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第三季度报告,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77 亿元,同比增长202.5%;实现归母净利润0.33 亿元,同比增长91.4%;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08 亿元,同比增长257.3%;实现归母净利润0.05 亿元,同比增长1629.8%。
收入结构调整+成本结算延迟,造成盈利空间小幅压缩。2022 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毛利润0.58 亿元,毛利率为11.36%,环比减少2.00 个百分点。毛利率降低,主要系公司第三季度内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产品营收占比提升,且上半年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通过存货周转传导至本季度。随着公司与上游供应商商讨调价议程,对部分大宗物料进行锁定,并着手升级产线自动化生产率,实现技术降本,预计其盈利空间将从第四季度开始逐步得到修复。
同上游厂商签订协议,IGBT 紧张将得到缓解。公司目前已与IGBT 供应商达成了长期的采购、保供协议,IGBT 供应紧张的局面将在第四季度得到大幅缓解,并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后IGBT 供应能持续满足生产所需。长期来看,当前公司正致力于功率芯片采购渠道的国产化,与国际供应商保持密切合作的同时,也会逐步拓展并推进与国内厂商的合作深度。与多家厂商在半导体功率模块方面达成合作,既有利于保障公司供应链稳定性,也能够帮助公司提高议价能力,有望降低电机控制器及电控总成类产品的盈利压力。
多批扩产项目落地,配套情况徐徐推进。2022 年第三季度内公司陆续完成了多个产能建设项目,当前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随着配套于上汽通用五菱混动车型的产品即将迎来放量,上汽大通物流车、商用车的相关项目也进入量产阶段,来自上汽系的收入有很大增长潜力;配套于吉利的多款产品同样进入小批量供应阶段,预计其后续营收贡献有较多提升;此外,公司也在布局与新客户的技术交流和项目对接,公司与下游标杆客户合作关系稳定,新建产能有望得到迅速消化。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扩产项目的陆续落地使公司有充足产能用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客户需求,此外,公司已与上游供应商在原材料采购等方面展开了合作,进一步提高了自身保供能力,盈利空间也有望在第四季度得到修复。从长远布局来看,公司为单管并联技术国内龙头,在集成化产品取得显著领先地位的同时,放眼于碳化硅、扁线电机等前沿领域,产品定位不断升级,定点车型及订单增长迅速,发展前景明朗。我们预计2022 年-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2.71/39.59/61.99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28/2.14/5.34 亿元,对应EPS 分为为0.77/1.29/3.23 元/股,2022 年10 月28 日收盘价对应PE 为50.22/ 30.01/12.00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产品向上突破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等
事件:公司發佈第三季度報告,2022 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3.77 億元,同比增長202.5%;實現歸母淨利潤0.33 億元,同比增長91.4%;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08 億元,同比增長257.3%;實現歸母淨利潤0.05 億元,同比增長1629.8%。
收入結構調整+成本結算延遲,造成盈利空間小幅壓縮。2022 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毛利潤0.58 億元,毛利率爲11.36%,環比減少2.00 個百分點。毛利率降低,主要系公司第三季度內盈利能力相對較弱的新能源汽車配套產品營收佔比提升,且上半年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通過存貨週轉傳導至本季度。隨着公司與上游供應商商討調價議程,對部分大宗物料進行鎖定,並着手升級產線自動化生產率,實現技術降本,預計其盈利空間將從第四季度開始逐步得到修復。
同上遊廠商簽訂協議,IGBT 緊張將得到緩解。公司目前已與IGBT 供應商達成了長期的採購、保供協議,IGBT 供應緊張的局面將在第四季度得到大幅緩解,並預計明年第一季度後IGBT 供應能持續滿足生產所需。長期來看,當前公司正致力於功率芯片採購渠道的國產化,與國際供應商保持密切合作的同時,也會逐步拓展並推進與國內廠商的合作深度。與多家廠商在半導體功率模塊方面達成合作,既有利於保障公司供應鏈穩定性,也能夠幫助公司提高議價能力,有望降低電機控制器及電控總成類產品的盈利壓力。
多批擴產項目落地,配套情況徐徐推進。2022 年第三季度內公司陸續完成了多個產能建設項目,當前正處於產能爬坡階段。隨着配套於上汽通用五菱混動車型的產品即將迎來放量,上汽大通物流車、商用車的相關項目也進入量產階段,來自上汽系的收入有很大增長潛力;配套于吉利的多款產品同樣進入小批量供應階段,預計其後續營收貢獻有較多提升;此外,公司也在佈局與新客戶的技術交流和項目對接,公司與下游標杆客戶合作關係穩定,新建產能有望得到迅速消化。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擴產項目的陸續落地使公司有充足產能用以滿足不斷擴大的客戶需求,此外,公司已與上游供應商在原材料採購等方面展開了合作,進一步提高了自身保供能力,盈利空間也有望在第四季度得到修復。從長遠佈局來看,公司爲單管並聯技術國內龍頭,在集成化產品取得顯著領先地位的同時,放眼於碳化硅、扁線電機等前沿領域,產品定位不斷升級,定點車型及訂單增長迅速,發展前景明朗。我們預計2022 年-2024 年公司營業收入爲22.71/39.59/61.99 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1.28/2.14/5.34 億元,對應EPS 分爲爲0.77/1.29/3.23 元/股,2022 年10 月28 日收盤價對應PE 爲50.22/ 30.01/12.00 倍,維持“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及預期,產品向上突破不及預期、產能擴張不及預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