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4 月14 日,公司发布2021 年年报及2022 年一季报,2021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9 亿,同比增长65.5%,归母净利润0.25 亿,2021 年实现扭亏,毛利率8.83%;2022 年Q1 实现营业收入5.71 亿,同比增长38%,归母净利润0.06 亿,同比下降约12%,毛利率10.37%。
一季度扣非后扭亏,盈利能力改善可期。2021 年Q4 单季度公司实现收入5.89 亿元,同比增长48%,毛利率为5.6%,受到2021 年原材料大幅上涨影响,全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45 亿元。2022 年Q1 业绩同比下滑原因包括:1)受疫情影响,深圳、上海等地的子公司停产,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业绩短期承压;2)硅钢片、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2022 年初公司已经调整售价,部分原材料价格影响已经传导,但是Q1 原材料价格上涨仍影响盈利,价格传导存在滞后。
2022 年Q1 公司毛利率环比2021 年Q4 提升约4.8 个百分点,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实现盈利。公司盈利能力改善:1)公司驱动电机产品价格提高,传导部分上涨的原材料成本;2)产品结构改善,公司从A00 级车型逐步拓展到新势力车企的中高端车型扁线电机产品,价值量改善明显;3)规模效应逐步体现,成本有望持续优化。综合来看,公司的毛利率随着上述变化的逐步兑现,有望改善到15%-20%的区间内,盈利能力的边际改善有望逐步体现。
驱动电机持续扩产,传统业务稳中有升。1)驱动电机业务:根据公司公告,目前公司产能约85 万台,其中圆线电机约70 万台,扁线电机约15 万台,公司拟定增募资10 亿元,扩产180 万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产能,公司已经开始新一轮扩产的前期工作,预计在未来2-3 年内加速落地。根据公告,公司将积极拓展其他客户,并逐步为新增客户匹配新的产能,预计2025 年公司年产能有望超过400 万套,营收有望持续高增长。2)传统业务:公司缝纫电机客户结构以国际龙头为主,收入和盈利能力稳定,产能逐步转移至越南,成本进一步优化;电动工具电机和雨刮器电机等微特电机,新客户加速拓展中,收入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汽车电子业务短期受到上海疫情扰动,中长期受益于国六产品订单,收入和盈利能力均有望改善;智能控制器一季度受到深圳疫情影响,短期盈利盈利能力承压,中长期随着公司核心客户科沃斯、伊莱克斯等头部企业的出货量而稳定增长。
积极拓展新客户,产品走向高端市场。2021 年,公司整体的出货量约45 万台,其中接近80%为上汽通用五菱的A00 级车型的驱动电机,贡献收入接近4 亿元,小鹏贡献收入约3 亿元。公司现有核心客户包括小鹏、蔚来、长城、吉利和上汽通用五菱等,2022-2023 年主要增量来自蔚来、小鹏和长城等核心客户。随着公司对现有客户的稳定供货,公司仍将持续拓展国内其他主要新势力车企、自主品牌客户以及部分国际客户,预计公司2022 年出货量可以达到100 万台左右。
我们认为,2022 年公司传统业务有望稳定增长,驱动电机业务有望实现量价利齐升的状态:1)公司进一步完善定价机制,上游铜、铝等原材料成本有望继续传导至下游;2)拓展新客户,产品配套车型高端化;3)公司持续扩产,产品放量在即。实现扭亏为盈后,量价齐升有望助力公司业绩未来持续高增长。
投资建议:由于一季度疫情影响,公司出现部分子公司停产以及下游客户停产情况,影响公司收入和业绩情况,故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27.98 亿元、45.33 亿元、77.07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8 亿元、2.81亿元、5.31 亿元,对应当前市值39 亿元,PE 分别为50、14、7 倍,维持“买入-A”
评级,6 个月目标价15 元/股。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能源销量不及预期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风险;扁线电机渗透不及预期风险。
事件:4 月14 日,公司發佈2021 年年報及2022 年一季報,2021 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8.9 億,同比增長65.5%,歸母淨利潤0.25 億,2021 年實現扭虧,毛利率8.83%;2022 年Q1 實現營業收入5.71 億,同比增長38%,歸母淨利潤0.06 億,同比下降約12%,毛利率10.37%。
一季度扣非後扭虧,盈利能力改善可期。2021 年Q4 單季度公司實現收入5.89 億元,同比增長48%,毛利率爲5.6%,受到2021 年原材料大幅上漲影響,全年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爲-1.45 億元。2022 年Q1 業績同比下滑原因包括:1)受疫情影響,深圳、上海等地的子公司停產,導致產能利用率下降,業績短期承壓;2)硅鋼片、銅、鋁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2022 年初公司已經調整售價,部分原材料價格影響已經傳導,但是Q1 原材料價格上漲仍影響盈利,價格傳導存在滯後。
2022 年Q1 公司毛利率環比2021 年Q4 提升約4.8 個百分點,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實現盈利。公司盈利能力改善:1)公司驅動電機產品價格提高,傳導部分上漲的原材料成本;2)產品結構改善,公司從A00 級車型逐步拓展到新勢力車企的中高端車型扁線電機產品,價值量改善明顯;3)規模效應逐步體現,成本有望持續優化。綜合來看,公司的毛利率隨着上述變化的逐步兌現,有望改善到15%-20%的區間內,盈利能力的邊際改善有望逐步體現。
驅動電機持續擴產,傳統業務穩中有升。1)驅動電機業務:根據公司公告,目前公司產能約85 萬台,其中圓線電機約70 萬台,扁線電機約15 萬台,公司擬定增募資10 億元,擴產180 萬臺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產能,公司已經開始新一輪擴產的前期工作,預計在未來2-3 年內加速落地。根據公告,公司將積極拓展其他客戶,並逐步爲新增客戶匹配新的產能,預計2025 年公司年產能有望超過400 萬套,營收有望持續高增長。2)傳統業務:公司縫紉電機客戶結構以國際龍頭爲主,收入和盈利能力穩定,產能逐步轉移至越南,成本進一步優化;電動工具電機和雨刮器電機等微特電機,新客戶加速拓展中,收入有望保持穩定增長;汽車電子業務短期受到上海疫情擾動,中長期受益於國六產品訂單,收入和盈利能力均有望改善;智能控制器一季度受到深圳疫情影響,短期盈利盈利能力承壓,中長期隨着公司核心客戶科沃斯、伊萊克斯等頭部企業的出貨量而穩定增長。
積極拓展新客戶,產品走向高端市場。2021 年,公司整體的出貨量約45 萬台,其中接近80%爲上汽通用五菱的A00 級車型的驅動電機,貢獻收入接近4 億元,小鵬貢獻收入約3 億元。公司現有核心客戶包括小鵬、蔚來、長城、吉利和上汽通用五菱等,2022-2023 年主要增量來自蔚來、小鵬和長城等核心客戶。隨着公司對現有客戶的穩定供貨,公司仍將持續拓展國內其他主要新勢力車企、自主品牌客戶以及部分國際客戶,預計公司2022 年出貨量可以達到100 萬台左右。
我們認爲,2022 年公司傳統業務有望穩定增長,驅動電機業務有望實現量價利齊升的狀態:1)公司進一步完善定價機制,上游銅、鋁等原材料成本有望繼續傳導至下游;2)拓展新客戶,產品配套車型高端化;3)公司持續擴產,產品放量在即。實現扭虧爲盈後,量價齊升有望助力公司業績未來持續高增長。
投資建議:由於一季度疫情影響,公司出現部分子公司停產以及下游客戶停產情況,影響公司收入和業績情況,故調整公司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22-2024 年收入分別爲27.98 億元、45.33 億元、77.07 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0.78 億元、2.81億元、5.31 億元,對應當前市值39 億元,PE 分別爲50、14、7 倍,維持「買入-A」
評級,6 個月目標價15 元/股。
風險提示: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新能源銷量不及預期風險;客戶拓展不及預期風險;扁線電機滲透不及預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