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瞻:稳经济的重头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穩經濟的重頭戲

川閱全球宏觀 ·  2022/12/05 09:26

來源:川閲全球宏觀

作者:陶川 邵翔 段萌

逢黨代會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必有大看點,比如2017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形成了頂層經濟思想的四樑八柱。

而相比於19大之後的2017年,當前的中國經濟顯然面臨着較大的下行壓力,這也是為何今年大會後黨中央持續出臺了一系列利好經濟的政策舉措(圖1)。鑑於2023年是國務院新老更替後的履新元年,我們認為在本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大力發展經濟將成為2023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穩經濟的重頭戲即將拉開。

在展望本次會議時,首先要關注的是通稿的篇章結構,我們預計本次會議將繼續把當前及明年總體形勢的判斷提至第一部分。

經濟工作會議的通稿慣常分為四大部分:以2021年為例,第一部分是回顧總結,第二部分是下一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第三部分是對於一些經濟問題的正確認識,比如去年會議對共同富裕、資本「紅綠燈」、保供、重大風險防範及雙碳這五個領域進行了重新梳理,第四部分是政府工作的部署和凝聚共識。

在去年的會議上,往年放在第二部分對當前及下一年總體形勢判斷被提到了第一部分,這種靠前陳述對當前和明年形勢尤其是壓力方面的看法,我們預計今年將再次呈現,以表明中央對當前經濟困難的重視,從而繼續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下穩中求進。

此外,與往年相比,2021年會議通稿中「糾正認識」的部分是額外增加和拓展的,而其中提及的五個問題在今年都有或多或少的改善。因此本月的會議,這一部分的內容值得關注,如果繼續保留而且出現防疫相關的內容,那麼政策優化的不確定性會大幅下降。

我們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的目標可能設定在5%左右。

今年中國經濟受到疫情衝擊和地產下行的雙重影響,我們預計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速在3%左右,與去年經濟工作會議設定的5.5%左右的增速目標有一定距離。這是否意味着2023年的經濟增速目標將大幅下調?

我們並不這麼認為:一是從歷史來看,除了2020年初突發的新冠疫情導致政府取消了經濟增速目標,其餘歷年經濟下行週期中政府對經濟增速目標的下調都沒有超過0.5個百分點(圖3);二是明年經濟增長存在今年基數低的有利條件,而隨着房地產和防疫政策持續的優化調整,根據我們的計算,如果額外的政策加碼達到2.7萬億左右,是可以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速的。

我們預計2023年中國赤字率目標在3%至3.2%,財政發力需要特別國債等工具的支持。

宏觀政策往往在經濟工作部署中居於首位,考慮到2023年較大的穩增長壓力,貨幣政策保持寬鬆的方向不變,「合理充裕」依舊是重要的關鍵詞。不過,我們在之前的報告中也提及,2023年穩經濟的抓手依舊是政府主導的支出,尤其是基建以及由重大項目引導的製造業投資。

出於財政可持續性的考慮,2023年政府赤字率可能在3%至3.2%左右,根據我們的測算,如果專項債的發行量能夠維持在4萬億,2023年基建增速約為4.6%至5.2%,則整體經濟距離5%的缺口將擴大至3.1至3.4萬億元。若要發揮更大的穩經濟作用,則需要使用額外的財政工具,例如發行特別國債,更加積極地動用政策性金融工具、PSL等準財政工具。

考慮到近期疫情防控政策的轉向,防疫相關的表述將備受關注。

除了可能出現在我們上面所説的「糾正認識」的部分(這部分也有可能在2023年不會出現)外,防疫相關的內容最有可能出現在明年工作思路和部署(第二部分)和凝聚共識(第四部分)兩個部分

前者在於為防疫和經濟工作的關係進行定調,參考去年會議內容以及今年政治局常委會的相關論調(圖4),我們認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防疫更加強調科學精準會是重要內容;後者在於統一各級領導幹部的思想,做好常態化防疫工作,既避免「層層加碼」、「一刀切」,也要避免「躺平」。

產業政策方面,我們預計將更注重質的「有效」提升。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而今年大會報告的表述為「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措辭從「穩步」變為「有效」,我們預計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延續這一基調。這也體現在了大會後出臺的產業政策上,包括對於完善制度建設、促進創新和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視,例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設、助力專精特新企業的創新發展(表1)。

10月,科技部印發《「十四五」技術要素市場專項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技術要素市場制度體系基本完備,互聯互通的技術要素交易網絡基本建成,技術要素市場服務體系協同高效,技術要素市場化配置成效大幅提升。

安全作為今年大會的關鍵詞,如何做到統籌發展和安全?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交上第一份官方答卷。而對於投資者來説,最關心的莫過於穩增長和安全的政策基調對投資有何啟示?

結合大會及「十四五」規劃,我們對科技、生物、能源、糧食和產業鏈這五大領域的政策進行了梳理,如表2所示,穩經濟和安全下的投資主線聚焦信創、半導體、醫藥。我們認為核心關注點有三個:

一是提升我國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領域。

「十四五」規劃提出了將「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作為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集中優勢資源攻關「新發突發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防控、醫藥和醫療設備、關鍵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礎材料、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

二是涉及基本民生保障和糧食能源保供的領域。

總書記2020年6月2日在座談會上指出,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是國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生物安全被納入國家安全體系,醫療設備、醫療研發等領域前景向好。此外,保障民生的糧食和能源安全領域也值得關注,涉及儲能、種植業等產業。

三是產業鏈韌性的相關領域。

總書記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財經委第七次會議上指出,要着力打造自主、安全的產業鏈、供應鏈,力爭重要產品和供應渠道都至少有一個替代來源,形成必要的產業備份系統。「十四五」規劃指出,鞏固提升高鐵、電力裝備、新能源、船舶等領域全產業鏈競爭力,從符合未來產業變革方向的整機產品入手打造戰略性全局性產業鏈。數字經濟、信創、電力設備、新能源等行業有望迎來政策紅利。

編輯/phoebe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