貸。

海大集團定增方案遇阻,或與當下再融資監管的進一步升級有關。

今年8月,證監會表示將對“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

市值約800億元的海大集團或許屬於被關注對象之列。

截至9月20日,今年9月以來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別發了4個和20個批文,但兩市並未再新受理再融資專案。有廣東市場人士就此對貿易風(ID:TradeWind01)表示,證監會接收再融資專案或有暫緩的跡象。

似乎不差錢?

從現金流和負債情況來看,海大集團並不缺少流動資金。

截至今年上半年,海大集團共有流動資產243.69億元,其中在手貨幣資金55.86億元,同比增長106.9%。另有流動負債合計224.19億元,佔比最大的為價值108.84億元的應付票據及賬款,同比增長38.71%。

橫向對比來看,今年上半年,分列飼料行業市佔率第一和第三的新希望和大北農(002385.SZ)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1.79%和60.71%。相比之下,海大集團僅有59.63%,較新希望低12.16個百分點。

從募資用途看,向實控人定增取得的15億元遠談不上不上“必需”。有廣東市場人士對貿易風(ID:TradeWind01)表示,再融資募資用途的“必要性”也會被監管納入考慮。

按照海大集團的定增方案,其計劃向公司實控人薛華以45.09元/股的價格定向增發3337萬股,認購金額不超過15億元,但募資用途僅為補充流動資金。

Wind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海大集團連續三年分別通過可轉債和短期融資券的形式共計募資38.3億元。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海大集團通過可轉債募資的28.3億元中,仍有2.53億元尚未投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海大集團公告撤回並終止定增方案同日,其公告稱,根據宏觀金融環境變化和公司實際經營狀況,為提高資金收益率,計劃將使用部分閒置自有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的額度由不超過25億元調整為不超過35億元。

由於飼料產業週期性較養殖業較弱,因此當上半年“豬茅”牧原股份巨虧28億時,飼料業務佔比超八成的海大集團仍能錄得營收淨利雙增的業績表現。

報告期內,海大集團實現營收527.37億元,同比增長13.84%;錄得淨利11.76億元,同比增長14.46%。

過去三年間,海大集團的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30.05%。據浙商證券分析師孟維肖研報預計,由於飼料行業整體增速放緩,進入存量競爭時代,頭部企業將不斷整合行業內的中小產能,利多頭部公司。

這是當下飼料行業的發展主線。據上述分析師研報數據,2006 年底全國飼料加工企業數量為15810家,到2019年就降到了 5432 家。

龍頭公司在這一進程中通過收購不斷提升規模進而建立競爭壁壘,比如海大集團在2021年收購的得寶集團就是一家產能超百萬噸的農牧集團,在對其實施技改後即可快速投產。

表現在資本市場,自2009年上市以來,海大集團的股價走勢強勁,從剛上市時不足百億一度漲至2021年巔峰時接近1500億市值。

今年以來海大集團有所調整,9月20日收漲0.19%於48.02元/股,市值約800億元,年內跌幅達21.47%。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