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2017 年三季报,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0.23 亿元,同比增长81.81%;实现归母净利润1.47 亿元,同比增长494.94%;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11 元,同比增长450%。
评论:
1、煤化工回暖、产品价格上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前三季度,煤化工行业持续回暖,焦炭价格大幅上涨,由年初的1500 元左右大幅上涨至的2500 元左右,2016 年同期焦炭均价在1000 元以下,同比明显上涨。报告期内,公司焦炭销售94.87 万吨,同比增长9.01%,营业收入达到14.40 亿元,增长123.56%,营业成本增长106.43%,盈利能力明显增强。粗苯、精制洗油及沥青调和组分等业务营业收入均大幅增长,营业成本增幅相对较低,因此盈利空间扩大。今年初以来,公司净利率持续提升,Q3 达到11.27%,同比增长339%,环比增长93%,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覆盖“煤、电、化、材、热、油”, 针状焦项目投产值得关注
公司主营的现代煤化工,不仅可以提供油品、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产品,还能延伸发展烯烃、芳烃等石油替代产品。公司通过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将煤炭资源最大化利用,覆盖了“煤、电、化、材、热、油”等多个行业。
公司已建成的5 万吨/年针状焦项目于2017 年10 月25 日产出符合国标的熟焦产品,正式进入生产阶段。高品质针状焦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为石墨电极和锂电池负极材料,其价格年初约4000 元/吨左右,8 月份已超过30000/吨,业绩弹性空间较大,其后续的销售情况及产能释放值得关注。
3、新材料业务值得期待
公司依托当地丰富的石墨资源,积极推动以石墨烯为核心的石墨及石墨深加工业务,从煤化工产业向新材料产业升级,进一步延伸产业链。100 吨石墨项目已于2017 年1 月4日建成试生产,并顺利产出石墨烯产品。公司的“宝泰隆高端石墨深加工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将引领产业向高科技石墨深加工方向发展。石墨烯作为性能先进的新型材料,市场非常广阔,相关项目实施后,公司产业结构将更加优化,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4、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9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94 亿元、2.17 亿元和2.48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14、0.16、0.18 元;对应目前股价11.16 元,PE 分别为79、70 和62 倍,首次给予“审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能源价格、化工产品下跌风险,新材料业务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事件:
公司發佈2017 年三季報,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0.23 億元,同比增長81.81%;實現歸母淨利潤1.47 億元,同比增長494.94%;實現基本每股收益0.11 元,同比增長450%。
評論:
1、煤化工回暖、產品價格上行,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前三季度,煤化工行業持續回暖,焦炭價格大幅上漲,由年初的1500 元左右大幅上漲至的2500 元左右,2016 年同期焦炭均價在1000 元以下,同比明顯上漲。報告期內,公司焦炭銷售94.87 萬噸,同比增長9.01%,營業收入達到14.40 億元,增長123.56%,營業成本增長106.43%,盈利能力明顯增強。粗苯、精製洗油及瀝青調和組分等業務營業收入均大幅增長,營業成本增幅相對較低,因此盈利空間擴大。今年初以來,公司淨利率持續提升,Q3 達到11.27%,同比增長339%,環比增長93%,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2、覆蓋“煤、電、化、材、熱、油”, 針狀焦項目投產值得關注
公司主營的現代煤化工,不僅可以提供油品、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產品,還能延伸發展烯烴、芳烴等石油替代產品。公司通過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將煤炭資源最大化利用,覆蓋了“煤、電、化、材、熱、油”等多個行業。
公司已建成的5 萬噸/年針狀焦項目於2017 年10 月25 日產出符合國標的熟焦產品,正式進入生產階段。高品質針狀焦下游主要應用領域為石墨電極和鋰電池負極材料,其價格年初約4000 元/噸左右,8 月份已超過30000/噸,業績彈性空間較大,其後續的銷售情況及產能釋放值得關注。
3、新材料業務值得期待
公司依託當地豐富的石墨資源,積極推動以石墨烯為核心的石墨及石墨深加工業務,從煤化工產業向新材料產業升級,進一步延伸產業鏈。100 噸石墨項目已於2017 年1 月4日建成試生產,並順利產出石墨烯產品。公司的“寶泰隆高端石墨深加工特色產業集羣”項目,將引領產業向高科技石墨深加工方向發展。石墨烯作為性能先進的新型材料,市場非常廣闊,相關項目實施後,公司產業結構將更加優化,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4、投資建議
我們預計公司2017-2019 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94 億元、2.17 億元和2.48 億元,對應EPS 分別為0.14、0.16、0.18 元;對應目前股價11.16 元,PE 分別為79、70 和62 倍,首次給予“審慎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能源價格、化工產品下跌風險,新材料業務進度不及預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