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观点 | 如何看待本轮基建的力度,关注哪些投资方向?

觀點 | 如何看待本輪基建的力度,關注哪些投資方向?

明晰筆談 ·  2022/05/12 12:09

來源:明晰筆談

作者:明明債券研究團隊

核心觀點

近期召開的中央財經委第十一次會議和政治局會議,進一步確認了基建將成為今年穩增長的主線邏輯。隨着上半年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發力,下半年城投融資邊際改善+低基數效應,預計全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衝擊10%。基建發力的方向關注:①專項債重點投向的領域——交通、市政和產業園區;②水利投資短期彈性大,全年空間相對有限;③新能源和電力系統;④數字基礎設施可能是長期彈性最大的方向。

近期的兩個重磅會議凸顯了基建在今年中國經濟中的重要地位。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研究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問題。會議論述了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意義,着重提到五大領域。隨後,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要全力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強化土地、用能、環評等保障,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並放在了通稿中較為靠前的位置。考慮到當前國內所處的內外部經濟環境,基建發力成為今年穩增長政策最核心的抓手。

上半年基建投資有望保持10%以上的高增速。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地方政府新增債發行量同比大幅多增2.1萬億,用於基建的比例提升到68%。

如果從地方新增債(一般債+專項債)口徑去估算,從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投向基建的新增債同比多增了接近1.9萬億。一季度基建投資增速突破10%已經很好地驗證了這一點,專項債的大額增量彌補了城投融資的缺口。儘管4月疫情可能會拖慢單月基建的投資節奏,但隨着5-6月國內疫情逐漸好轉,從資金的角度來看,上半年基建投資保持10%以上的增速是大概率事件。

城投融資邊際放鬆+低基數是下半年基建的支撐,下半年基建投資也有望衝擊10%的增速水平。過去幾年城投的融資約束確實是基建投資最大的阻礙。這一現象在去年年中的15號文之後,三季度愈發凸顯——儘管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不小,但基建投資幾乎零增長(兩年平均)。據我們估算,去年15號文出臺後的一個季度內基建投資中來自城投的資金月均同比減少超過1500億元。

但是,從央行「23條」到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對於城投的表述發生了邊際變化,今年城投融資或將進入相對寬鬆的週期。如果假設今年下半年廣義城投的基建融資增量能夠回到2020年下半年的水平,那麼下半年的基建投資增速也有望衝擊10%。

今年基建投資新老結合,幾大重點方向:

第一,專項債的重點投向:交通、市政和產業園區。專項債投向的三大領域中,去年四季度以來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的發債規模佔比都是擴張的,而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佔比在下降。這也符合國務院近期發佈的《關於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從專項債的視角來看,我們認為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有可能是今年彈性比較大的方向。

第二,水利投資短期彈性大,全年空間相對有限。年初國常會曾明確要求對列入規劃、條件具備的項目要簡化相關手續,特別是前期已論證多年的重大水利項目要推動抓緊實施。據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介紹,2022年預計可完成水利相關投資約8000億元。8000億的水利投資對應5.6%的年增速,雖然增速不高,但節奏前置——今年一季度水利投資同比增長10%。

第三,新能源和電力系統投資正當時。《「十四五」現代能源規劃體系》目標對應的發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速需達到6.4%,要達到雙碳目標,還需加快提升新能源佔比。隨着全國用電量及最高用電負荷的較快增長,對電力保供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預計光伏、風電等新能源投資和電網投資有望維持較高增速水平。

第四,數字基礎設施可能是長期彈性最大的方向。政府高度重視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的發展。從「十四五」數字經濟預期發展指標來看,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8%,「十四五」規劃中提出預計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提高到10%,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接近翻倍,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提升2倍。《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要求,2023年底全國數據中心機架規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這意味着數字基礎設施領域的長期投資增速可能需要超過其他領域。

風險因素:國內疫情的不確定性;信用風險事件;城投融資政策的變化。

編輯/irisz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