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廈門國貿發佈2023 年中報:2023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18.90 億元,同比增長2.17%;歸母淨利潤15.78 億元,同比下降12.03%,扣除一次性資產處置收益,同比下滑24.41%;2023 年上半年基本EPS 爲0.61 元/股(扣除永續債利息影響)。
單季度來看,公司2023Q2 實現營業收入1483.27 億元,同比下滑5.20%;歸母淨利潤8.39 億元,同比下降23.03%,扣除一次性資產處置收益,同比下滑43.5%。
點評:
供應鏈管理業務規模、綜合毛利率穩步提升:2023 年上半年公司供應鏈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696.30 億元,同比增長2.93%,面對市場需求減弱、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不利因素,公司供應鏈業務規模穩定增長。此外,公司積極拓張海外業務,2023 年上半年完成進出口總額90.50 億美元,同比增長6.98%;“一帶一路”沿線貿易規模近500 億元,同比增長超30%。供應鏈管理業務結合期貨套期保值損益後的綜合毛利率爲1.50%,同比+0.39pcts,提質增效效果顯著。
公司經營貨量顯著提升,不斷開拓新品種:2023 年上半年主要品類中,金屬及金屬礦產、能源化工與農林牧漁貨量分別同比+3.25%/+16.83%/-0.72%,營收同比+3.25%/+16.83%/-0.72%。具體來看,公司優勢貨種穩健增長,其中,鐵礦經營貨量超4000 萬噸,同比增長超20%;鋼材經營貨量超2000 萬噸,同比增長超30%。公司同時積極開拓新貨種。油品方面,通過在馬六甲海峽佈局的30 萬噸油輪,同比猛增150%;棉花方面,公司加大與頭部聚酯企業及優質棉花棉紗生產企業加大合作力度,經營貨量同比增長超過100%;新興品類方面,公司也持續開發石墨烯、木片等貨種。
持續推進一體化項目:橫向佈局上,報告期內公司設立印尼平台公司,拓展棉花棉紗、滌綸短纖等業務;合資成立國貿寶華海運有限公司,佈局亞洲至西非散雜貨船的運營、租船等業務;開拓新區域業務,與馬來西亞東鋼集團等國外鋼廠終端開展合作。縱向佈局上,公司收購一系列地方產業上下游公司,推進荒料砂石礦、廢鋼回收加工業務;合資成立航運公司,提升內貿航運業務能力;新簽訂長期海外煤炭進口協議,提升能源穩定公允能力。子公司國貿海運成功接管2.3 萬噸新造油化船,首次介入油化船管理。
數字化轉型提質增效,應用場景不斷深入:數字化平台各方向在報告期內迅速落地,成爲新的增長點。其中一體化業務協同平台“國貿雲鏈”累計訂單超4 萬筆,成交金額超160 億元。供應鏈金融項目累計幫助約540 家企業客戶取得28 億元銀行金融授信額度。物流業務中臺已完成11 個倉庫的倉儲系統上線,能夠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國貿雲鏈·漿紙e 站”等項目在國內獲得多項大獎,受到業界一致認可。
剝離類金融業務,持續聚焦供應鏈:公司已於2022 年全部剝離房地產業務,並於2022 年12 月起陸續剝離類金融資產,包括將持有的國貿期貨51%股權和啓潤資本25%股權轉讓給控股股東國貿控股,將持有的金海峽擔保等金融業務子公司的股權出售給國貿資本。這兩項資產處置在2023 年上半年爲公司帶來約2.22 億元收益。公司未來將聚焦在供應鏈主業上。
公增募集不超過37 億元,助力供應鏈業務發展:2023 年5 月17 日發佈公告,擬向不特定對象增發A 股股票不超過4 億股、擬募集資金不超過37 億元,且不打折發行、由主承銷商餘額包銷。本次公增中9.6 億元擬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其餘擬用於購置船舶、零碳改造、廢鋼利用等項目,短期內有攤薄EPS風險,從長遠來看將助力公司持續拓展供應鏈業務,提升利潤率。
投資策略:當前國內供應鏈服務行業集中度低,行業資源不斷向龍頭公司集中,未來規模效應將持續兌現;大宗供應鏈空間廣闊,公司業務規模有望保持較快增速提升。公司已於2022 年全部剝離房地產業務、於2022 年底開始逐步剝離類金融業務,集中資源專注供應鏈管理業務,並持續通過“一體化”、合資公司模式不斷將業務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在擴張國內業務的同時,也錨定海外市場,積極佈局國際市場;公司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科技賦能業務升級。此外,公司股權激勵機制健全,業績考覈指標較高,有效助力公司業績指標的達成。
我們調整盈利預測,預計廈門國貿2023-2025 年將會實現歸母淨利潤26.26 億元、26.49 億元、28.95 億元,考慮公增影響,EPS 分別爲1.00 元、1.01 元、1.10 元;對應2023 年8 月24 日收盤價,PE 爲7.5X、7.4X、6.8X;調整永續債後PB 爲0.6X、0.6X、0.5X,目前破淨存在估值重塑空間。假設分紅率維持在40%,對應2023 年8 月24 日收盤價,2023 年-2025 年股息率爲5.34%、5.39%、5.87%,向下高股息具有防禦性。維持“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資產減值超出預期;宏觀經濟發展失速,供應鏈業務發展低於預期;道德風險帶來危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