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新能源救不了欧洲

新能源救不了歐洲

Wind ·  2022/04/07 15:59

歐洲一直是擺脫石化能源,進軍新能源領域的「急先鋒」。但是2022年發生的事情表明,可再生新能源並不是讓歐洲「能源獨立」。

德國正在爲天然氣配給做準備。法國電網運營商要求消費者減少用電。在英國,最近的電價上漲導致數百萬家庭陷入當地一家智庫所稱的燃料壓力,引發了抗議活動。

而與此同時,新能源所需的關鍵金屬價格的飆升,以及實施可再生能源項目所需的時間,意味着歐洲正在轉向化石燃料來解決能源危機。目前,歐盟正計劃用進口液化天然氣、煤炭甚至燃料油取代俄羅斯的天然氣,用風能和太陽能替代相對少量的天然氣。

這個問題可以追溯到數年前,也表明歐洲各國政府預判有誤,認爲無論發生甚麼,俄羅斯總是會有天然氣供應。畢竟,即使在冷戰期間,俄羅斯也向歐洲國家輸送了數十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現在,情況不同了,這不僅僅是因爲俄烏衝突。

事實上,歐洲數年來一直在嘗試減少對石化燃料的依賴,不僅僅是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還包括所有其他傳統能源。歐盟近期還誇下海口稱,2022年可再生能源佔總用電量的37.5%,其中風能和水力發電佔可再生能源總產出的三分之二。

那麼,人們不禁要問,爲甚麼德國必須爲天然氣配給做好準備,而法國卻要求其公民減少用電?

俄國要求歐盟用盧布結算天然氣價格,這似乎只會增加歐洲各國政府放棄天然氣供應的願望。波羅的海三國已經宣佈從4月1日起停止購買俄羅斯天然氣。目前,他們正在使用天然氣儲備。後來,液化天然氣要麼抵達立陶宛的克萊佩達碼頭,要麼與波蘭互聯。立陶宛還呼籲歐盟其他國家效仿。有趣的是,波羅的海國家似乎沒有用風能和太陽能取代對天然氣的依賴。

年初,歐盟的環保主義智囊 Ember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可再生能源正在佔領天然氣能源的市場。「當政府和企業開始更認真地對待這一點時,這些時刻和範式發生了轉變。可再生能源是可用的,它們更便宜,而且它們可能變得更便宜,更具競爭力。可再生能源現在是一個機會,而不是成本。」

那麼現在爲甚麼又掙扎着搶天然氣呢?爲甚麼不真正加快建設新的風力發電廠和太陽能發電廠,向全世界展示歐洲可再生能源有多麼可靠呢?

新能源,當然有一系列棘手的問題,其中必然包括銅、鋼、多晶硅以及幾乎所有金屬和礦物商品的價格上漲。除此之外,建造這些設施需要時間,比轉換爲液化天然氣(如果有進口碼頭的話)或煤炭的時間要長。

簡而言之,歐盟各國現在做的事情是,依靠其他地區的煤炭和天然氣,來減少使用俄羅斯的煤炭和天然氣。說好的脫碳、用可再生能源呢?

根據德國《世界報》公佈的歐盟可再生能源計劃,歐盟將尋求用其他來源的液化天然氣,取代俄羅斯每年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消費量;用其他來源的管道天然氣,取代另外1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消費量。但這只是歐盟每年消費俄羅斯1550億立方米天然氣總量中的600億立方米。

歐盟行業和內部市場專員Thierry Breton表示,可以使用更多的煤炭來替代另外從俄羅斯進口的200億立方米天然氣。

歐盟這一系列的動作,顯得多麼的言行不合。此前,歐洲計劃在2030年之前關閉所有燃煤發電廠,以實現《巴黎協定》的減排目標。同樣的歐洲也在押注用燃油取代天然氣,以取代另外100億立方米的俄羅斯天然氣。

總體而言,歐盟委員會似乎計劃用其他化石燃料,取代俄羅斯一半以上的天然氣進口量。相比之下,風能和太陽能預計將貢獻約225億立方米的俄羅斯天然氣,其中100億立方米來自風能,125億立方米來自太陽能。對於一個立志在短時間內成爲地球上最環保的地區來說,這還遠遠不夠。

因此,隨着歐盟發現自己陷入了困境,能源供應和消費的現實正在重塑歐盟能源消費觀。如果它的計劃涉及如此多的化石燃料消耗,那麼化石燃料必須比風能和太陽能更容易、更快獲得,而且可能更便宜。既如此,那爲甚麼還要選擇可再生能源呢?

編輯/irisz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