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医药板块可以“抄底”了吗?头部资管机构、券商都发话了

醫藥板塊可以“抄底”了嗎?頭部資管機構、券商都發話了

富途資訊 ·  2022/06/01 17:36

醫藥生物,一個被視為朝陽的行業,在二級市場曾經誕生過多隻十倍股。頭部企業因為業績持續高增長而被諸多機構投資者看好。但進入2022年,醫藥生物板塊的表現卻令眾多投資者失望——從 2021 年中旬算起,醫藥已經調整了11 個月了。

在今年獨特的大環境下,醫藥更是被市場貼上了「認知偏差」的標籤,一直在「交易中長期悲觀認知預期」。

展望未來 ,醫藥股還有機會嗎?現在是加倉的好時機嗎?

對於上述問題,本文整理了券商和專業機構的最新觀點,以幫助投資者進行判斷。

咱們往下看。

一、階段性業績是王道

國盛證券分析師稱,過去 4-5 年是醫藥牛市,投資更重視「選好主線賽道的頭部公司後享受估值擴張」, 2021 年下半年到2022 年是醫藥牛市離去的過程,更重視「估值消化狀態下的個股性價比」。

政策是幹擾項不是決定項,長期看需求釋放和跳躍式老齡化之後的確定性比較優勢。長期的 戰略思路不變:醫藥科技升級、醫藥消費升級、醫藥製造升級、醫藥模式升級等。

要清晰認知,目前已進入業績真空期,因疫情影響,今年業績不能線性推導,需仔細評估,估值體系也不能簡單以 過去三年牛市來簡單對比,階段性業績還是王道,繼續自下而上尋求結構機會。

二、港股醫藥機會將來自於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

前海開源基金投資副總監、基金經理範潔表示,從目前的估值水平來看,醫藥板塊大部分龍頭企業的估值水平已經回到一個相對合理的區間,具備配置價值了,消費的部分龍頭企業大致的情況也類似。我個人認為消費2022年的表現大概率是結構性行情,醫藥板塊2022年的表現會好於2021年,同時投資方面會趨於分散,更多的是個股而非板塊式的行情來表現。

港股裏面有比較多的優質的醫藥企業,2021年受市場情緒和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影響,港股醫藥市場2021年下跌也很多,現在來看可能下跌過程中市場的悲觀預期已經反映的比較充分了。2022年港股的醫藥板塊,我認為機會主要還是來自於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方面,當然這需要對個股進行深度的研究。

創金合信醫療保健基金經理皮勁鬆在一季度末的採訪中表示,主要看好疫苗、醫療器械、創新藥及相關產業鏈。看好疫苗,主要是因為重點疫苗公司都處在大品種放量階段,利潤快速釋放;看好醫療器械是由於國內醫療器械研發製造能力顯著提升,在市場擴容和進口替代雙重推動下,發展速度很快;國內創新藥佔比偏低,扶持政策多。

三、mRNA賽道仍是有潛力的方向

此外,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經兩年時間。疫情如何影響醫藥生物行業的長期價值?哪些細分板塊會長期受益?哪些板塊的爆發只會是曇花一現?後疫情時代,頭部機構更看好哪些類型的公司?

對此,基石資本投資副總裁嚴濤表示,新冠疫情直接受益較大的板塊有IVD(In Vitro Dagnostic products,體外診斷產品)、疫苗$默沙東(MRK.US)$$葛蘭素史克(GSK.US)$、小分子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定製研發生產機構)等。

長期來看,新冠帶來的額外訂單、收入會減少和消失。IVD企業、小分子CDMO企業需要利用所獲資金,進行業務類型、區域等方面的擴展,消化高估值、保持業績增長;疫苗板塊的mRNA這個新賽道在國內快速發展,儘管面臨技術、安全性、應用領域拓展等方面挑戰,仍然是很有潛力的方向。

新冠除了對業務的直接影響,也重塑了供應鏈。疫情期間國外供應商受到較大影響,企業尋求國產化替代,給IVD、疫苗等行業的上游帶來了發展機遇。如果相關企業能夠藉助機遇,實現更多關鍵技術上的追趕和超越,未來前景可期。

資料顯示,基石資本目前管理規模超過600億元,先後成功投資了邁瑞醫療、新產業、凱萊英、華大智造等知名醫藥生物和醫療器械企業。

四、總結

綜上所述,結合多家機構的觀點來看,醫藥板塊2022年的表現會好於2021年,機會主要將自於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方面。以此同時,疫苗$默沙東(MRK.US)$板塊的mRNA$Moderna(MRNA.US)$賽道值得關注,是很有潛力的方向。

編輯:sabrina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