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即使砸招牌,也要赚这一票”,光伏“抢装潮”下怪象迭出

TMTPost News ·  Mar 26 14:09

抢装、抢货、抢生意、抢发内部政策……

违规、伪装、违约、还能二次违约……

近期的光伏行业异常活跃,一些“怪现象”也持续引发热议。

今年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即业内所称“136号文”),全面推进新能源市场化改革。

不过,相对于未来市场化时代的前景,行业显然更关注政策的“及时雨”效果

“136号文”设定了差价结算机制,以今年6月1日为限,此前投产的“老项目”(“存量项目”)的电价会在市场化价格基础上补差价,此后的“新项目”(“增量项目”)全部市场化竞价。

再加之此前1月17日出台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规定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5月1日前可全额上网,5月1日后只能全部自发自用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只能全部自发自用。下游为抢差价、抢项目认定资格、抢上网,涌现“430”“531”抢装潮,对上游设备需求短期激增,让持续下跌了近两年的组件价格迎来上涨。市场主流的TOPCon产品,自2月19日至26日当周首次交易均价上涨以来,一个多月已涨了超过7%,分布式项目的组件价格涨约10%,上游的电池片、硅片、硅料价格也持续走高。

咨询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认为,随着抢装的持续,光伏供应链涨势有望维持至四月中下旬。换句话说,价格可能还能再涨一个月,但之后呢?

近期业内已有不少担忧的声音出现,在3月20日的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北京峰会上,隆基绿能、晶澳科技、阳光电源的三位高管均对今年全年尤其下半年的装机需求和产业链价格表示不乐观,还有分析师认为组件价格在年中抢装结束后可能迎来更大跌幅

对后续走势的看衰,也让一些厂商费劲心思,只为了在这波涨价中尽可能多赚点。

变形记

“竞争格局已经恶化到了这个程度,再恶化还能到哪呢?”

在年初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一位行业大咖时,后者就光伏行业“内卷式竞争”“无序竞争”等现象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虽然这是个设问句,但在划时代新政效果发酵后,市场显然给出了更出人意料的回答。

最先到来的是增产和毁单

多家垂媒、机构称组件端3月以来排产大涨超20%,去年底达成共识的去产能节奏被打乱

新浪财经报道称,抢装潮中个别企业违反了去年底的自律公约,超比例生产。还称主要企业召开会议,重新调整上半年配额,每个季度上调1%-3%。看起来,既然是主要企业的公约都要调整,显然并非个别现象。

增产是为了高价出货,现货价水涨船高,一些下游投资商反应,分布式项目组件年初不到0.6元/W的价格都不好消纳,到近期0.8元/W的价格全款,却可能抢不到货。

但这还不够,有些厂家打起了存量订单的主意

3月上旬起,不断有经销商称组件厂频繁违约,原来0.7元/W以下签单锁定的货,大量遭遇毁单

即使还未毁单,交付周期也被数次拖延,以往降身段求签单的销售“老弟”,已经坐地变身不回信息的“大爷”。有经销商愤怒称这是通过拖延让自己没法交代,继而主动弃单,并质疑契约精神何在?

部分下游开发商怕抢装被拖后腿,开始另觅渠道

但买到的,却可能是“假货”

3月17日,光伏龙头天合光能通过“天合光能产品中心”官微发布《关于防范非授权渠道销售行为的公告》,称“发现市场上有部分商家未经授权,以非正规渠道销售疑似我司品牌的组件产品”,并声讨此类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相关方合法权益,也可能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用户权益造成重大风险,提示买家注意授权渠道的唯一性、正规性,并表示已启动市场调查与法律程序。

同日,BC光伏组件双巨头之一的爱旭股份也发布声明,提示非官方渠道购买所谓“爱旭ABC组件”可能形成的风险,还详细给出了鉴别防伪教程。

两大龙头下场“打假”的背后,很可能是部分代工厂为赚快钱私卖A货的“变形记”

迄至今日,丛出的怪象还没有结束,有下游投资商称第一次被违约后加价,但无奈行情涨得快,马上遭遇“二次违约”。一家企业高管社媒发声,直指自己被多次刷新三观,称现状就是把人圈进来再交赎金的骗局。

就连地方政策端,也不乏争分夺秒、忙中出岔的情况。先是有两大省角力抢出落实政策的传言,但这还普遍被认为是积极施政的体现。而3月25日,一份名为《湖北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的文件引起轩然大波,该《实施细则》要求全省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自5月1日并网投产起第一个自然年的上网电量不得超过发电量50%,超出部分电网公司可暂不予结算。此后,不断有声音质疑其是“政策加码”。随后又有消息称,该《实施细则》是内部机密文件,仅在内部征求意见,并不面向公众,此次“偷跑”属于泄密行为,将被追查。3月26日又有一份湖北省电力机电行业协会致湖北能源局的意见函流传,称前述《实施细则》有违国家政策精神,有损营商环境,影响民营企业投资信心、正常经营等,请求有关部门重新评估,并进行调整。

还有声音担心,如果地方对此次改革存在加码从严趋势,可能会让近期市场进一步畸变,出现更多的乱子。

虽然有业内人士指出类似情况多属个例,但在光伏行业体量暴涨的近五年来,每个环节都挤入了太多的玩家和利益,从近期社交平台不断爆出的消息来看,甚至有玩失踪下线、催发货被砍的极端案例。

“就算砸了招牌,也要抢着赚这一票”,一位从业者如此吐槽,并担心所在公司赚完即离场,导致自己再次失业。

出清季

趁涨价清仓离场,是否也算是一种出清的形式呢?

即使这种离开不太体面,不过,不管巨头还是小厂,在这个大起大落的行业中,又有几人算得上“功成身退”呢。

不过,怕的是种种怪象于扰乱秩序是破窗的石头,于行业出清,只是岩峦上滚下的几颗小石子

自2023年产业链价格持续走低以来,行业就在讨论“大洗牌”,到了当年四季度以营收、净利双龙头为代表的大厂开始亏损,及至2024年亏损进一步加剧,关于出清的讨论也愈发频繁。

2024年初,认为当年底出清或2025年一季度出清的算是中等情景预测。

但2025年一季度快过完了,出清根本看不到终点。

彭博新能源财经光伏分析师谭佑儒称,从目前情况来看,光伏的“内卷”周期在慢慢拉长,行业还没有脱离同质化竞争的窠臼,同时,收并购进度较慢,出清通道不通畅,前景并不乐观。他认为行业愈发从此前期待的V型快速出清结构被磨成长周期网状出清结构。甚至目前更需要讨论的都不是何时出清,而是真正的底部到了没有

对于出清,从主管部门到行业协会再到各大龙头,去年以来已经数次发声强调其重要性,也持续在落后产能出清、企业兼并重组、防止同质化竞争、内卷外溢等领域找突破口。但市场上新一代N型产品虽然攻势猛烈,旧产能退出速度却并不匹配,直到新产能也不断被复制粘贴变得愈发同质化。而两宗市场最为关注的新能源龙头对头部厂商发起(潜在)的收购案,最终都不了了之,期间涉及到的商业谋略、国资进出、地方谈判条件大多也未披露。

在近期的一场活动中,一位龙头企业副总裁称,面对全产业链主材1000GW-1500GW产能对应600GW需求的现状,自己对出清“不敢乐观”。他还同时无奈表示,虽然大家都知道出清应该从缺乏竞争力的产能开始,但从过去两个季度的情况来看,这部分产能的离场异常缓慢,“还有很多其他利益在其中影响着进度”。

解毒剂

光伏新政对光伏市场行情的刺激,甚至有点像电影《哪吒2》之于今年开年的中国电影。

这部动画大片春节档上映,引发观影热潮,日票房连续5天在6亿以上,仅9天就登顶中国影史冠军,推动全国春节档票房、前2月票房创纪录。截至目前,一季度还没过完,今年票房已经接近去年总票房的6成。但也就是在《哪吒2》的虹吸之下,其他电影表现愈发乏力,3月25日,这部马上上映满两个月、仅国内票房已涨到近150亿的巨片,单日票房降至600万,而当日全国票房只有1500万,眼看单日大盘就要出现2013年除夕后(除疫情时期外)首次跌破1500万的情况了。受此影响,对全年尤其下半年电影票房表示悲观的看法也越来越多。

目前看来,对于以往两年被看衰的中国电影产业,《哪吒2》是一剂强心针,但远非解药,大量观众完成了一年一部电影或几年一部电影的“消费指标”后,匆匆离场,此前预计干完春节档就关门大吉的小城影院,很多也只是在《哪吒2》身上多赚了一个月,市场惨淡后也仍要挥手告别。

仅从短期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来看,跟光伏产业真的不乏相似之处。

对于上游制造商来说,“抢装潮”和“涨价潮”,应该至少能让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得到一些修复。但这剂猛药的药效也不过两三个月,没有真的解毒剂,行业还会旧疾复发,再受二茬罪

当然,对于四起三落的光伏行业来说,每次周期都不一样,产业链上每个细分环节也都不一样,但从2000年至今,问题分析来分析去,出现频次最多的还是招商一哄而上、资本一哄而上、企业自然一哄而上,扩产一窝蜂、涨价降价一窝蜂,就连技术、产品也差不多,还是一窝蜂,再加上宏观经济、外部贸易壁垒等等大环境影响,变化顺序排列组合,就能得到新的“行业寒冬”

专家、大佬数年来都在提示要警惕避免“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但时至今日,行业体量已经这么大了,上去容易下来难,不管做哪个业态、哪种技术、哪个领域,真散摊子,那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只是光伏的全身。

去年以来,行业流行自省、自我纠偏,大佬们给出了很多破局之道:反内卷、长期主义、注重效率而非单纯做大规模、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出海培养全球化能力、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融资创新、光储融合发展、产品优先、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加强收并购重组……

从理论上讲,这些解法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而且已经正确了很多年

如果光伏这个产业,像去年政策和企业共同认为的那样,存在着一些问题(而非内卷和周期都再正常不过,是催人上进、物竞天择的必然规律),需要一副解药,那这幅解药显然也是复合药,药物怎么组合、多少剂量是门学问,但更重要的,或许是,这幅药在谁手里?该给谁吃?

近日,多位专家表示,“136号文”是新能源全面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政策,改革会有阵痛,政策更需细化,但改变是必须的,短痛好过长痛,面对变局,应该相信行业,相信市场。(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Comment Comment · Views 4708

Recommended

Write a comment

Statement

This page is machine-translated. Futubull tries to improve bu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translation, and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caused by any inaccuracy or omission of the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