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事件:2022 年8 月18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半年度报告,公司营业收入3.6亿元,同比减少1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9 亿元,同比减少26.0%。若不计提股份支付费用,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9%。
商用车销量下滑下公司收入承压,产品结构变化导致利润率提升。公司上半年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为国六排放的商用车销量大幅下降,根据中汽协,2022H1 中国商用车销量同比下降41.1%,对公司收入产生影响。2022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3.0%、16.2%,同比分别提升13.5pct、下降2.4pct。若不计提股份支付费用,净利率为25.3%,同比提升6.7pct。公司毛利率的同比大幅提升,主要源于高毛利率的ECU 产品(国四、国五)销量提升,产品结构出现变化。
发展黄金窗口期,持续高研发投入强化卡位优势。上半年公司GDI 乘用车、混动乘用车以及电动车VCU 和MCU 项目增长,研发人员从年初的428人增加至598 人(2021H1 为338 人,同比增长76.9%),不考虑股权激励摊销的研发费用为0.59 亿元,同比增长71.2%,而上半年约0.31 亿元的股权激励摊销中有0.27 亿元为研发摊销,占比极高。电控系统项目需要大量研发及标定人员,在当前新能源产业的黄金发展窗口中,公司的强研发投入力度有望强化卡位优势,不断拓宽护城河。
新增车型定点及研发项目顺利,混动市场加速成长。根据中汽协,上半年中国插电混动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9 倍,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2 倍,混动车市场加速公司成长。根据公司公告:(1)混动平台中新增两款量产增程车型项目;此外新增一个前置前驱P1+P3 乘用车混动项目。(2)MCU 平台,完成多款纯电车型整车公告,部分车型已逐步开始量产;应用于前置前驱的P1P3 架构双电机控制器完成A 样开发并在国内知名品牌主机厂搭载。(3)GDI 平台,已完成燃油车、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软硬件基础平台的开发,进行标定、实验中。公司陆续获得多家造车新势力和一线自主品牌的乘用车项目定点;同时,原先定点的乘用车企业从一款车型陆续扩展至多款车型。
投资建议:公司在汽车EMS 市场具有卡位优势,高技术壁垒和客户粘性带来高进入壁垒,赛道市场空间广阔,竞争格局边际向好,短中长三个维度的成长驱动力强劲、清晰。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分别实现收入11.63、18.66、27.22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31、3.62、5.56 亿元,对应当前PE估值分别为37x、24x、15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技术迭代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车发展不及预期风险;上游芯片供应紧张风险;宏观经济形势下行风险;疫情反复风险。
核心觀點
事件:2022 年8 月18 日公司發佈2022 年半年度報告,公司營業收入3.6億元,同比減少15.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59 億元,同比減少26.0%。若不計提股份支付費用,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7.9%。
商用車銷量下滑下公司收入承壓,產品結構變化導致利潤率提升。公司上半年收入減少的主要原因爲國六排放的商用車銷量大幅下降,根據中汽協,2022H1 中國商用車銷量同比下降41.1%,對公司收入產生影響。2022H1公司毛利率、淨利率分別爲43.0%、16.2%,同比分別提升13.5pct、下降2.4pct。若不計提股份支付費用,淨利率爲25.3%,同比提升6.7pct。公司毛利率的同比大幅提升,主要源於高毛利率的ECU 產品(國四、國五)銷量提升,產品結構出現變化。
發展黃金窗口期,持續高研發投入強化卡位優勢。上半年公司GDI 乘用車、混動乘用車以及電動車VCU 和MCU 項目增長,研發人員從年初的428人增加至598 人(2021H1 爲338 人,同比增長76.9%),不考慮股權激勵攤銷的研發費用爲0.59 億元,同比增長71.2%,而上半年約0.31 億元的股權激勵攤銷中有0.27 億元爲研發攤銷,佔比極高。電控系統項目需要大量研發及標定人員,在當前新能源產業的黃金髮展窗口中,公司的強研發投入力度有望強化卡位優勢,不斷拓寬護城河。
新增車型定點及研發項目順利,混動市場加速成長。根據中汽協,上半年中國插電混動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9 倍,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2 倍,混動車市場加速公司成長。根據公司公告:(1)混動平臺中新增兩款量產增程車型項目;此外新增一個前置前驅P1+P3 乘用車混動項目。(2)MCU 平臺,完成多款純電車型整車公告,部分車型已逐步開始量產;應用於前置前驅的P1P3 架構雙電機控制器完成A 樣開發並在國內知名品牌主機廠搭載。(3)GDI 平臺,已完成燃油車、增程式混合動力車型軟硬件基礎平臺的開發,進行標定、實驗中。公司陸續獲得多家造車新勢力和一線自主品牌的乘用車項目定點;同時,原先定點的乘用車企業從一款車型陸續擴展至多款車型。
投資建議:公司在汽車EMS 市場具有卡位優勢,高技術壁壘和客戶粘性帶來高進入壁壘,賽道市場空間廣闊,競爭格局邊際向好,短中長三個維度的成長驅動力強勁、清晰。我們預計公司2022-2024 年分別實現收入11.63、18.66、27.22 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2.31、3.62、5.56 億元,對應當前PE估值分別爲37x、24x、15x,維持“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產品技術迭代不及預期風險;新能源車發展不及預期風險;上游芯片供應緊張風險;宏觀經濟形勢下行風險;疫情反覆風險。
評論(0)
請選擇舉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