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打开思维,能解决80%的交易难题

打開思維,能解決80%的交易難題

紅與綠 ·  2023/02/08 23:57

來源:紅與綠

量變引起質變,思維也是如此。所有關鍵時刻的突破,都少不了一日一夜的琢磨和思量;所有的思維沉澱,也會成爲我們人生前進過程中的寶藏。

曾有這樣一個猶太人,想租用銀行的保險櫃,保存自己價值50萬美元的股票。 但大部分銀行的保險櫃租金都昂貴的離譜。 這天他又來到一家銀行,詢問自己是否可以貸一筆錢。 銀行回覆他可以,只要有足夠的擔保,貸多少都可以考慮。 最後猶太人選擇貸款了1美元,然後用自己的50萬美元股票作爲擔保。 一年之後,只要拿出6%的利息,也就是6美分,就可以把全部的資金拿回去。 就這樣,猶太人只花了微不足道的一筆小錢,就解決了自己大麻煩。 

猶太人的高明之處就是,置換了自己的思維。 這也是被很多人讚歎的“令人不解的貸款者”故事。 樊登曾說過:“如果你的生活出現了煩惱,相信我,一定是你的思維方式出了問題。”

靈活的思維,是你一生都受用的財富,它會幫你在困境中,重獲明朗。

一個成熟的交易者不會認爲交易有獨到的秘訣,即使最賺錢的交易策略也早就是公開的,爛大街的,能抵禦無時不在的誘惑而恪守自己的信仰,是贏家和輸家的唯一區別,其它的沒有任何秘訣。

盈利不是靠你預測行情的勝率來獲取的,而是依賴“你做錯的時候你儘可能少虧,你做對的時候你儘可能多賺”, 這就是實戰家和分析師的最大差別。你買入的目的不是爲了虧錢,而是爲了獲利且儘可能的獲利更多:當走勢對你有利的時候,必須貪婪、讓利潤奔跑;當走勢對你不利的時候,停止幻想、要截斷虧損。什麼時候大盤方向明朗?任何時候都不明朗。任何時候的行情都是拿自己的籌碼賭出來的,儘管很多朋友從來不認爲自己在賭,那也只是認爲概率大,算不上賭而已。事實上,誰也不知道明天會怎麼走,交易就是下賭注,用確定的代價賭不確定的利潤,只不過當致命的風險來臨時遠離; 當風險可控的時候,未來值得一睹。

你之所以把精確買點看得那麼重,無非就是這幾個原因:

你總是希望買在最低點位上,買進就有盈利,無法忍受價格的正常回調;

你認爲止損就是災難,所以你總是把止損設得很小。只是你忽略了,一個區域買進,高一點或低一點的重要性遠遠沒買不到更重要。但是,多少人因爲在大概率的漲勢面前,爲了追求精確價格而錯失機會。

這個世界上最白癡的人,就是那種自以爲發現了別人不能發現的真相的人,我從來不奢望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很多人之所以在整體上無法實現資金的增加,其中 一個關鍵就在於他無法承受浮盈的回撤,其實浮盈根本不是你的利潤,也沒有人希望利潤回撤。因爲回撤而損失一些利潤,但也會因爲回撤而把握到更大的利潤,這 是走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交易中已經很習慣它了。虧損額度是自己可以控制的,盈利則需要行情的支持。我的買進或賣出不是自己的想當然,而是讓實際走 勢決定買入還是賣出,任何時候我都不會讓自己陷入被動,我也從來不會追求完美的交易。

所謂一致性就是你在任何時候都按照自己的規則做:行情和外界對你毫無干擾,除非出現了規則內大幅度的虧損。事後諸葛的多說一句,一致性的定義就是隻要你堅持自己的,不被別人和行情的一時迷惑所左右,市場就遲早會獎勵的。在我交易還不能做到“漲跌不驚,閒看盤前花開花落”的時候,交易做得很好的一位前輩曾告訴我,在任何時候只要不讓資金出現大幅回撤,同時在自己的節奏內保持盈利,即使是很慢,市場遲早會獎勵你的。

作爲一名交易員,每天面對很多的K線,大量的信息,你首先需要處理的如何過濾這些信息,找出有效的信息給我們下一步制定有效的進攻防守策略與風控,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從這所惡,故幾於道。所以做交易做高的境界就是包容市場,尊重市場和順勢交易,凡是此種,成功的交易就是從思維轉變開始的。

三、全球頂尖投資家的交易思維是什麼樣的?

1.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Baruch,1870—1965):投資鬼才,投機大師。

巴魯克既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典範,又是善於把握先機的股票交易商;既是手段靈活的投資商,也是通曉經濟發展的政治家。人們對他冠以投機大師、獨狼、總統顧問、公園長椅政治家等名號。然而人們更願意稱他爲“在股市大崩潰前拋出的人”。

經歷了美國1929年股災仍能積累幾千萬美元財富的大投資家

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風險投資家,一位曾經征服了華爾街,後又征服了華盛頓的最著名、最受人敬慕的人物。1897年以300美元做風險投資起家,32歲積累了320萬元的財富,經歷1929-1933年經濟大蕭條之後,仍能積累起幾千萬美元的財富。巴魯克是那個時代少有的幾位“既賺了錢又保存了勝利果實的大炒家”。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譯本名爲《至高無上:來自最偉大證券交易者的經驗》),巴魯克被列爲5位最偉大證券交易者之一。

美國共同基金之父羅伊•紐伯格(也是我選的18位最偉大的投資家之一)說:“巴魯克是能最好把握時機的投資者,他的哲學是,只求做好但不貪婪。他從不等待最高點或最低點。他在強市中買,在弱市中賣。他提倡早買早賣。”

巴魯克的最經典名言

“如果投機者一半的時間是正確的,他很幸運。假如一個人意識到他所犯的錯誤,並且立即放棄虧損,那麼,他在10次中做對了3或4次,就可以爲他帶來財富。”小咖個人理解,巴魯克的這句經典名言其實道出了交易的精髓、交易的第一法則: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巴魯克設定的止損點是10%。

2.本傑明·格雷厄姆(1894-1976)是華爾街的傳奇人物,被稱爲“現代證券之父”,著有《有價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

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

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就是依據價值分析法在股票長期處於低價時買進,而在價格合適時賣出,“讓別人去賺多餘的利潤”。格雷厄姆創造了“安全邊際”一詞來解釋他的常識性選股法則,既挑選那些暫時股價跌落,但是長期來看基本面牢靠的公司股票。任何投資的安全邊際產生於其購買價格和內在價值之間的差距,兩者差別越大(購入價低於實際價值),就越值得投資,無論從安全還是回報角度來看都是如此。投資界通常將這些情況稱爲低估值(如市盈率、市淨率、市銷率)倍數股票。

格雷厄姆的投資要點

人們經常記得股神巴菲特說過這樣的話:“第一,不要損失本金,第二,永遠記住第一點。”其實,這是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本人總結的投資要點。

格雷厄姆創造的“安全邊際”,是價值投資的精髓。

“安全邊際”爲格雷厄姆的投資要點“第一,不要損失本金,第二,永遠記住第一點”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保障。

3.菲利普·費舍(Philips·Fisher)是華爾街極受尊重和推崇的投資家。他1928年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旋即進入舊金山國安盎格魯國民銀行投資銀行部充當證券分析師,開始了他的投資生涯。

成長股價值投資策略之父

費舍1928年於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畢業,同年5月受聘於舊金山國安盎格國民銀行,成爲一名證券統計員(即是後來的證券分析師)。1931年3月1日,創立費舍投資管理諮詢公司。1999年,91的他宣告退休,而在此之前他一直親自管理公司的各項事務。

費舍在他70多年的投資生涯中,通過投資、長期持有高質量、良好管理的成長型企業,取得輝煌成績。比如,他在1955年就已買入摩托羅拉的股票,直到2004年去世也未轉賣。費舍被稱爲現代投資理論的開路先鋒之一,成長股價值投資策略之父。

股神巴菲特的老師

巴菲特讀了費舍1958年出版的《怎樣選擇成長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這本書後,就開始尋找書的作者。巴菲特說:“當我和他見面的時候,我對他這個人和他的思想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和格雷厄姆很像,他表現得謙虛而大方,是一個很特別的老師。”巴菲特指出,格雷厄姆和費舍的投資方法不同,但是,這兩種方法“在投資界並行”。

巴菲特在50年的實際操作中,堅持了“買入持有”的長期投資策略,應該是來源於費舍的思想,因爲格雷厄姆並沒有這方面的思想。巴菲特在1969年說過:“我是15%的費舍和85%的格雷厄姆的結合。” 格雷厄姆思想的精華是“完全邊際”,費舍的思想的精華是選擇數量不多的成長公司股票並長期持有。

《人生總會有辦法》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無論我們試圖解決何種問題,我們的應對方法,都受限於我們已知的事物,它總是輕而易舉地進入我們的腦海中。”

 想在每次新問題來臨時,都得到妥帖的解決,平時的刻意積累很重要。

一個注重積累的人,和一個從不願意投資自己的人,面對問題想出的辦法,是天壤之別。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剛開始入行的時候,每次採訪大咖都會覺得吃力,擔心出現什麼差錯。

爲了儘快緩解自己的壓力,面對問題,未雨綢繆。 他首先調整自己焦慮的心態,沒有人是完美的。之後每次在完成工作上的任務之後,還會主動學習,向更厲害的老師請教,或者利用空餘時間,夯實專業技能。 正是因爲平時刻意積累,才能在下一次遇到難題時,充分調動思路,想到解決方案,順利破除難題。 

量變引起質變,思維也是如此。 所有關鍵時刻的突破,都少不了一日一夜的琢磨和思量; 所有的思維沉澱,也會成爲我們人生前進過程中的寶藏。

編輯/ ro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