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公司發佈2023 年半年度業績公告:2023H1 實現營收16.1 億元,同比+13.0%;歸母淨利潤1.2 億元,同比+51.9%;扣非歸母淨利潤1.0 億元,同比+39.9%。
分析判斷:
業績持續高增 盈利能力改善
收入端:公司2023H1 實現營收16.1 億元,同比+13.0%;歸母淨利潤1.21 億元,同比+51.9%,符合此前業績預告中值;扣非歸母淨利潤1.0 億元,同比+39.9%。其中23Q2 營收為7.9 億元,同比+1.6%,環比-4.3%;實現歸母淨利潤0.65 億元,同比+51.7%,環比+17.5%。我們判斷營收同比持續高增主要受益於下游客戶銷量上升帶動公司汽車板塊業務實現大幅增長。
利潤端:公司2023H1 毛利率為18.4%,同比+1.6pct;淨利率為8.3%,同比+2.8pct;其中23Q2 毛利率達18.3%,同比+2.7pct/環比-0.2pct;淨利率達8.3%,同比+2.7pct/環比+1.5pct。23Q2 固定資產、使用權資產處置產生0.15 億收益;還原後,公司23Q2 實現淨利潤0.5 億元,同比+16.8%,淨利率達6.4%,同比+0.8pct/環比-0.4pct。我們判斷利潤率大幅增長主要受益於公司降本增效措施取得成效以及高利潤率新產品的放量,隨著公司新能源業務規模效應逐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續上行。
費用端:公司2023H1 銷售、管理、研發、財務費用率分別為0.7% 、4.2% 、4.8% 、0.3% , 同比分別-0.2pct 、+0.8pct 、+0.8pct、-0.7pct;其中23Q2 銷售、管理、研發、財務費用率分別為0.8% 、5.0% 、5.1% 、-1.1%, 同比分別-0.3pct 、+1.8pct、+1.2pct、-1.3pct;管理費用率上行主要系公司上市相關費用增加所致,財務費用率下降主要系匯兌收益(23H1實現匯兌收益0.13 億元,同比+45.1%)所致,研發費用率增加主要原因為公司持續加大新產品及新技術研發。
通信業務維持穩定 汽車業務大幅增長
2023H1 公司通信業務板塊實現營收8.4 億元,同比+3.4%,維持穩健增長;毛利率20.2%,同比+0.9pct。
2023H1 公司汽車業務板塊實現營收7.5 億元,同比+26.4%;毛利率14.4%,同比+3.4pct。
根據公司半年報和及雲海金屬公告,報告期內公司積極開拓新客戶,先後進入了Rivian、蔚來、小鵬、智己汽車等主機廠供應鏈,今年上半年成功開發了國內頭部新能源動力汽車電池客戶。公司在鎂合金壓鑄領域與雲海金屬、重慶大學國家鎂中心 合作的一體化車身鑄件和電池箱蓋兩類超大型新能源汽車結構件已在公司8800T 壓鑄系統上試製成功,有望在輕量化零部件領域形成良好的應用前景。
馬鞍山工廠建設進行中 擬在墨西哥新建工廠
據公司6 月28 日、7 月21 日公司投資者活動關係記錄表和半年度業績公告,公司正在建設第四個生產基地——馬鞍山生產基地,主要承擔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鋁合金精密壓鑄件以及車身大型、超大型一體化結構件和新興業務單元的生產和製造,主要服務華東客戶。馬鞍山生產基地共350 畝,建設規模約28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建設規模約為10 萬平方米,目前正在建設中,預計2024 年上半年建成,下半年投產。6 月7 日公司公告稱擬設立美利信北美及墨西哥子公司,計劃在美國及墨西哥建廠。據公司7 月21 日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公告,目前該專案已經取得重慶市發改委批文,海外專案組已經成立,相關人才已經到位。國內外建廠有望幫助公司進一步拓展客戶和市場,賦予公司營收想像空間。
投資建議
公司深耕精密鋁合金壓鑄件,汽車與通信雙主業驅動業績增長,客戶結構優質。汽車領域綁定比亞迪、特斯拉等新能源龍頭,並不斷拓展新客戶;通信領域與愛立信、華為深度合作。
公司馬鞍山工廠和募投專案進展順利,海外工廠建設賦予業績成長想像空間;考慮到預計下游車企競爭加劇等因素,我們調整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23-2025 年營收由40.5/48.3/60.6 億元調為37.1/45.4/57.0 億元,歸母淨利潤由2.9/3.9/5.2 億元調為2.6/3.6/4.9 億元,EPS 由1.37/1.83/2.47 元調為1.24/1.72/2.31 元,按照8 月21 日收盤價33.56 元對應PE 分別為27.1/19.5/14.5 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汽車市場回暖程度不及預期,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不及預期,5G 基地臺建設不及預期,新客戶拓展不及預期,產能建設進度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