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香港地产业新贵 资本策略(497)钟楚义决心挤身发展商巨头行列

香港地產業新貴 資本策略(497)鍾楚義決心擠身發展商巨頭行列

慧悦财经 ·  2018/05/30 16:06

mico chungçåçæå°çµæ曾被譽為「李澤楷左右手」的鐘楚義作為香港「刁王」之一,到底能否建立媲美恆基兆業地產(12)或新世界(17)的地產王國?

香港的地產市場一直由本地數家發展商巨頭所壟斷,市場相信他們的實力,甚至巨頭之間的排名是不可逆轉的。

然而這對於資本策略地產(497)主席鍾楚義而言卻不然。資本策略地產一直專注於重新發展商廈物業,近年涉足豪宅項目,公司迅速崛起,積極擠身地產發展商龍頭行列。

自鍾楚義於2004年買殼入主資本策略地產以來,資策的收入一直穩步攀升。2005年,資策的收入為3.68億港元(按當前利率計算為4,690萬美元),股東應佔溢利為7,100萬港元。2017年,資策的收入增至18.6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13.5億港元。2012年更是資策輝煌的一年,年收入達到32億港元,溢利17億港元。不過,這與巨頭們相比還有一段距離:新世界2017年收入達560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達76億港元。因此鍾楚義不會滿足於此,而是繼續努力逐步向香港頂級房地產開發商進發。

鍾楚義第一次接觸房地產行業,始於他的父親在1960年代創辦的小型地產開發公司。鍾楚義的父親從廣東省東部的潮州城市-汕頭移民至香港,而汕頭自古就是區內的商業中心。他的父親最初是藍領工人,及後創辦自己的工廠,最後開展房地產買賣事業、投身地產項目開發。

仰望他的父親

鍾楚義家境並不富裕,並沒有女傭或保姆,年輕時的鐘楚義經常會和父親一起視察地產項目和建築工地。而他的父親就在1967香港暴亂後,樓價大跌之時,投身房地產事業。

「地產已在我父親的血液之中,對我而言也是習以為常了」鍾楚義説,「當我逐漸長大的時候,我感覺到這就我的未來——你總會仰望和跟隨你的父親」

雖然父親會開車帶鍾楚義在城裏四處視察工地,但他對於兒子卻有其他期望。鍾楚義回憶道:「他覺得他在聘請律師上花費太多了,所以希望我學習法律,而我也為他讀了。」原本的計劃是讓鍾楚義在家族企業中擔任律師,以節省間接支出。

鍾楚義1983年畢業於倫敦大學法律系。但當時正值香港移交談判,財政和政治開始出現動盪。到了1984年,他的父親已經由於高昂和波動的利率破產,(1982年10月,香港的最優惠貸款利率高達19.6%),鍾楚義不得不到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這也代表家族發展地產事業的願景暫告一段落。

然而,鍾楚義很快就發現法律枯燥乏味,而在他感興趣的討價還價亦過於保守。他幾年後便轉到渣打投資銀行工作,這更符合他的喜好。

「刁王」的興起

在奔達國際有限公司短暫工作期間,鍾楚義在1990年主導以17.2億港元收購銅鑼灣世界貿易中心,他隨後在1991年被新加坡後裔商人黃鴻年發現。黃鴻年收購了運營世界貿易中心(WTO)的公司的股份,儘管這筆交易以法律糾紛告終,但黃鴻年仍非常希望能請鍾楚義為他運營新的投資基金。黃鴻年本身對中國的潛力很感興趣,而他在新加坡亦以爽快的交易作風而聞名。

這對鍾楚義而言可説是一大機遇,當年正首次有中國內地企業嘗試到海外上市。

黃鴻年和鍾楚義成立了中策集團有限公司,協助中國製造業和地產國企進行私有化。鍾楚義説他大約自1992年到1998年經營這家公司:「這一路上有很多機會,老闆在生意運營上給我很大自由,我的工作就是每年實現利潤,其他的權力和資本都源自他。」這些生意就包括部分中國首批海外上市的國有企業。而當中的策略往往涉及如何讓中國過時的工廠向現代化推進,令其變為有競爭力的企業,好讓資產能在未來出售。

鍾楚義至今仍透過出任由在港上市的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香港建設(190)董事與黃氏家族保持聯繫,香港建設由黃鴻年的哥哥黃志源和他的兒子黃剛領導。

至1999年,鍾楚義轉至李澤楷旗下的盈科拓展集團,當時李澤楷剛開始涉足企業併購。當年的香港正處於亞洲金融風暴之中,李澤楷卻正試圖為併購籌集資金。港股和金融圈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袁天凡早在鍾楚義任職投資銀行家之時便認識他,袁天凡在將保險公司賣給李澤楷後,便開始為李澤楷工作,他更鼓勵鍾楚義加入李澤楷新的合資公司。

袁天凡指:「鍾楚義作為交易撮合者加入公司,他做得非常出色。他在挖掘商機方面有着罕見的天賦,而在如何制定完成交易的方案上更是相當有創意。」袁天凡自2006年從電訊盈科退休後漸趨低調,但他在2015年以15億港元將位於白加道22號豪宅賣給了阿里巴巴創始人及持有南華早報的馬雲,再次吸引到市場注意。而袁天凡是在2000年以1.63億港元從比利時總領事手中買入的。

鍾楚義促成交易的能力,正是讓李澤楷初成立的集團站穩陣腳的重要元素。袁天凡表示:「當時的盈科拓展就像一個初創公司。我們需要有進取心的人,除了資本、人脈和知識,我們什麼也沒有。我們需要交易撮合者來創建業務。有時我們不得不捨棄一些資產來創造資本。鍾楚義也參與其中。」而盈科拓展收購其前老闆黃鴻年旗下的TRICOM,從而造就日後電訊盈科創立一事,似乎更證明瞭鍾楚義與舊主保持了良好的關係。時至今日,鍾楚義仍是香港電訊的董事局成員。

到21世紀初,李澤楷崛起的併購熱潮已基本完成。鍾楚義形容電訊盈科轉變成一家公用事業公司,他所享受的討價還價的空間有限。

重回地產業

早在2002年,40多歲的鐘楚義就已經在考慮自立門户,並重投房地產行業。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爆發期間,鍾楚義看準時機行動。他在2004年收購了當時只有現金、沒有資產的控股公司資本策略地產,並籌集了首個2億港元的基金開始創業。

曾鼓勵鍾楚義離開並自己創業的袁天凡將資金投入首個基金,而他至今仍然是資策的股東。

2004年,資策首次進行收購,目標是位於灣仔税務大樓對面、路易威登家族擁有的告士打道88號。該大廈由路易威登家族於1996年以8.5億港元購得,並額外斥資5,000萬港元進行翻新,而鍾楚義則在2004年以1.9億元購入了這棟大樓。

非典型肺炎嚇怕了整個香港房地產業,但資策卻正好有資本大展拳腳。就在此時,鍾楚義的父親重新以朋友和導師的身分出現在他的生命裏。「他度過了很艱難的時間。」鍾楚義説:「他告訴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不買,你永遠也不會買到,所以要勇敢地買。」


這第一筆收購為資策的商業模式奠定基石,也為鍾楚義打了一支強心針。「我們以15%的收益率買下了這座大樓,這令人驚歎,然後市場就迅速復甦了。」2007年,鍾楚義以近8億港元的價格出售這座大樓。

鍾楚義的模式是買入商業地產,翻新或改變用途,然後迅速出售。目的是儘快歸還資金,建立現金儲備。資策在2004年上市,鍾楚義認為這是一個比私人公司更佳的籌集資金渠道。他表示,正是在這一點上,他感到他作為一名投資銀行家的經驗是無價的。

資策在香港的員工人數已從2004年的2人增至逾100人,而在資策下一個最大的發展市場-上海已聘請30人。此次融資的目的正是從房地產買賣企業轉型至房地產開發商,就像鍾楚義的父親在幾十年前所做的那樣。

仲量聯行研究部主管馬安平(Denis Ma)表示,很多香港小型開發商用同一種方法-就是通過購買、轉換用途、然後轉售房地產試圖打入地產龍頭行列。但馬安平表示近年出現一些新的機遇,為小企業開闢了一條進入大時代的新道路。他指又與內地公司部熟悉本地市場,在開發香港項目時往往會與規模較小的本地開發商合作。

據馬安平介紹,由於地價極高昂,即使是本地的大型發展商有時候也會與小地產商合作,讓小發展商也有機會涉足他們較少機會參與的項目。

鍾楚義在促成交易方面的信譽明顯讓他在業內鶴立雞羣。2017年,資策與永泰地產合作,耗資19億港元將中環SoHo區一個物業重建為辦公、零售、酒店綜合項目。

據媒體報道,資策近日以20億港元現金出售了位於己連拿利的一個住宅項目,該項目位於香港核心酒吧和娛樂區蘭桂坊,資策同時可於李澤楷旗下的盈大地產(432)合作開發該項目,並獲得項目未來的一半利潤。


而香港西九龍站即將通車,鍾楚義亦一直積極研究該區的物業項目。西九龍有很多待重建的老舊住宅和商廈,正好完全符合他買入、翻新重建、再賣出商廈的商業模式。

不少內地遊客都希望體驗一個地道的「香港」,這亦是鍾楚義的策略重心之一。「我們覺得有很多不太受香港本地人歡迎、較舊的地區,反而會越來越受到內地遊客歡迎。」

鍾楚義表示,在推行這一策略兩三年後,淨回報率就達到了40%或以上。雖然市場上還有很多其他小規模的或家族企業在做同類型的房地產交易, 但當中卻沒有像資策一般上市或深入資本市場的。儘管如此,鍾楚義強調大部分資策項目都是透過內部融資而成。

資策現正受到市場關注,今年4月,集團在亞太區權威財經雜誌《FinanceAsia》舉辦的投票選舉中獲評為「最佳中市值公司」第一名。

向巨頭邁進的下一步是豪宅項目,鍾楚義在2007年開始了他的第一個住宅項目,這個項目需要更多的資金以及四五年的回本期。

2011年,他成立了資策的子公司-尚家生活,以開發豪宅組合。目前正在發展的粉錦公路項目正是一個真正規模龐大的豪華項目。鍾楚義在新界粉錦公路近粉嶺處物色到這塊土地,可以説是下了很大的賭注,項目將只有6套房子,每套7,000平方尺,另加上4,000平方尺的花園。而這些花園將全由著名的園林景觀設計大師Randle Siddeley設計,鍾楚義直言這就是項目的最大賣點。

相比之下,其他在新界或離島的豪華別墅項目規模就小得多 - 太古的Whitesands項目中的別墅面積介乎2,000至2,500平方尺,信和置業位於吐露港附近的九肚山的Botanica Bay項目獨立屋面積則介於3,700至5,500平方呎,永泰的Le Cap單位面積就約1,700至4,700平方尺。

這個極寬敞的大型豪華項目選址在深圳邊境附近,就是希望滿足深圳商人們尋找好的地方招待香港客户的需要。鍾楚義預計每套房的售價將介乎1.5億至2億港元之間。而每套房子將各有一個20米長的游泳池,項目預計在明年完工。

談到豪宅,鍾楚義對於自己在營造奢華感方面的觸覺優於大部分同業而感到自豪。

他的辦公室就充滿了藝術感,你在他的桌上會看到一堆超級遊艇雜誌。他本身就花了很多時間在超級遊艇上(李澤楷以熱愛高性能的遊艇而聞名),鍾楚義亦想把超級遊艇的設計美學和技術引入到他的豪宅中。

「我相信人們會因為我們創造的品牌記住我們。」鍾楚義認為他願意承擔風險,突破香港豪宅市場的極限,將為他帶來更大的資本,同時開創機會讓他打入大規模住宅項目的精英世界。就在上週,資策地產與信和集團合作投得在九龍油塘一個估計約38億港元的住宅發展項目。

鍾楚義笑説:「以品牌比喻,我們資策現在是LV,但正在轉向佐丹奴。」

香港房地產供應緊張,加上面對內地的強勁需求,這個市場只容得下有膽識的人。鍾楚義認同小發展商要在香港地產市場立足相當艱難。他又補充,只有在香港這個地方,上市地產商的市值大幅落後收入。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可以量產並迅速預售住宅單位,使得他們能夠輕鬆籌集資金。

除了香港,鍾楚義對於擴張至中國以外的市場並沒太大興趣。而上海和北京就是他下一個主要焦點。鍾楚義滿意地説:「如果你能夠在這兩個地方做大,那就足夠了-這就真的很『大』了。」資策目前擁有上海一個主要住宅項目和兩個商業項目的50%權益。

鍾楚義對於中國市場的前景相當樂觀,長遠而言,13億人口和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將會創造出一個巨大的房地產市場。他還表示,香港終有一天不會再成為國內投資者的買房目標,特別是在人民幣實現完全自由兑換後。他説:「我認為香港的『魔法』很快就會消失。現在,很多中國商人都想去那裏就去那裏-米蘭、日本。」

極其高昂的樓價是牽絆香港作為商業中心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對此,鍾楚義認為政府可以在不幹預市場的情況下有更多作為來緩解供應。其中他特別指出城市規劃委員會在將工業用地更改為住宅用地方面造成很大限制。他還提到了廢棄的校舍等一些未被使用的基礎設施,這些物業其實都可以改建成住宅或商業項目的。

他説:「我們的首要任務是要全面重新審視可用的土地。」

另一個當務之急是改革香港的土地招標制度。香港在非典期間開始實行暗標制度,由於投標者不知道對手的出價,因此紛紛出高價確保取中標。他説:「政府內部人士擔心土地無人問津,不能賣出土地,因此以暗標取代拍賣。」但他認為現在已經是時候回到正常的招標拍賣,這將有助降低樓價。

無論香港的物業市場發生甚麼事,鍾楚義在打入巨頭行列以前都不會自滿停步。就如袁天凡講的「他的強項是促成交易,並非專業管理。他的資產交易頻繁而質優,已經建立了一個很好的投資組合。」

瞭解資策的仲量聯行香港代表馬安平:「到目前為止,他們似乎沒有走錯過一步。」

幾年前,鍾楚義以資策重投地產市場,他的父親也繼續擔任他的顧問,他們經常在鍾楚義的辦公室吃着外賣午餐討論生意。雖然父親去年去世了,但鍾氏建立地產帝國的步伐並沒有停止。鍾楚義:「我從他那裏得到了啟示。」

鍾楚義的兩個女兒,Ashley正就讀紐約大學,Jasmine則在資策負責商業銷售。就此看來,一個新的香港房地產大家族正在一步一步建成。

(本文章發表於5月號The Peak雜誌)

以上文章只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