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德国制造”难保?扛不住能源风暴 德国工业或将“搬家”

“德國製造”難保?扛不住能源風暴 德國工業或將“搬家”

華爾街見聞 ·  2022/08/19 20:02

歐洲的工業中心地區可能面臨着潛在的“搬家”風險,因爲德國的汽車零部件、化學制品和鋼鐵製造商越來越難以承受幾乎每天都在創新高的電價。

德國電力和天然氣價格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裏就翻了一倍還多,德國基準負荷電力價格週四一路飆升至了每兆瓦時逾540歐元,而兩年前這一數字還僅僅是40歐元。

BIW isolerstoffe GmbH是一家爲汽車、航空航天和家電行業生產硅樹脂部件的公司,其首席執行官Ralf Stoffels表示:

“這裏的能源通脹比其他地方要嚴重得多,我擔心德國經濟會逐漸走向去工業化。”

德國的發電廠和工廠嚴重依賴於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但在俄羅斯削減輸歐天然氣流量後,該國想要維持電力供應和企業運轉,顯然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

事實上,能源價格高企導致臨時停產的情況以前也在德國出現過,去年12月和今年3月該國化肥和鋼鐵產量就曾受到限制,但眼下的局面顯然更爲險峻。

週四,作爲歐洲基準的TTF荷蘭天然氣期貨價格再度創下了241歐元/兆瓦時的歷史新高,比往年同期水平高出了約11倍。

“德國製造”難保

有證據表明,德國的工業地位正在下滑。據牛津經濟研究院援引的政府數據顯示,今年前六個月,德國化學品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約27%。與此同時,化學制品的產量則出現下滑,6月份的產量比去年12月份下降了近8%。

IMF上個月表示,由於工業領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較高,今年德國經濟表現將在七國集團中墊底。

雖然德國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家庭面臨的成本上漲,但企業仍無法免受能源價格飆升的影響,許多企業試圖把上漲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甚至乾脆關門大吉。

由於能源成本高昂,包裝公司Delkeskamp Verpackungswerke GmbH計劃關閉德國北部城市諾特魯普(Nortrup)的一家造紙廠,70名工人將因此面臨裁員。

歐洲最大的銅生產商、總部位於漢堡的Aurubis AG公司首席執行官Roland Harings在8月5日表示,該公司旨在儘量減少天然氣的使用,並將電力成本轉嫁給客戶。

全球第二大化學品生產商Evonik Industries AG目前正通過使用液化石油氣和煤炭,替代其在德國40%的天然氣用量,並通過提價將一些增加的成本轉嫁給客戶。

據媒體,該公司發言人Matthias Ruch說:“價格給許多能源密集型企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它們在國際上展開競爭。”但他表示,該公司並未設想過搬遷的事宜。

糖業巨頭Suedzucker AG的一位發言人通過電子郵件寫道,針對俄羅斯完全切斷對德國的天然氣供應的極端假設,該公司已制定了應急能源計劃。

寶馬也正在加緊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能源短缺。這家總部位於慕尼黑的汽車製造商在德國和奧地利的工廠中運行着37座燃氣發電廠,主要用於供熱和發電,該公司正在考慮改用當地公用事業設施。

歐洲頂尖智庫Bruegel的高級研究員Simone Tagliapietra表示,能源價格的長期上漲可能最終會改變歐洲大陸的經濟格局。

他表示:

“一些行業將面臨嚴重壓力,並將不得不重新考慮在歐洲的生產。”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