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威销 售下滑拖累2020 年业绩:公司2020 年实现营业收入23.48 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62.27%;归母净利润8.39 亿元,同比下降56.2%。若不考虑可转债影响,调整后归母净利润为5.90 亿元,同比下降71.8%。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新冠疫情以及流感发病率降低影响,公司的核心产品可威销量下降。
产品管线渐丰,新产品助力二次增长: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快在其他产品上的布局,2020 年亦取得了较多积极的进展,多款产品先后获批上市,扩充公司的产品管线。在2020 年1 月、8 月以及2021 年2 月进行的全国药品集采中,公司的多款产品顺利中标。这些产品公司此前销售额和市场份额均非常低,中标后有望较快打开市场,优化收入结构。同时,公司此前自研究院引进的30 多款化学仿制药产品中已有20 款获批,剩余产品预计将于今年获批。新上市的产品若能在后续的全国药品集采中中标,可为公司带来额外收入。在创新药和生物药方面,除了2020 年获批的重组人胰岛素、磷酸依米他韦之外,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也已申报上市,有望于2021-2022 年获批上市;荣格列净、利拉鲁肽均处于III 期临床。这些产品的陆续获批将助力公司进一步丰富产品管线,优化收入结构。此外,近期公司控股股东拟通过其自身或指定的第三方向公司无偿赠予东阳光研究院10%的股权,公司亦可以优先选择0 对价取得研究院产品在国内的商业化权益并通过收益分成模式进行合作和交易。在双方合作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研究院持续推进的产品管线亦将为公司带来一定的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到流感发病率下降对可威销售的影响,我们下调2021-2022 年预测收入至19.44 和32.40 亿元,2023 年预测收入为37.91亿元,同比变动-17.2%、66.6%和17.0%,2021-2022 年下调幅度分别为72.3%和57.0%;下调2021-2022 年预测归母净利润至4.28 和6.17 亿元,2023 年预测归母净利润为8.19 亿元,同比变动-49.0%、44.1%和32.8%,2021-2022 年下调幅度分别为79.7%和72.7%。下调目标价至10.50 港元,对应2021-2023 年分别为18.21、12.64、9.52 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新产品销售不达预期,流感发病率下降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