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李开复“透底”AI巨头引发口水战!蚂蚁“回怼”,李开复、旷视“秒回”

李開復“透底”AI巨頭引發口水戰!螞蟻“回懟”,李開復、曠視“秒回”

e公司官微 ·  2020/09/12 22:47

來源:e公司官微

作者:雲風

摘要:剛剛,9月18日即將上會的螞蟻集團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因為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提到的人臉數據收集引發爭議,多家公司對此緊急迴應。

李開復「透底」引爭議,多家公司緊急迴應  

9月12日早上,李開復在HICOOL全球創業者峯會上表示,曾幫助曠視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圖和螞蟻金服等合作伙伴,讓他們拿到了大量的人臉數據。

對此,螞蟻集團今晚在官微澄清稱,我們關注到李開復先生在公開場合提及螞蟻金服和曠視科技的合作,我們需要澄清的是:

1、螞蟻集團在與曠視科技合作事宜上從未與李開復先生有過接觸;

2、螞蟻集團從未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雙方過往合作僅限曠視科技授權其圖像識別算法能力給螞蟻單獨部署和使用,不涉及任何數據的共享和傳輸。目前雙方已無相關業務合作;

3、我們再次重申,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是螞蟻的生命線。

針對螞蟻集團的否認,李開復又迅速在微博迴應稱,關於今早演講內容提及曠視科技早期和美圖、螞蟻金服的合作,網上引發討論,我做些説明:初期我曾經建議並幫助曠視團隊尋找更多應用合作伙伴,以增強技術水平,提升模型識別率。合作中,曠視提供AI技術給到合作方,我理解數據一直存在合作方客户服務器中,不涉及任何數據的共享與傳輸。我的口誤,給三家公司帶來困擾,深感歉意。

隨後,曠視科技官微迴應李開復口誤稱,我們關注到網上報道李開復先生提及曠視的言論,我們需要聲明的是:1,在客户合作的過程中,曠視始終尊重並致力於協助客户確保數據安全。我們不掌握,也不會主動收集終端用户的任何個人信息,這是我們的一貫原則。2,數據安全是人工智能企業的立身之本。曠視一直高度重視「數據隱私安全保護」問題,並已在企業內部制定、實施了完善的數據隱私保護制度。

曠視科技  

公開信息顯示,曠視科技成立於2011年10月,註冊資本3000萬元,總部位於北京海淀,是一家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行業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研發了人臉識別技術、圖像識別技術、智能視頻雲產品、智能傳感器產品、智能機器人產品。

在去年8月向港交所提供招股書以來,曠視科技一直被認為AI領域的「獨角獸」之一。招股書顯示,阿里系是曠視科技的大股東,三個創始股東持股比例經過多次融資後高度稀釋,用同股不同權的方式來掌控公司。招股書顯示,IPO前,印奇持股為8.21%,唐文斌持股為5.9%,楊沐持股為2.72%。AI Mind持股5.57%,Machine Intelligence持股為6.19%。

淘寶中國間接合共持有已發行在外股份的14.33%,螞蟻金服透過全資子公司間接合共持有已發行在外股份的15.1%。從股權上可以看出,曠視科技和阿里系捆綁在了一起,兩者在業務上也合作緊密。

不過,去年5月份,據天眼查顯示,曠視科技做過一次股權變更,聯想、創新工場及螞蟻金服旗下公司退出該公司股東行列,李開復、螞蟻金服韓歆毅、王明耀、唐文斌及楊沐退出董事行列。

曠視科技提交招股書之後,整個科技行業和創投圈都在等着AI第一股的出現,他們認為這將影響到所有AI公司的發展。

但迄今為止,IPO仍然懸而未決。截至目前,曠視科技已經完成了9輪融資,總計融資金額達到13.5億美元。

此外,2019年10月8日,美國商務部將28家中國公司加入實體清單,其中也包括曠視、商湯等多家AI公司。不過,曠視科技主要業務在中國,國際業務尚處試水期,目前有10%的收入來自海外,主要來自東南亞。

創新工場  

李開復的創新工場創辦於2009年9月,作為國內的創業投資機構,創新工場深耕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消費和互聯網、B2B&企業升級、教育、醫療等領域,並不斷探索與創新,致力於打造集創業平臺、資金支持、投後服務等的全方位生態投資服務平臺。

據介紹,創新工場的基金來自全球投資者,由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構成。創新工場目前共管理四支美元基金和三支人民幣基金,總規模約150億人民幣。

據創新工場官網顯示,創新工場所投資的項目中包括此次提到的曠視科技和美圖公司。

曠視科技上市之路懸而未決,不過美圖公司自上市以來股價持續大跌。公司2016年底上市,發行價為8.5港元,上市之後一度飆漲至23.05港元。但截至最新收盤,美圖公司股價報1.57港元,相比於發行價跌幅已高達81.5%。

編輯/Jeff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