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2025年1-3月房地产企业销售表现·观点月度指数

Guandian ·  Mar 31 11:38

前100房企累计全口径销售金额同比下降约11.21%,单月均价上升

“2025年1-3月房地产企业销售表现”研究成果显示,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和华润置地占据权益销售金额的前三,分别录得496亿元、429.85亿元以及359.9亿元。建发房产和招商蛇口紧随其后,为241.3亿元、238.4亿元。保利发展、绿城中国和华润置地占据全口径销售金额的前三,分别录得630亿元、523.9亿元以及512亿元,中海地产和招商蛇口紧随其后,为462.2亿元、350.7亿元。

1-3月,前100房企实现累计权益销售金额5313.17亿元,同比下降约11.1%。前100房企实现累计全口径销售金额7551.67亿元,同比下降约11.21%。3月均价为1.9万元/平方米,同比上升24.9%。

销售门槛值方面,1-3月,前10、前30、前50房企的权益金额门槛值分别约为147亿元、37亿元和23亿元。

1-3月,前10、前30、前50房企的全口径销售金额门槛值分别约为230亿元、54.27亿元和27.2亿元。

推动供需平衡,加强金融支撑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不少关于房地产的表述。其中,首次将“稳住楼市”纳入经济工作核心目标,明确“防范重大经济风险”与“化解房企债务违约风险”双轨并行。

此外,报告还明确提出“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在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方面,首次提出“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关于建设“好房子”的要求,并明确提出要“完善标准规范”等。

从供给侧来看,将严控新增房地产用地规模,优先消化存量用地与商办用房资源‌。延续“保交楼”专项行动,强化预售资金监管以维护购房者权益‌。地方政府获准自主确定存量房收储主体、用途及定价基准。

从需求侧来看,全面推行“因城施策”调减限购、限贷等限制性措施‌。加速推进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与危旧房更新,激活刚性及改善性住房需求‌。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适用范围,定向支持租赁住房与共有产权房建设‌。

为了推动供需平衡,以降低库存,激活需求、金融支持三方联动发力。实际上,去年四季度以来,楼市已经止跌回稳。今年的工作目标再次提出要稳住楼市,未来可能会出台许多房地产政策支持市场企稳。

结合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为了让更多刚需和改善人群入市,各地方加大楼市支持举措。如加大购房补贴力度、优化公积金政策、降低房贷利率和交易费用等,刺激释放消费需求。

据观点指数不完全统计,2025年3月不少地方发布相关房地产政策,涉及公积金、契税补贴、降首付比、人才购房优惠、下调利率等。

期内,深圳对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利息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优化,涉及提高贷款额度、下调首付款比例、加大利息补贴力度等多项举措。

如,贷款最高额度提升至231万元、可贷额度提高至账户余额16倍、异地贷款取消户籍和首套房限制、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购买本市商品住房,不再区分首套和第二套,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调整为20%;购买本市保障性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15%。

此外,还加大利息补贴力度。累计缴存年限在1(含)-5年,补贴比例从5%提高至10%;累计缴存年限在5(含)-10年,补贴比例从8%提高至15%;累计缴存年限在10年及以上,补贴比例从12%提高至20%。

观点指数认为,核心城市聚焦存量更新,三四线城市侧重库存去化‌。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在政策支持下或率先回暖,但中小城市仍需依赖保障房托底,区域市场的表现将进一步分化‌,因此需要灵活调动现有政策,支持楼市的发展。

一线城市核心区域价格回升,二三线城市仍依赖“以价换量”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07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7.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4%,降幅收窄10.7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额10259亿元,下降2.6%,降幅收窄14.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0.4%,降幅收窄17.2个百分点。

观点指数观察到,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楼市交易逐步改善,今年1-2月份市场交易持续保持稳定,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降幅分别比上年全年收窄7.8和14.5个百分点。

按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的商品房销售6038亿元,同比下降2.1%;中部地区1886亿元,同比下降2.3%;西部地区2134亿元,同比下降4%;东北地区200亿元,同比下降4.9%。

住建部披露,一二线城市房地产销售呈现止跌回稳的积极态势,带动房地产企业改善开发经营和资金回笼情况。不过,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调整之中,市场回稳还存在压力。从监测的40个重点城市来看,前两个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分别增长了1.3%和7.1%。

从房价指数来看,2025年2月份,受春节销售淡季等因素影响,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但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从同比来看,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降幅均继续收窄。

2月份, 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1%、0.2%和0.4%,广州下降0.2%。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0%,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其中,上海上涨5.6%,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5.5%、7.8%和4.4%。

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的上涨0.1%转为持平,同比分别下降4.7%,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

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5.9%,降幅分别收窄0.1个百分点。

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的上涨0.1%转为下降0.1%。其中,深圳上涨0.3%,北京持平,上海、广州分别下降0.4%和0.3%。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4.9%,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2.9%、2.1%、9.4%和5.3%。

二线城市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7.4%,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

三线城市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同比下降8%,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

观点指数认为,一线城市核心区域价格回升,主要在于此前调节土地供应,加上优质地块项目入市,推高了价格。不过二三线城市仍依赖“以价换量”,但同比降幅收窄,显示市场正缓慢复苏。

小阳春渐显,重点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上升

观点指数监测的6个重点城市中,3月前三周商品住宅成交289.19万平方米,环比2月前三周上升68.12%。

具体来看,北京前三周商品住宅成交面积35.64万平方米,环比上升96.8%,同比上升70.2%。观点指数认为,北京楼市成交环比持续改善,区域板块分化仍然存在。

据观点指数不完全统计,期内北京楼市有不少项目吸引了市场的关注。如越秀地产北京海淀项目和樾望雲、和樾玉鳴同日开盘,当日售出超1000套,总成交金额152亿元。这是2025年开年以来北京市场开盘项目首次销售超百亿,也创下同期市场销售额的新高。海淀永丰南板块的颐海澐颂开盘,其官微公布的销售额突破72.5亿元。新宫板块的建发金茂·观宸迎来首次开盘。该项目截至当天销售了207套房源,销售金额在22亿元左右。可以看到,一些传统开发区域板块项目的销售去化较高。

上海3月前三周商品住宅成交面积66.99万平方米,环比上升86.29%,同比上升79.6%,楼市小阳春热度延续。

上海房产交易中心披露,1-2月,上海一手住房累计成交78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8%。3月新开盘项目热度居高不下,3月以来(至3月21日)共有16个项目完成认购,平均认购比为0.89,其中9个项目认购比超过1。

其中,在售项目销售速度加快,3月以来日均成交1.1万平方米,同比去年增加34%,与去年 “沪七条” 出台后的10月份的成交水平相当。

典型项目如位于黄浦区外滩街道的金陵华庭项目。该项目首期推出158套房源,每平方米均价近19万元,总价格段在4000万元至1.7亿元。该项目推出后迅速售罄,单日收金92.34亿元。

上海房地产交易中心数据显示,1-2月二手住房累计成交267万平方米,同比增加51%。3月1日至20日,成交140.5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57%。

广州商品住宅3月前三周成交面积44.44万平方米,环比上升85.79%,同比上升37.25%。住建局披露,预计一季度全市一手住宅网签面积172.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8%,全市11个区同比增幅均超过10%;二手住宅交易登记面积242.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2%,全市11个区均实现同比正增长。

广州住建局披露,今年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态势更加巩固,新建商品房成交连续保持正增长,房价持续筑底回稳,一手住宅去化周期进一步缩短。

广州住建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一手商品房网签面积218.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7%,二手商品房交易登记面积282.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6%。从区域来看,新房成交集中在增城、番禺、白云和荔湾等,二手住房集中在番禺、天河、海珠等区域。

杭州商品住宅的成交量增长情况更为惊人。3月前三周成交面积为48.42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61.17%,同比上升98.93%。市场数据显示,截至3月23日,杭州二手房累计成交7382套,较上月飙升145%,同比去年也劲增55%。

杭州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262.4万,较2023年末增加了10.2万。由于涨价预期打开,并且“地王”效应持续拉高市场预期,消费需求有所释放。

深圳商品住宅3月前三周的成交面积为20.04万平方米,环比上升49.89%,同比上升52.98%。深圳二手房市场也在持续回暖。2025年第10周全市二手房(含自助)录得1812套,环比增长11.6%。二手房录得量已连续5周攀升,单周已超1800套。

成都市商品住宅3月前三周的成交面积为73.66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8.39%,同比上升2.9%。成都是6个重点城市中涨幅最小的,但是成交面积却并不少。

综上观察,6个重点城市均呈现成交上升的趋势,今年小阳春渐显。

房企盈利承压,业务支线表现不一

从房企已披露的财务数据发现,2024年房企深陷盈利下滑、核心净利润降幅扩大、资产负债表恶化和债务高压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住开业务是房企的核心支柱业务,由于销售下滑,对整体营收的影响较大。

尽管央国企及优质区域房企展现出韧性,但多数企业仍需通过加速去化、严控成本和债务重组应对挑战。行业整体复苏需等待政策效果释放及市场信心的重建。

这也使得企业尝试多路径探索业务的增长,不过各支线业务表现存在差异。

2024年华润置地实现综合营业额2788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开发销售型业务营业额为人民币2371.5亿元,同比增长11.8%。但毛利同比下降4.5%至603亿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25.2%进一步下降至21.6%。

股东应占净利润录得256亿元,同比下降18.5%。股东应占净利润率从2023年的12.5%下降至9.2%;核心净利润则同比下滑8.5%至254亿元,核心净利润率从11.1%下降至9.1%。

值得注意的是,经常性业务的收入为416亿元,同比增长6.6%。该指标贡献了核心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8.2%,核心净利润贡献占比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至40.7%。

招商蛇口2024年度报告显示,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89.48亿元,同比上升2.25%。录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39亿元,较2023年减少22.81亿元,同比下降36.09%。资产运营业务是转型方向之一,目前该业务期内实现营收约71.5亿元,同比增加7.41%,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3.99%。

中国金茂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90.53亿元。期内,公司所有者应占溢利约10.65亿元,同比增长115%,扣除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的净利润为13.33亿元,较上年度增加120%,公司整体销售毛利率为15%,较上年的12%增长3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中国金茂590.53亿元的全年收入当中,商务租赁与零售商业运营、酒店经营、金茂服务以及其他分别贡献了3%、3%、5%、7%的收入。不过,酒店经营、商务租赁与零售商业运营的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开发到位资金延续收缩趋势,新开工投资区域分化

到位资金方面,1-2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5577亿元,同比下降3.6%。其中,国内贷款2954亿元,下降6.1%;利用外资1亿元,下降90.6%;自筹资金5233亿元,下降2.1%;定金及预收款4577亿元,下降0.9%;个人按揭贷款1945亿元,下降11.7%。

由于1-2月销售同比改善,个人按揭贷款和定金及预收款亦出现降幅收窄的情况,但整体仍处于低位,主要资金来源如国内贷款、个人按揭贷款等延续收缩趋势,反映出房企流动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

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14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54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23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785亿元。

2025年2月住户中长期贷款的变动额为-1150亿元,而1月变动额为+4935亿元。2月中长期贷款出现负增长,这与2月销售短暂萎缩高度相关。

行业投资收缩,企业大多将资源投向强一二线城市,新开工在短期内仍将收缩。土地投资方面,一方面地块投资测算更加严谨,另一方面企业采取“以销定投”的方式衡量投资强度。销售表现较差的区域,企业土地投资积极性也相应更低。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66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6%(住宅新开工降幅28.9%)。这一降幅较2024年12月扩大6.6个百分点,且为连续第15个月双位数下滑。

对比历史数据来看,新开工面积已处于2012年同期以来的最低水平,且开工规模仅相当于2020年同期的38%。

东部地区新开工投资额同比下降11.4%,但降幅较2024年12月收窄7.2个百分点,有局部修复的迹象。中部与西部地区新开工投资额同比分别下降8.7%和3.3%,降幅较2024年扩大4.9和8.2个百分点,区域间的分化加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Comment Comment · Views 4204

Recommended

Write a comment

Statement

This page is machine-translated. Futubull tries to improve bu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translation, and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caused by any inaccuracy or omission of the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