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太阳能电池背板龙头,新业务增长迅速
公司成立于2007 年,为国内太阳能电池背板行业龙头,新业务POE 胶膜和铝塑膜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7-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5.95 亿元增长至12.89 亿元,CAGR 为21.32%。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三大业务均实现较快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加42.01%至13.66 亿元。
独创无氟BO 背板,具备高成长潜力
基于成熟的M 膜技术,公司自主开发了无氟BO 背板,绿色环保性能优异。
BO 背板因其1)经济性:价格低(2017/2018/2019 年均价比单面氟膜背板低27%/29%/18%,毛利率高3 个pct),效率高,可实现对含氟背板的替代;2)水汽透过率低:可满足N 型电池对防水性的高要求;3)绿色无氟:焚烧、降解处置过程中不会排放含有毒物质,契合环保时代主题,具备高成长潜力。此外,公司新开发的黑色背板兼具美观度和高效率,已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批量下单。我们预计BO 背板销量占比2022 年有望达到80%+。
POE 胶膜业务持续发力,长期具备显著优势
N 型及双面双玻趋势下(预计2021 到2030 年,双面组件占比有望从37%提升至50%),POE 凭借其优异的水气阻隔性能与抗PID 性能,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长期看,公司依托背板业务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头部客户导入存在优势(预计24 年产能1.6 亿平+)。
打破铝塑膜技术垄断,原材料自产实现降本
现阶段,铝塑膜的生产工艺和原材料仍被海外厂商垄断。公司多年持续进行自主研发,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1)技术端:开发出干热法生产工艺,生产产品在冲压性能、产品可靠性、稳定性等关键指标方面均不逊于海外厂商;2)原料端:实现原材料CPP 和胶黏剂的自主生产,成本优势显著。
公司售价较海外企业低约32%-50%,预计未来成本下降空间20%+。目前,公司铝塑膜的测试工作进展顺利,已实现小批量出货,中长期有望迎来全面国产替代。
盈利预测:
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3/2024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0/4.85/7.45 亿元,同比增长54%/156%/54%。考虑到N 型趋势下公司的背板业务和胶膜业务具备较大成长潜力,同时铝塑膜业务有望受益国产替代,我们给予公司2023 年PE 28X,对应市值135.8 亿元,对应股价67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测算具有主观性
國內太陽能電池背板龍頭,新業務增長迅速
公司成立於2007 年,爲國內太陽能電池背板行業龍頭,新業務POE 膠膜和鋁塑膜處於快速發展階段。2017-2021 年,公司營業收入從5.95 億元增長至12.89 億元,CAGR 爲21.32%。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三大業務均實現較快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加42.01%至13.66 億元。
獨創無氟BO 背板,具備高成長潛力
基於成熟的M 膜技術,公司自主開發了無氟BO 背板,綠色環保性能優異。
BO 背板因其1)經濟性:價格低(2017/2018/2019 年均價比單面氟膜背板低27%/29%/18%,毛利率高3 個pct),效率高,可實現對含氟背板的替代;2)水汽透過率低:可滿足N 型電池對防水性的高要求;3)綠色無氟:焚燒、降解處置過程中不會排放含有毒物質,契合環保時代主題,具備高成長潛力。此外,公司新開發的黑色背板兼具美觀度和高效率,已得到客戶的認可和批量下單。我們預計BO 背板銷量佔比2022 年有望達到80%+。
POE 膠膜業務持續發力,長期具備顯著優勢
N 型及雙面雙玻趨勢下(預計2021 到2030 年,雙面組件佔比有望從37%提升至50%),POE 憑藉其優異的水氣阻隔性能與抗PID 性能,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長期看,公司依託背板業務建立了良好的客戶關係,頭部客戶導入存在優勢(預計24 年產能1.6 億平+)。
打破鋁塑膜技術壟斷,原材料自產實現降本
現階段,鋁塑膜的生產工藝和原材料仍被海外廠商壟斷。公司多年持續進行自主研發,在以下方面實現突破:1)技術端:開發出乾熱法生產工藝,生產產品在衝壓性能、產品可靠性、穩定性等關鍵指標方面均不遜於海外廠商;2)原料端:實現原材料CPP 和膠黏劑的自主生產,成本優勢顯著。
公司售價較海外企業低約32%-50%,預計未來成本下降空間20%+。目前,公司鋁塑膜的測試工作進展順利,已實現小批量出貨,中長期有望迎來全面國產替代。
盈利預測:
我們預測公司2022/2023/2024 年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90/4.85/7.45 億元,同比增長54%/156%/54%。考慮到N 型趨勢下公司的背板業務和膠膜業務具備較大成長潛力,同時鋁塑膜業務有望受益國產替代,我們給予公司2023 年PE 28X,對應市值135.8 億元,對應股價67 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原材料價格波動;下游需求不及預期;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發不及預期;項目投產進度不及預期;測算具有主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