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龙头。公司成立于2005 年,2008 年实现机械式节气门电控系统批量销售,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公司产品矩阵逐渐完善,产品包括发动机管理系统、纯电动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以及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
商用车EMS 充分受益于排放标准升级。2020 年7 月1 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第六阶段GB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标志着我国汽车标准全面进入国六时代,基本实现与欧美发达国家接轨。按照国家规定,国六a 阶段于2020 年7 月1 日全面实施,而国六b阶段将在2023 年7 月1 日全面实施。受汽车排放法规的影响,公司汽车EMS产品和技术逐渐由国四、 国五向国六演进,国六系列产品销量实现快速增长。
乘用车EMS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我国主流乘用车EMS 市场长期由国外厂商垄断,随着部分跨国EMS 企业退出中国市场或竞争力下降,公司有望成为众多主机厂的B 点甚至A 点供应商。自2019 年7 月1 日,公司有大量国六车型投放市场,软件程序及硬件版本快速迭代,反映故障率的指标PPM 值快速下降,在市场上逐步树立了自主品牌的质量口碑。国外企业的退出与公司本身的快速发展将加快公司抢夺乘用车的存量市场。
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带来新的增量。受益于“双碳”政策,新能源车近年来在我国快速发展。公司自2011 年开始研发增程式电动车控制技术,经过多轮预研和产品开发,掌握增程式电动车的关键控制技术。随着新能源车在我国的持续发展,公司在新能源车领域尤其在混动汽车领域将大有作为。
盈利预测和估值。我们根据公司产能扩张和市场需求情况,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收分别为13.02、18.80、27.56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6.0%、44.4%、46.6%,毛利率分别为34.2%、34.4%、34.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8、3.67、5.21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0.6%、47.7%、41.9%。预计公司2022-2024 年PE 分别为30.45,20.61,14.53,低于可比公司,考虑到公司在乘用车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巨大的发展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商用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风险;芯片短缺风险。
國產汽車動力電子控制系統龍頭。公司成立於2005 年,2008 年實現機械式節氣門電控系統批量銷售,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公司產品矩陣逐漸完善,產品包括髮動機管理系統、純電動汽車動力電子控制系統以及混合動力汽車動力電子控制系統。
商用車EMS 充分受益於排放標準升級。2020 年7 月1 日,生態環境部公佈第六階段GB18352.6-2016《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標誌着我國汽車標準全面進入國六時代,基本實現與歐美髮達國家接軌。按照國家規定,國六a 階段於2020 年7 月1 日全面實施,而國六b階段將在2023 年7 月1 日全面實施。受汽車排放法規的影響,公司汽車EMS產品和技術逐漸由國四、 國五向國六演進,國六系列產品銷量實現快速增長。
乘用車EMS 國產替代空間廣闊。我國主流乘用車EMS 市場長期由國外廠商壟斷,隨着部分跨國EMS 企業退出中國市場或競爭力下降,公司有望成爲衆多主機廠的B 點甚至A 點供應商。自2019 年7 月1 日,公司有大量國六車型投放市場,軟體程序及硬件版本快速迭代,反映故障率的指標PPM 值快速下降,在市場上逐步樹立了自主品牌的質量口碑。國外企業的退出與公司本身的快速發展將加快公司搶奪乘用車的存量市場。
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帶來新的增量。受益於「雙碳」政策,新能源車近年來在我國快速發展。公司自2011 年開始研發增程式電動車控制技術,經過多輪預研和產品開發,掌握增程式電動車的關鍵控制技術。隨着新能源車在我國的持續發展,公司在新能源車領域尤其在混動汽車領域將大有作爲。
盈利預測和估值。我們根據公司產能擴張和市場需求情況,預計公司2022-2024 年營收分別爲13.02、18.80、27.56 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爲56.0%、44.4%、46.6%,毛利率分別爲34.2%、34.4%、34.6%,歸母凈利潤分別爲2.48、3.67、5.21 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爲80.6%、47.7%、41.9%。預計公司2022-2024 年PE 分別爲30.45,20.61,14.53,低於可比公司,考慮到公司在乘用車以及新能源汽車領域巨大的發展空間,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因素:商用車銷量不及預期風險;新產品拓展不及預期風險;芯片短缺風險。
評論(0)
請選擇舉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