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万科激励员工“内部创业”,开发商也内卷了?

萬科激勵員工“內部創業”,開發商也內捲了?

華爾街見聞 ·  2021/06/15 19:25

01.png牛牛敲黑板:

萬科新業務跟投比例升至20%,員工跟得動否?

兩個月來,“兩集中”供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整個房地產行業,傳統開發業務的利潤空間被壓縮已成定局,所有的開發商都要面對一個沉重的話題,新的增長,來自哪裏?

很懂未雨綢繆的萬科也不例外。雖然早在十年前就轉型城市配套服務商,但萬科今日的新業務,仍不足以支撐利潤的增長。

為了加快新業務的發展,萬科升級了跟投制度,將員工持股比例提升到了20%,高於開發業務的10%,意在激勵員工成為股東,將新業務當作“自己的事”來做。

跟投制度是風行房地產公司的主要激勵制度之一,在房地產上行的年代,等於放大了槓桿,員工可以分享項目收益,從而激發其積極性;但隨着行業低迷、利潤率走低,跟投這兩年受到了挑戰,很多項目都“跟不動”了。

那麼,萬科在此時提出加大跟投比例,而且還多是不賺錢的新業務,員工的動力又來自於哪裏?能否順利推行?

新業務加大跟投

6月14日,萬科公告稱,擬對非開發業務的跟投機制進行迭代。包括但不限於物流倉儲、商業、長租公寓、冰雪、教育、企業服務、食品業務,以及未來擬拓展的非開發業務。

與之前的方案相比,本次修訂變化最大的是在跟投權益比例上。在新業務中,跟投權益比例合計不超過20%,此前則是10%;對於萬科股權比例低於50%的業務,跟投權益還需不超過萬科所持比例的40%。此外,未經董事會薪酬與提名委員會同意,單一跟投人員權益比例不超過3%。

跟投人員包括公司董事、監事、法定高級管理人員在內的所有員工,以新業務的核心經營團隊、骨幹員工為主;跟投定價標準為三選一:不低於萬科在該業務的已投成本及對應融資成本之和;不低於合資格獨立第三方評估的公允價格;不低於每股淨資產。

此外,萬科要求跟投資金全部由相關員工自籌,公司及下屬企業不得為該等員工提供貸款,包括為其貸款提供擔保。

萬科公告解釋了修訂跟投制度的原因:加快新業務發展,充分激發經營管理層及核心員工的“當家人”意識,並推動公司內部資源協同。

接近萬科的人士對華爾街見聞表示,新業務還未成為萬科的主要盈利板塊,需要更多的激勵機制;同時,公告中的跟投制度只是大概的綱要、方向,還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通過。

過去十年,萬科在多個賽道進行了持續探索。年報顯示,萬科旗下物流倉儲業務“萬緯物流”2020年管理項目實現營業收入18.7億元,同比增長37%;商業(含非並表項目)業務營業收入63.22億元,同比增長4.33%;長租公寓營業收入25.40億元,同比增長72.33%。

同期,萬物雲實現營業收入182.04億元,同比增長27.36%;年末累計在管面積5.6億平方米,其中一半來自於萬科以外的項目。

但截至目前,在物業之外的新業務尚未產生太多利潤,長租公寓等仍為微利或虧損。

這也是萬科股價持續低迷的原因,資本市場仍視萬科為一家房地產公司,萬科近期股價連創幾年來的新低,目前已跌破了25元股。

創業式激勵

跟投制度從本質上而言,是吸引員工成為項目股東,讓他們更有“自主意識”。類似的有碧桂園的同心共享制度、陽光城、金地的員工跟投等。

在2015年時,萬科曾一度讓跟投員工可以享受到單個地產開發項目至多13%的權益收入,但兩年後又將上限限定至10%。

2018年,萬科對跟投機制進行了修訂。其中核心在於具體項目的管理人員必須跟投,對項目的內部收益率(IRR)做出要求,實施特殊劣後機制。

在特殊劣後機制下,IRR10%以下的項目,跟投人員沒有項目收益,10%-25%之間按出資比例分配,高於25%按出資比例的1.2倍獲取收益。

從過去七年的整體表現看,跟投制度確實對萬科的業務增長起到了明顯效果。財報顯示,2014年至2018年,萬科的淨資產收益率(ROE)從19.08%逐漸上升至23.42%。在2019年、2020年時,ROE則出現一定程度下滑,但保持在20%以上。

萬科董祕朱旭曾表示,跟投制度對提高拿地自主性、開發效率和開盤效率有明顯作用。從拿地到開盤,這些項目大約可縮短4-5個月。此外還降低了營銷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

截至2020年底,萬科已有累計1002 個項目引入跟投制度。2020年報告期內,新獲取的項目中,跟投認購金額為 37.45 億元,佔跟投項目資金峯值的 2.09%,佔萬科權益資金峯值的 3.48%。

但以上跟投的機制和效果,絕大部分都是針對開發業務而言。

在新業務中,利潤率要求、投資回報期限、員工是否劣後等都還沒有確定,而且也不像開發業務那樣強制跟投。

這就很像是內部創業的一種舉措:你對自己所在的業務板塊有信心,你就可以自己投錢進去。

前述接近萬科的人士認為,不同於開發業務相對成熟的跟投制度,跟投人員能夠對最後的收益有本帳,對投資週期、收益等心裏有數,新業務則需要跟投人員抱着創業心態,做得出來、做得好才能獲得收益。

從公告內容來看,跟投的新業務多是一些重資產、回報週期長的業務,多位人士均指出,願意跟投的人要熟悉或者深入介入相關業務當中,不然很難會有決心跟投。

據華爾街見聞了解,當下即使在開發業務板塊,員工跟投的積極性也明顯弱了。多名房地產公司人士表示,過去地產業務行情好的時候,不少具體項目的員工會加上一些資金槓桿參與跟投,也確實能夠從中獲益。但最近兩年,很多項目的利潤率不達預期,跟投激情明顯弱了。

在2019年的股東大會上,萬科總裁祝九勝也曾表示,“現在萬科員工跟投都跟不動了,壓力挺大的。全國前50強房企中有跟投制度的接近30家,都出現了跟不動的現象。現實情況是沒有那麼多現金流可以跟,即使有足夠的現金流,員工也是劣後的,分完股東、項目方再分給員工。”

基於此,萬科升級迭代新業務的跟投,能否切實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能否也像開發業務一樣起到起到效果,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編輯/emil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