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全国土拍“扎堆​”!多数城市热度下滑 ,热点城市民企拿地意愿回升

全國土拍“扎堆​”!多數城市熱度下滑 ,熱點城市民企拿地意願回升

券商中國 ·  2022/10/01 23:50

重點城市土拍迎來高峯。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從9月23日到29日,僅6天就有7個城市「扎堆」完成了年內第三輪集中土拍,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深圳三個一線城市。截至9月29日,已經有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蘇州、武漢、青島、廈門、無錫、福州、寧波等11個城市完成第三輪集中土拍。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各城市成交結果來看,城市間土拍熱度冷熱不均,城市內部也分化明顯,除北京、杭州土拍熱度較第二輪稍有升温外,多數城市熱度有所下滑;除北京、寧波平均溢價率較第二輪提高外,其他城市均有所降低,但這些城市的共同特徵是拿地企業仍以國央企和地方平臺公司為主。另外,熱點城市民企拿地意願回升。

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樓市下行壓力仍大,市場投資信心也較為低迷,受此影響,預計四季度土拍熱度也將會延續低位運行,國央企拿地佔比有進一步提升的趨勢。

多數城市熱度下滑,熱點城市熱門地塊受追捧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各地土拍結果來看,北京第三輪土拍熱度較上一輪稍有升温,杭州延續了前兩輪的熱度,寧波、福州保持平穩,而深圳、上海、蘇州、武漢、青島、無錫、廈門則熱度有所下滑。

券商中國記者根據中指院的數據統計,在已完成今年第三輪集中土拍的11個城市中,土地出讓金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上海(1053.8億元)、北京(500.29億元)、杭州(430億元);平均溢價率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北京(6.06%)、杭州(5.13%)、寧波(4.72%);除北京、寧波平均溢價率較第二輪提高外,其他城市均有所降低。

從溢價率最高的北京來看,成交的18宗地塊中,有10宗底價成交,有8宗地溢價成交,平均溢價率達到6.06%,較第二輪上漲0.71個百分點,市場稍有升温。其中,海淀區永豐、豐臺區造甲村等熱門地塊競爭激烈,溢價率均達到15%,海淀區永豐0013號地更是達到地價和競現房面積「雙觸頂」。

同樣表現搶眼的杭州,成交的19宗涉宅用地中,有8宗競價達到中止價進入「一次報價」階段,佔比達42.1%,比第二輪擴大15.4個百分點,另有2宗溢價成交,平均溢價率5.13%,延續了前兩輪的熱度。

9月29日收官的寧波土拍,平均溢價率達到4.72%。10宗成交地塊中,溢價成交的4宗地裏有3宗觸頂,最熱地塊有9家房企競爭,最終經過58輪報價達到上限價格30.71億元,競價時間超過兩個小時,由寧波東投搖號競得。熱門地塊仍是房企的主要攻略對象。

同日福州第三輪土拍也平穩收官,15宗涉宅用地攬金121億元,其中,四城區11宗地吸引50家競買人蔘與角逐,最熱的鼓樓區舊改項目地塊就有42家競買人蔘與競價,進入搖號環節的還有40家房企,最終保利搖號競得該地塊。

作為今年土地市場熱度最高的城市,深圳第三輪土拍熱度較前兩輪有明顯下滑。9月28日7 宗宅地有1宗流拍,其餘6宗成交地塊中,有4宗底價成交,2宗達到地價上限成交,整體溢價率為3.94%,較第二輪大幅下降5.39個百分點。

同樣是一線城市的上海,雖然收金創新高,但熱度也較上一輪出現下滑。9月27日35宗涉宅地塊收金達到1053.8億元,但是底價成交地塊多達24宗,佔比接近7成。另外,達到中止價進入「一次報價」階段的有8宗,較前一輪有所減少;平均溢價率2.27%,較前一輪也有所降低。

另外,青島、武漢、蘇州,與8月底完成第三輪土拍的無錫、廈門,市場熱度均有降温。其中,青島成交的30宗地中,僅1宗觸頂、1宗溢價,其餘28宗均底價成交,另有3宗流拍;武漢在核心區有多宗優質土地推出的背景下,仍僅有1宗地觸頂搖號,其餘地塊多底價成交,平均溢價率降至0.1%;蘇州9宗地中有5宗溢價成交,平均溢價率2.15%;無錫11宗涉宅用地全部底價成交;廈門6宗地全部以超低溢價或底價成交,平均溢價率僅為0.2%,創下廈門集中土拍以來的新低。

對於多數城市土拍熱度較第二輪下滑的主要原因,中指研究院土地事業部負責人張凱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受到期房延期交付的擔憂、房價上漲預期轉弱、居民收入預期悲觀的影響,還包括今年第三輪供地大部分無法在今年年底前開盤貢獻銷售業績,因此企業拿地積極性有所下降。

不僅各城市間土拍熱度冷熱不均,城市內部各板塊熱度也分化明顯。

克而瑞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楊科偉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冷熱分化成為各城市土拍的普遍特徵,周邊庫存壓力低、流速快的價值板塊受到房企青睞,素質相對一般或周邊住宅去化困難的板塊則須依靠本地國企託底或直接遭遇流拍。由此可見,在盈利空間普遍上升的背景下,房企拿地更加看重項目的銷售預期。

「而當前樓市下行壓力仍大,市場投資信心也較為低迷,受此影響,預計四季度土拍熱度也將會延續低位運行。」楊科偉對券商中國記者説,與此同時,因多數城市集中供地變為四批次,下一季度城市土拍「撞期」的可能性更高,由此會導致城市之間甚至地塊之間的土拍熱度分化也更加顯著。

熱點城市本地民企發力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第三輪集中土拍的拿地企業來看,共同特徵是仍以國央企和地方平臺公司為主。

這種特徵在一線城市表現突出,以9月28日剛剛收官的深圳土拍為例,成交的6宗地中,有5宗被國央企包攬。其中,深鐵斥資60.4億元獨攬3宗,招商蛇口、華潤各獲1宗,只有1宗被本地民企競得。

雖然最終拿地企業仍以國央企為主力,但是從深圳第三輪土拍的報名情況看,民企參與度在提高。深圳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表示,第三輪土拍民企參與競買佔比達27%,民企參與競買的意願較強烈,龍華區地塊參與搖號的9家企業中過半數企業為民企。

北京拿地的主力也集中於國央企,熱門地塊的競爭多在國央企間展開,其中,中海斥資近150億元拿下三宗熱門地塊,成為本輪拿地大户。18宗地成交地塊中,僅1宗被民企龍湖競得,其餘拿地企業均為國央企和地方平臺公司。

上海35宗成交地塊中,有26宗被保利、招商等國央企和城投類公司收入囊中,佔比高達74%。

另外,武漢則以本土國資託底,國資企業拿地金額佔到總成交金額近9成;青島成交的30宗地塊中,有22宗地塊背後有城投類公司的參與;福州成交的15宗地塊中,除一宗被保利競得,其他多數被本土國企包攬。

值得注意的是,蘇州、無錫等城市最終拿地的雖也以地方國資為主導,但是本地民企參與度顯著提升。

而民企參與度最高的是杭州,成交的19宗地中,除了招商蛇口、保利、華潤以及託底的之江城投和杭州地鐵外,其他地塊均由杭州本土民企收入囊中,佔比超過50%。其中,杭州本土兩大品牌房企表現活躍,綠城以總價80.9億元奪得兩宗地,濱江以總價69.1億元斬獲3宗熱門地塊。本土中小民企表現也比較積極,坤和、中豪、聖奧、傑立等均有拿地。

張凱認為,國央企對土拍規則調整適應性更強,同時得益於此前部分項目去化達到預期,國央企率先積極展開拿地,第三輪集中土拍國央企拿地佔比有進一步提升的趨勢。

編輯/lydia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