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北汽蓝谷(600733):北汽旗下电动车平台 投资助力未来发展

北汽藍谷(600733):北汽旗下電動車平臺 投資助力未來發展

中郵證券 ·  2019/04/26 00:00  · 研報

核心觀點:

北汽旗下電動車生產、銷售平臺

2013 年,北汽新能源從北京汽車(1958.HK)剝離,成爲北汽集團旗下獨立的新能源汽車製造、銷售平臺。2018 年,北汽新能源重組上市,簡稱北汽藍谷。

在生產模式上,北汽藍谷向普萊德、孚能、國軒高科、北汽大洋、欣銳科技等供應商採購電池、電控、電機等原材料,通過自主生產或與北京汽車合作生產的模式進行整車生產。自主生產模式下,北汽藍谷利用自有產線生產新平臺車型,主要爲EC、LITE 等微型電動車;合作生產模式下,北汽藍谷將動力系統出售給北京汽車,北京汽車利用傳統燃油汽車產線進行生產,產成後銷售給北汽藍谷,主要爲EV、EX、EU、EH 等A0 級以上電動轎車、SUV 等。

在銷售模式上,北汽藍谷自主生產和合作生產的電動車均通過北汽藍谷銷售公司對外銷售。北汽新能源通過自建渠道以及與國內著名經銷商開展合資合作,構建了全國性的獨立新能源汽車銷售網絡。自建渠道上,北汽新能源通過4S 店+二級網絡+城市展廳進行組合佈局,形成了較爲完善的銷售網絡。與經銷商展開合作上,與北汽集團、龐大等建立了較好銷售關係。

銷量領先,產品升級持續進行

爲適應電動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北汽藍谷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形成兩大產品矩陣,一是基於“達爾文系統”打造的升級型新一代中高端產品,二是具有高性價比普及型的國民純電動車產品。

2018 年,公司實現銷量15.8 萬輛,同比增長53%,連續六年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第一。其中,公司中高端產品銷售佔比大幅提升,產品向上效果初顯,產品結構優化:A0 級以上車型銷售佔比達42%,同比增幅50%,其中A 級車型佔比20.3%,同比增幅達113%。A 級轎車EU 系列產品全年銷售32288 輛,銷量同比增長176%;SUV 產品EX 系列全年銷售28680 輛,銷量同比增長528%。公司強化國民車產品升級,推出EC 系列升級版產品EC220、EC3,保持EC 系列繼續熱銷,連續兩年在A00 級市場保持領先。

2019 年一季度,公司生產2852 輛,同比減少88.30%,銷售25069輛,同比增長20.46%。從一季度的生產銷售數據可以看出,與北京汽車合作生產的產品佔比明顯提升,銷量增長迅速,公司產品結構進一步升級,更好的適應新一輪行業補貼政策。

投資助力未來發展,多款車型在研

公司多個重大投資項目在投,具有成爲下一個比亞迪的潛質。

2017 年7 月,北汽新能源進行了B 輪融資,投資項目包括造車工廠(24 億)、鋰電池資產(20 億)、產品研發(4.56 億)、技術開發(27.03億)。2018 年,重組配套募投項目計劃投資46.20 億,投資項目包括科技中心(18.71 億)、產品研發(27.49 億)。

投資項目完成後,北汽藍谷將:新增10 萬輛整車產能,3GWh電池模組及電池包產能;提升產品競爭力,在研車型包括C51EB、C40DB、C35DB、N60AB 、N61AB,分別對應A 級SUV、A 級緊湊型電動轎車、A0 及電動車、A+級全新平臺 SUV、A+級 CROSS;輕量化、電池系統集成與利用、一體化動力總成等技術取得進步;提供更好的研發辦公環境。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

我們預計公司2019-2021 年EPS 分別爲0.06 元、0.13 元和0.21元,對應的動態市盈率分別爲172.72 倍、77.16 倍和46.64 倍。給與“謹慎推薦”的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

新車型開發進度不達計劃;市場拓展不及預期。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