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室温超导被判死刑?北大国科大等力证LK-99半悬浮样品不是超导,竟是铁磁材料

室溫超導被判死刑?北大國科大等力證LK-99半懸浮樣品不是超導,竟是鐵磁材料

新智元 ·  2023/08/08 16:38

來源:新智元

LK-99室溫超導事件被打臉?

就在今天,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表論文稱,LK-99表現出的是鐵磁性半懸浮現象,不具超導性。

研究者認爲,軟鐵磁足以解釋LK-99在強垂直磁場中的半懸浮現象。測量結果沒有表明樣品中存在邁斯納效應或零電阻,因此實驗得到的LK-99樣品不具超導性。同時,印度國家實驗室也發表論文稱,所得LK-99樣品在室溫下不具備超導性。

美國馬里蘭大學凝聚態物質理論中心(CMTC)也轉發了最新的研究,稱LK-99不是超導體,甚至在室溫(或極低溫度)下也不是。它只是一種電阻非常高的劣質材料。

到此爲止,與事實作鬥爭毫無意義,用數據說話。

北大:LK-99是鐵磁體

北大和國科大團隊採用固相燒結法,成功地合成了多晶LK-99樣陶瓷樣品。

產物爲直徑6毫米、厚度3毫米的黑色厚塊

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EDS)表明,樣品存在Pb、P、Cu、O和S

在對這些小片和一塊未表現出半懸浮現象的大片進行磁化率測量後,研究者發現樣品普遍含有微弱的軟鐵磁成分。

由於各個小片的形狀呈顯著的各向異性,團隊認爲,軟鐵磁性就足以解釋在強垂直磁場中觀察到的半懸浮現象了。

另外,由於測量結果沒有顯示出邁斯納效應或零電阻,因此團隊認爲樣品沒有表現出超導性。

研究者測量了未半懸浮在磁體上的樣品S1的磁化強度,連續進行了場冷卻(FC)和零場冷卻(ZFC)測量。

當外部磁場爲10 Oe時,磁化強度與溫度的FC和ZFC曲線均顯示出正磁矩和明顯的支化,如圖2(a)。

當磁場增加到10 kOe時,FC和ZFC M-T曲線保持正值且重合,如圖2(b)所示。

FC和ZFC曲線中的分支模式通常出現在鐵磁材料、自旋玻璃材料和超導體中。

然而,自旋玻璃態在較低溫度下更爲常見,有效地凍結了磁矩,而超導態通常會產生顯着的負ZFC磁化強度值。

也就是這一現象,使得團隊第一次認識到了鐵磁成分的存在。

爲了進一步探索樣品中的鐵磁成分,研究者在100 K和300 K下進行了場相關磁化強度測量,如圖2(c)所示。

外部磁場從0增加到70 kOe,隨後從70 kOe減少到-70 kOe,最後再次從-70 kOe增加到70 kOe。在兩種溫度下,都觀察到了類似的行爲。

當磁場從0增加到1500 e時,磁化強度隨着磁場的增加而增加,然後磁化強度隨着磁場的增加幾乎線性減小,甚至變成負值。

這種現象表明樣品S1中存在大量的絕緣成分。

低場數據出現了明顯的磁滯回線(圖2(d)),進一步證實了鐵磁相的存在。

以圖3中100K條件爲例,在減去抗磁背景後,剩餘部分在 20 kOe 以上表現出典型的飽和現象。

將一些抗磁性材料與樣本S1進行比較:

減去的抗磁性磁化率(約爲-2 x 10^-6 emu/g)比鉍(-1.6 x 10^-6 emu/g)和水(-10^-7 emu/g)的抗磁性磁化率大,但比熱解碳(~ -4 x 10^-6 emu/g)的抗磁性磁化率小。

這表明這部分磁化率不是由超導性引起的。

那麼,它爲什麼會半懸浮呢?

隨後,團隊測量了一個顆粒樣品S2的磁化率,在一顆磁體靠近時,該樣品開始震動[見下圖]。

由於這個樣品太小無法準確稱重,因此團隊在圖4中直接以「emu」爲垂直軸的單位表示。

磁化率-溫度(M-T)曲線的FC和ZFC測量結果顯示出與樣品S1類似的正值和類似的分支結構。

這表明S1和S2具有類似的磁性組分。然而,許多其他樣品對磁體沒有反應,有些甚至比S2還要小。

團隊認爲這可能與樣品的非均勻性有關,當樣品具有適當的大小、適當的組分和適當的形狀時,就有可能達到半懸浮狀態。

最後,研究人員測量了樣品S3的磁化率,它在磁體上顯示出半磁懸浮。S3的半懸浮狀態如圖所示。

作者在論文中簡單地描述道,「半懸浮是由磁力矩造成的,而不是由施加在樣品上的淨提升力造成的」。

研究人員首先在10 Oe條件下對100-300 K的M-T曲線進行了FC測量。

在下圖(a)中,FC曲線(黑色曲線)的磁化率呈現出明顯的負值,在溫度低於 300 K 時幾乎沒有變化。

不過,在測量M-T的ZFC值之前,研究人員在100 K時測量了磁場相關的磁化率,見上圖(b)。

當磁場從0增加到1500 Oe時,磁化由負變正。上圖(c)中的黑色曲線是這一過程的放大圖。

與樣本S1和S2不同的是,當磁場增加到1500 Oe以上時,磁化率並沒有隨磁場的增加而降低,而是以較低的斜率增加。

爲了驗證樣品是否具有零電阻率,研究人員對顆粒樣品進行了電阻測量,如下圖。

結果表明,合成的樣品有半導體傳輸行爲,其電阻率隨着溫度的降低而逐漸增大,從增加到300 K到2 K時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總之,北大和中科院大學團隊認爲,形狀各向異性樣品之所以呈半懸浮,應該用鐵磁性來解釋。

但這種Pb-Cu-P-O體系中表現出的室溫鐵磁性,值得物理學家們進一步研究。

華工大佬評價:完成度很低

不過,華工大佬「洗芝溪」表示,北大這篇工作的完成度很低。很多數據沒有認真處理,回線的大場數據不重合,還有手繪圖。

他表示,將其稱爲弱鐵磁,有些牽強。因爲磁場加到3T不飽和,不符合常理。

如果一定要將其稱爲鐵磁,最多也就是形成了一些小磁疇,所以磁化率才會這麼小。

北大研究中,對於一個有很多相的樣品,其中最主要的相還具有壓制性。如果一個樣品是鐵磁,就會自動排除超導相。

通常情況下,鐵磁和超導互不兼容。但也有例外,鐵磁超導體就是個例子,這個時候,自旋是同方向配對的。

就北大樣品的數據來看,洗芝溪表示,自己不願意相信它是鐵磁抗磁混合相,而是某種特殊的自旋液體、甚至自旋玻璃。考慮到裏面有很多三角格子,自旋阻挫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另外,此前西班牙團隊的一篇論文也發現,LK-99屬於多相異質結構,很難復現。

論文中表示,LK-99是一種多相異質結構,具有共存的非超導成分。而這些相在XRD中不會產生顯著的X射線峯,但依然會對電阻和磁性產生影響。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現在想要復現這個材料,結果會很複雜。因爲可能的超導材料會被非超導材料包裹,導致最後呈現出的現象比較有迷惑性。

即使XRD相同,也並不代表樣品的磁性能相同。

印度團隊:LK-99室溫下不具備超導性

幾乎同時,印度國家實驗室也發表論文稱,所得LK-99樣品在室溫下不具備超導性。

印度CSIR國家物理實驗室等的實驗論文的基本邏輯是,他們非常嚴格地遵循韓國團隊的製作流程,製作出了純度很高的LK-99。

然後通過 Powder X-ray diffraction(PXRD)和Rietveld refinement來驗證了,自己製作的材料和韓國團隊論文中描述的LK-99就是一個東西。

在這個前提下,他們自己手上的材料在室溫下既不抗磁也不超導!

具體來說,他們非常嚴格地遵循了韓國團隊在論文中的具體描述。

在550攝氏度下加熱48小時合成了在進一步加工之後,在坩堝中將高純度粉末加熱至725攝氏度並退火24小時後,獲得然後將這兩個物質以1:1比例混合在石英管中加熱10小時後獲得LK-99。

在每一步過程中的物質,用Rietveld精修PXRD光譜測量的數據後,得到具體的結果下圖所示。

整體的數據都表明,他們每一步獲得的樣品的純度都很高。LK-99的晶格參數如下表所示:

然後研究團隊首先進行了之前團隊都做了的和永磁體的互動。如下圖所示沒有出現懸浮現象。

在280K下的磁化強度測試表明,LK-99出現了抗磁性,但是沒有超導性。

室溫超導革命,怕是要再等等了?

根據北京大學的最新研究,LK-99很可能只是一種鐵磁性材料,這也解釋了它的懸浮特性。室溫超導革命還得再等一天。

LK-99能夠半飄起來,竟是被磁矩支撐着。

世界復現團隊一覽

剛剛,維基百科也更新了北大、以及印度在LK-99最新研究。其中,標紅內容框,代表復現失敗。

如下是在理論研究方面的進展。

編輯/tolk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