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發佈2023 年半年度報告。2023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6.28 億元,同比減少33.37%;實現歸母淨利潤1071 萬元,同比減少87.06%;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3237 萬元,同比減少59.75%。其中,2023Q2 公司單季度實現營收3.33 億元,同比減少32.39%,環比增長12.72%;實現歸母淨利潤-721 萬元,同比減少114.19%,環比減少140.24%;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2096 萬元,同比減少55.20%,環比增長83.72%。
高純化學品及NMP 價格下跌,23H1 業績承壓。由於終端需求較爲疲弱及部分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23H1 公司部分高純化學品和NMP 價格下跌,致使23H1公司業績承壓。半導體材料方面,23H1 公司高純化學品實現營收3.58 億元,同比減少16.5%,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於部分產品的價格下跌,但公司雙氧水、氨水、硫酸及剝離液、邊膠清洗劑等產品的銷量同比均實現增長。23H1 公司光刻膠產品實現營收0.69 億元,同比減少8.73%,主要受終端需求疲弱影響,但23Q2 環比有所改善。鋰電材料方面,由於核心產品NMP 價格的大幅下跌,23H1公司鋰電材料營收同比下降56.37%。根據iFinD 數據,23H1 國內NMP 均價同比下跌約51.0%。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即使是在行業需求下行的階段,公司仍然維持着較高的研發強度,23H1 公司研發費用約爲2969 萬元,同比基本持平,研發費用率同比提升1.57pct 至4.73%。另外,23H1 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爲-3266 萬元,主要爲報告期內金融資產投資公允價值變動所致。
持續擴充半導體材料及鋰電材料產能,推動未來成長。半導體材料方面,公司高純硫酸項目一期(3 萬噸)已正式投產,二期(6 萬噸)已達到預計可使用狀態。
另外,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北晶瑞規劃有三期半導體材料項目,其中一期和二期項目投產後將分別形成年產10.5 萬噸和5 萬噸電子級材料的生產能力,三期項目則爲年產30 萬噸電子級雙氧水配套工程項目。鋰電材料方面,公司擬定增募集9.297 億元資金,其中7.097 億元將用於“2 萬噸γ-丁內酯、10 萬噸電子級NMP、2 萬噸NMP 回收再生及1 萬噸導電漿項目”(總投資8.5 億元)的建設。
盈利預測、估值與評級:由於部分高純化學品及NMP 價格的下跌,疊加終端需求較爲疲弱,23H1 公司業績承壓。考慮到當前相關產品價格及下游需求仍有待恢復,我們下調公司23-24 年盈利預測,新增25 年盈利預測。預計23-25 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03(下調56.0%)/1.69(下調31.5%)/2.24 億元。公司作爲國內溼電子化學品行業龍頭持續擴增產品種類和產能,隨下游需求好轉有望恢復快速增長,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產品價格波動,下游需求不及預期,產能建設風險,產品研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