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业绩预增,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742.11-6006.68 万元,同比+50%-90%,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2042.11-3306.68 万元,同比+1571%-2606%。单季度看,22Q4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218.13-4682.70 万元,同比+68%-130%,环比+327%-485%;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767.06-4031.63 万元,同比+20%-75%,环比+2469-3552%。公司业绩超预期。公司核心设备&软件全自制+绑定运营商提高溢价的模式,有望带动利润率水平超行业平均。
传统业务:深耕国家电网,专注充电桩设备。国网2023 年电网投资将超过5200 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受益于“双碳”等政策,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骤增,2022 年产销量分别达705.8 万辆、688.7 万辆,市占率达25.6%。公司是国内主流电网供应商,具备多项核心生产技术,是国内少有的具备C-GIS 智能环网柜核心部件的生产加工能力及安装资质的企业;子公司南京能瑞是国内主流充电桩运营商之一,掌握大功率快充技术、V2X 充换电技术等先进充电技术。公司与同业竞争公司相比有以下优势:①渠道优势。金冠股份与国家电网和接近20 个省网公司合作紧密,渠道广。②区域优势。金冠股份在长春、杭州、常州和南京等均有基地,供应链和区域优势明显,为今年和未来拓展全国市场及新能源储能业务奠定良好产能基础。③产品技术优势。自上市以来,公司核心技术骨干与研发团队稳定,国网体系产品不断更新性能迭代,保证竞争力充足;长期积累电子电力技术,具备研发光伏储能核心系统能力。
④品牌优势。公司口碑好,国家电网抽查均为优或良,历史业绩和资质排在国网供应商前列。22 年受疫情影响,国家电网招标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招标放缓,但是预计今年有较大的放量;充电桩业务方面,今年1 季度的重卡换电站投产,年底已与多家重卡车企签订销售订单,同时也在进行欧标认证,一旦实现海外市场将得到拓展。
创新业务:储能设备扬帆起航。2022 年公司实现了除电芯外产品全方位覆盖。长春基地研发的PCS 和EMS 系统,常州基地研发的BMS 和Pack 正在进行检测认证,预计今年1 季度完成检测认证。整体上看,储能核心产品今年1 季度可开始生产交付。此外,2022 年公司在市场拓展上也取得一定进展。公司2022 年12 月与浙江金睿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6000 万元锂电池储能系统采购框架合同,其中已有8.6MWh 储能系统正在实施。截至2022 年12 月,储能项目取得一些在手订单,新能源配储方面,风储综合能源管理获得80 兆瓦,光储综合能源管理获得130 兆瓦;工商业用户侧储能方面,在浙江区域有105 兆瓦时。今年结合配套产品产线完成后,公司将持续为客户提供“光储充”
综合能源服务。我们保守预计公司大储业务23 年中标有望突破1 吉瓦时,对应15 亿元以上订单价值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12.35 /24.70/32.80 亿元,归母净利润0.56/2.11/3.16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82.3 /21.9 /14.7倍。分拆来看,23 年主业和储能业务业绩预计分别为1.4 和0.8 亿元(考虑确认10 亿收入)。我们认为公司可能处于主业业绩拐点,同时大储业务产品、渠道、商业模式均已成熟,有望充分受益23 年国内大储装机行情,继续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超预期、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事件:公司發佈2022 年年度業績預增,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4742.11-6006.68 萬元,同比+50%-90%,預計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2042.11-3306.68 萬元,同比+1571%-2606%。單季度看,22Q4 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3218.13-4682.70 萬元,同比+68%-130%,環比+327%-485%;預計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2767.06-4031.63 萬元,同比+20%-75%,環比+2469-3552%。公司業績超預期。公司核心設備&軟件全自制+綁定運營商提高溢價的模式,有望帶動利潤率水平超行業平均。
傳統業務:深耕國家電網,專注充電樁設備。國網2023 年電網投資將超過5200 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受益於“雙碳”等政策,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驟增,2022 年產銷量分別達705.8 萬輛、688.7 萬輛,市佔率達25.6%。公司是國內主流電網供應商,具備多項核心生產技術,是國內少有的具備C-GIS 智能環網櫃核心部件的生產加工能力及安裝資質的企業;子公司南京能瑞是國內主流充電樁運營商之一,掌握大功率快充技術、V2X 充換電技術等先進充電技術。公司與同業競爭公司相比有以下優勢:①渠道優勢。金冠股份與國家電網和接近20 個省網公司合作緊密,渠道廣。②區域優勢。金冠股份在長春、杭州、常州和南京等均有基地,供應鏈和區域優勢明顯,爲今年和未來拓展全國市場及新能源儲能業務奠定良好產能基礎。③產品技術優勢。自上市以來,公司核心技術骨幹與研發團隊穩定,國網體系產品不斷更新性能迭代,保證競爭力充足;長期積累電子電力技術,具備研發光伏儲能核心系統能力。
④品牌優勢。公司口碑好,國家電網抽查均爲優或良,歷史業績和資質排在國網供應商前列。22 年受疫情影響,國家電網招標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招標放緩,但是預計今年有較大的放量;充電樁業務方面,今年1 季度的重卡換電站投產,年底已與多家重卡車企簽訂銷售訂單,同時也在進行歐標認證,一旦實現海外市場將得到拓展。
創新業務:儲能設備揚帆起航。2022 年公司實現了除電芯外產品全方位覆蓋。長春基地研發的PCS 和EMS 系統,常州基地研發的BMS 和Pack 正在進行檢測認證,預計今年1 季度完成檢測認證。整體上看,儲能核心產品今年1 季度可開始生產交付。此外,2022 年公司在市場拓展上也取得一定進展。公司2022 年12 月與浙江金睿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訂6000 萬元鋰電池儲能系統採購框架合同,其中已有8.6MWh 儲能系統正在實施。截至2022 年12 月,儲能項目取得一些在手訂單,新能源配儲方面,風儲綜合能源管理獲得80 兆瓦,光儲綜合能源管理獲得130 兆瓦;工商業用戶側儲能方面,在浙江區域有105 兆瓦時。今年結合配套產品產線完成後,公司將持續爲客戶提供“光儲充”
綜合能源服務。我們保守預計公司大儲業務23 年中標有望突破1 吉瓦時,對應15 億元以上訂單價值量。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預計公司2022-2024 年實現營業收入12.35 /24.70/32.80 億元,歸母淨利潤0.56/2.11/3.16 億元。對應PE 分別爲82.3 /21.9 /14.7倍。分拆來看,23 年主業和儲能業務業績預計分別爲1.4 和0.8 億元(考慮確認10 億收入)。我們認爲公司可能處於主業業績拐點,同時大儲業務產品、渠道、商業模式均已成熟,有望充分受益23 年國內大儲裝機行情,繼續維持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市場競爭超預期、行業政策變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