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大家乐、大快活、翠华:香港老餐饮一线城市“捞金记”

大家樂、大快活、翠華:香港老餐飲一線城市“撈金記”

智通财经 ·  2019/06/24 07:28  · 观点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

6月以來,沉寂已久的$大家樂集團(00341.HK)$直接以一波連續的上漲收復年內失地,累計漲幅爲23.05%,並創下52周新高,見23.7港元。兄弟公司$大快活(00052.HK)$也同樣出現凌厲的升勢,累計升幅爲7.33%,創下52周新高,見29.88港元。但同爲香港餐飲行業老字號的卻仍處於下跌的通道中,逼近歷史新低0.64港元。有趣的是,這背後是三家香港餐飲公司的不同發展路經。

圖片1.png

(大家樂爲橙色K線,大快活爲紫色K線,翠華爲棕色K線)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大家樂、大快活和翠華餐廳都作爲香港餐飲業的老字號,一直深受普羅大衆的喜歡。大家樂和大快活作爲兄弟公司,經營的菜品和服務相似,但大家樂在站穩香港市場後,將業務進一步擴展到口味相同的深圳和廣州,開啓了新一輪的增長,而大快活則停留在香港,繼續緩慢的開店計劃,業績緩慢增長。至於翠華餐廳,雖然與大家樂一樣,也將目光瞄準到中國內地,但卻自提身段加價不加量,結果不僅市場所拋棄,還讓自己被高昂的經營成本壓垮。

大家樂再度北上撈金

大家樂在1968年於香港創立之初不過只是一間尋常的茶餐廳,而創始人羅騰祥、羅開睦叔侄二人誰也沒想到「大家樂」會成爲香港隨處可見的快餐連鎖店,並在1987年成爲第一個在香港上市的快餐集團。

吃過大家樂的人都知道,比起普通西式快餐的品種相對單一和中式小吃,大家樂在的菜單上匯聚了各地的美食精髓,其中60%是中餐,而40%則是異域風味。多元化的飲食路線也讓大家樂在香港站穩了腳跟。

1992年,大家樂開始將目光轉向了內地這個大市場,並迅速紮營,一口氣在廣東、上海和北京開設了約20家分店。然而,由於當時國內的市場尚未成熟,大家樂只能碰壁而歸,把香港作爲主戰場。

2000年,接受過正規西式教育、研習城市規劃的陳裕光接過了大家樂集團主席的位置,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實踐了其「制度管人」的思想:大家樂的分店採用多勞多得、自負盈虧的管理方式,使企業得以壯大。2003年,大家樂再度「北伐」,確定新的定位,並鎖定華南市場。

據智通財經APP觀察,上市至2015年的28年時間,大家樂的股價絕大多數年份都能給投資者帶來不菲的收入。但是,2019年之間,大家樂由於營收增速放緩,淨利潤下滑,股價也已經沉寂了近三年。

如今,大家樂的股價再度回升,並且交出了營收淨利潤齊升的成績單,似乎表明業績下滑期已過,大有迎頭而上之勢。據智通財經APP了解,截止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大家樂實現年度收入84.94億港元,同比增加0.8%;股東應占溢利5.9億港元,同比增加28.9%;每股盈利1.02港元,擬派發末期股息每股65港仙,年內總派息率爲83.3%。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年,大家樂是在收入之所以能實現穩健的增長,主要依賴於中國內地市場的貢獻。數據顯示,大家樂香港業務收入出現0.1%下滑,但是內地業務出現7%的增長,帶動整體收入的正增長。

圖片2.png

事實上,近年來,大家樂的香港業務已經出現飽和的狀態,主要進行門店整合優化資源。截至2018財年,大家樂的快餐餐飲和機構飲食業務的門店總數維持在298間,爲集團提供穩定的收入,作爲業績支柱,佔總收入的74%。相比之下,中國內地業務則是大家樂整體業績增長的驅動力,增速超香港業務。

事實上,大家樂的理層也將注意力轉移到中國內地市場,2018年新開設的門店數目較2017年增加一倍。也就是說,2018年,大家樂度內共增設16間新店,年度末門店數目爲107間。

事實上,中國內地的餐飲服務行業仍是一塊大蛋糕。近年來,受消費者購買力增加、城鎮化及外賣興起等拉動,中國內地餐飲服務市場規模正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數據顯示,從2013年的26368億元增長至39644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0.7%,預計未來至2022年市場規模可達到6388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保持在10%左右。其中,休閒餐飲是餐飲服務行業中增長最快的部分。自2013年到2017年,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2.4%,預計到2022年還將保持11.1%的年複合增長率。

因此,大家樂透露,集團爲進一步加快增長步伐,已計劃於2019/2020年度增設20間新店,主要集中在深圳和廣州。據智通財經APP分析,大家樂此前曾將內地的銷售陣地鎖定在華東地區,但是因爲口味差異無功而返。但是廣州和深圳毗鄰香港,品牌認可度高,消費者口味接近,且人均消費在30元-40元價格適中,給了大家樂將香港模式複製的機會。因此,隨着大家樂內地業務的進一步拓展,或將進一步推動大家樂營收和淨利潤的進一步增長。

大快活繼續扎根香港

大快活的創辦人爲羅芳祥,是大家樂創辦人羅騰祥的弟弟,作爲兄弟公司,兩家公司經營的菜品和服務都十分相似。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首間大快活是1972年12月在香港荃灣衆安街開幕的,隨後在1981年成立了中央食品加工中心,以確保食品質素及提高效率。大快活在大家樂上市4年後,於1991年10月9日也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就最近漲幅來看,大家樂明顯強於大快活。據智通財經APP統計,6月份至今,大家樂累計漲幅23.05%,大快活7.33%。雖然,大快活並未公佈2018財年業績,但透過2018財年中期業績並與同期大家樂相比也能得知一二。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6個月,大快活實現收入14.73億港元(單位下同),同比增長4.8%;淨利潤1.007億元,同比下滑14.0%。同期,大家樂實現收入41.99億港元,同比增長1.7%;淨利潤2.39億港元,同比增長16.2%。在收入和淨利潤的增速上,大家樂無意更勝一籌。

毛利率方面,大家樂的毛利率常年維持在20%之下,不過自2014年財年起呈現出逐年下滑趨勢,被大快活趕超。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在2018財年中期,大家樂的毛利率爲12.3%,大快活的毛利率爲13.7%。大家樂毛利率下行主要是加大了在人力資源上的投放。大快活的毛利率雖然高於大家樂,但也有下滑的趨勢,已較2017財年中期15.1%下滑1.4%,主要是因爲人工、食材和租金支出增加。

報告期內,大快活一共經營了158間店鋪,比大家樂少295間,但單店收入卻比大家樂高5萬元,爲932萬元。具體來看,大快活在香港共經營148間店鋪,其中新增的爲14間;中國內地共10家,其中新增的爲1間。從大快活的未來展望來看,公司仍將業務重心放在香港,對香港快餐業的發展保持樂觀態度,也信心繼續扎根香港可取得令人鼓舞的業績。但是,面對兄弟公司的龐大的網絡,產品相似的大快活仍有很大的挑戰。

翠華北上自挖高端坑

作爲香港老字號,翠華餐廳幾乎是港式飲食文化的代表。每一位到香港的遊客,除了迪士尼樂園、尖沙咀購物,到翠華茶餐廳喝一口濃郁的奶茶,嘗一口噴香的菠蘿油麪包。頂着老字號的光環,2012年,翠華控股作爲「茶餐廳第一股」在香港上市。

翠華控股也將目光瞄準到內地這個龐大的市場,但是在香港自帶光環的翠華餐廳,到了中國內地卻變得很尷尬。這主要和翠華餐廳的定位有關。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在香港屬於大衆餐和快餐,但到了內地卻以「知名精緻港式茶餐廳」的定位來經營的,但餐品卻仍以粉面、燒味、甜品爲主,「加價不加量」。然而價格高,意味着翻檯率較低。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由於快餐屬性,翠華餐廳在香港的翻檯率很高,每日每桌賬單數目遠高於內地;加上匯率差,每個菜的定價內地要比香港貴20%左右,每張賬單平均消費額內地則是香港的2倍還多。顯然,這種定位與實際內容的差距讓翠華餐廳在內地顯得不具備性價比的優勢,自然也就沒有重演在香港的受歡迎程度。

另外,中式餐飲品類供應鏈和製作流程繁雜,複製的成本非常高,擴張時成本的上漲速度往往大於營收的增長速度,利潤被持續壓縮。因此,翠華在上市後的大幅擴張,導致公司成本負擔加重,營收淨利扭頭向下。2019年5月24日,翠華控股發佈盈警,預期集團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的除稅後利潤同比下滑逾70%,主要是集團面對持續具挑戰的營商環境導致營運收益減少,以及業務發展成本及營運費用增加所致。

事實上,面對不斷收縮的業績,翠華控股也想過斷臂求生。2016年8月19日,翠華發布公告通知股東有關潛在賣方或獨立第三方接洽可能出售事項,對外宣佈「賣身」。

因此,香港餐飲企業想到中國內地撈金,除了要貼近內地消費者的口味,還要定位清晰。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