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国潮玩,30年完成三级跳

TMTPost News ·  Mar 25 04:11

文 | 斑马消费,作者 | 陈碧婷

茶饮咖啡、汽车、网红户外运动、潮玩,已经逐渐成为各大商圈一楼的“四大金刚”。其中,潮玩,虽最不起眼,吸金能力却丝毫不容小觑。

其实,仅仅在十几年前,国内市场还没有潮玩的概念。中国玩具产业刚刚开始有品牌意识,但受到乐高、美泰、孩之宝等头部国际品牌的挤压。更多的玩具企业,靠代工业务生存,处于行业的最底端。

最近十年,潮流文化滋养下的年轻人们,逐渐迷恋上了这些兼具了互动性、社交属性、情绪价值的高级玩具。潮玩,就是玩具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和消费升级。

泡泡玛特、52TOYS、布鲁可,以及众多潮玩品牌的成长神话,不仅让谷子经济成为国内的热门概念,还走向国际市场,成为继短视频、电商、游戏、新茶饮之后的又一场出海胜利。

从代工厂、玩具品牌再到中国潮玩的崛起,中国玩具产业在30年内实现了三级跳,从模仿时代、本土时代迈入大航海时代。

接下来,以IP为核心的潮玩业务深化,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中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乐高,本土市场也将迎来中国版迪士尼。

第一次玩具品牌上市潮

2010年前后,中国玩具行业迎来了第一次高光时刻:奥飞动漫、高乐股份(002348.SZ)、星辉车模、骅威股份、群兴玩具,5家玩具公司结队完成A股上市。

其中,奥飞动漫因“动漫+玩具”模式较为突出,成为“动漫第一股”;群兴玩具(002575.SZ)因自有品牌较出色,被称为“玩具第一股”。

这一轮上市潮,对于中国玩具行业而言,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

经过此前二三十年的发展,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已经让中国玩具产业实现了初步成长。当时,全球75%的玩具由中国生产,中国70%的玩具来自广东;而其中的重要品类,电子电动玩具,又主要集中在粤东地区。

行业内有言,世界玩具看中国,中国玩具看粤东。2010年前后上市的这五家玩具公司,全部来自粤东的普宁和汕头澄海区。

不过,当时的中国玩具企业,80%都是OEM模式。代工玩具厂缺乏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同时市场与客户结构单一,利润率低且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容易受到行业上下游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玩具出口量结束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玩具出口企业倒闭潮一触即发。

数据显示,2008年1-7月,中国玩具出口企业数量减少超过一半。“低档、低质、低价”产品的玩具生产商逐步退出市场。

正是这次危机之后,中国玩具产业中坚持做高质量、自有品牌的那些企业,得以脱颖而出。

奥飞动漫旗下的奥迪AULDEY,借助《四驱兄弟》等动画片的热播,将全国四驱车市场推向高潮;高乐股份旗下GOLDLOK品牌,称霸全球电动火车玩具市场;星辉当时拿下了奔驰奥迪宝马等汽车品牌的授权,RASTAR品牌在车模市场独树一帜;群兴玩具旗下的QUNXING品牌,在电动童车等品类保持优势。

2008年的中国十大玩具品牌排行榜中,奥迪AULDEY、骅威HUAWEI等品牌拿下头部位置,与全球性品牌乐高LEGO、美泰MATTEL、孩之宝HASBRO等比肩。

本土玩具品牌崛起并集体上市,成为中国玩具产业初步崛起的标志。

其实,从这些企业和品牌的名称,大约就能看出,即便初步实现了品牌化,中国玩具产业仍然停留在“模仿时代”。

所以,当奥飞动漫、群星玩具们集体站上高峰的时候,还是瞥见了一抹行业余晖。剧变,即将降临。

中国潮玩异军突起

就在玩具品牌们集体上市的2010年,泡泡玛特(09992.HK)在北京创立。

起初,市场并未重视这个潮玩品牌。就像当时很多人难以接受,积木熊的潮玩摆件,居然可以卖到几十万一个。

当时,市场的“主流”声音认为,泡泡玛特就是一个做玩具的;而创始人王宁,因为来自偏远的河南新乡、毕业于名不见经传的郑州西亚斯学院、本人非常不善言辞,丝毫让大家看不出潮玩或者新消费品牌创始人的感觉。

然而,当时潮玩文化已经由潮流文化之都香港,传递到了内地市场,并开始逐渐在艺术、电影、服饰等领域落地。

在好莱坞电影、韩剧、日漫影响下的Z世代们逐渐长大,他们拥有自主的消费习惯,开始迷恋上了这些具有互动性、社交属性,满足了情绪价值的高级玩具。

更重要的是,潮玩,让玩具市场的主流受众,从孩子,变成了更具消费能力的成年人。这是玩具市场的供给侧改革和消费升级。于是,潮玩市场,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

2015年,52TOYS在北京创立。相比于泡泡玛特,52TOYS的部分产品线,更加强调收藏性。

2014年游族网络借壳上市后没多久,“天才少年”林奇的合伙人朱伟松,离职创立玩具公司布鲁可,2019年开始专注于拼搭类玩具。

2020年,泡泡玛特港股上市,并交出自己的成绩单,终于让沉浸在旧世界中的人们,大吃了一惊。

靠着Molly等几个知名IP形象,泡泡玛特凭借盲盒等产品,展现出超强的增长和盈利能力。当年,公司营业收入25亿元、净利润超5亿元。

潮玩巨头毛利率超60%,净利率超过20%,比传统玩具上市公司们的整体盈利指标,高出一倍不止。

2020年-2023年,泡泡玛特IPO融资数十亿港元,52TOYS完成两轮融资,另有ToyCity、乐之宝LAM TOYS、未及Wekki、山海潮玩、潮玩族等众多项目完成融资。

2024年底,谷子经济成为资本市场最热门的概念之一。“谷子”是英文Goods(商品)的音译,广义上之漫画、动画、游戏等IP周边商品,因满足了年轻人的情绪价值,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且基本不受宏观经济及消费市场的影响。

潮玩,正是谷子经济最核心的表现形式。谷子经济龙头泡泡玛特,市值飙升并重回千亿港元巅峰。

2024年初,布鲁可(00325.HK)成功港股上市。没多久,52TOYS也传出了计划于2025年登陆港股市场的消息。前段时间,市场传言名创优品(09896.HK)将拆分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冲击上市。

新旧玩具,冰火两重天

泡泡玛特刷新了市场对“玩具”的认知。于是,王宁的那些标签,也被重新认定为内敛、有深度、接地气。

市场对王宁的认知,正如潮玩的市场地位。不知不觉间,潮玩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玩具市场的核心。

2023年,中国玩具及实体游戏市场规模834亿元,其中,潮玩就占据了500亿元规模。行业预计,中国潮玩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或将在2026年突破千亿。

潮玩龙头泡泡玛特,再度迎来了业绩大爆发。2023年,公司收入63.01亿元,同比增长36.5%,净利润10.82亿元,同比增长127.5%;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净利润分别为45.58亿元、9.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2.0%和93.3%。

去年,泡泡玛特曾对外披露,2024年第三季度的整体收益增长120%-125%。其中,中国内地市场同比增长55%-60%,港澳台及海外市场同比增长440%-445%。

事实上,泡泡玛特上市后的第二次业绩大爆发,主要增长动力正是来自于中国内地以外的市场。市场预计,到2025年,泡泡玛特海外市场收入将超越中国市场。

潮玩,已经成为继短视频、电商、游戏、新茶饮之后,中国品牌出海的又一次胜利。

中国潮玩产业,给泡泡玛特提供了崛起的契机。反过来说其实也成立,泡泡玛特作为行业龙头,助推了整个中国潮玩产业的发展。

专注于拼搭类玩具后,布鲁可也获得了业务层面的高速增长。2022年其营业收入3.26亿元;到2024年,营业收入高达22.41亿元,同比增长155.6%。

潮流生活零售巨头名创优品,2020年推出潮玩零售品牌TOP TOY。如今,TOP TOY已经成为公司的增长主力。

其他拥有潮玩类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们,包括晨光文具、姚记科技、实丰文化等,大多受益于此。

不过,在另一边的角落里,传统玩具品牌们的业务,却集体迎来了大溃败。

其实,2010年前后的玩具品牌上市潮后,这几家公司就陷入了各自的业务瓶颈,长期难以突破,无奈之下跨界或转型。

星辉车模转型为A股足球第一股,更名为星辉娱乐(300043.SZ);奥飞动漫更名为奥飞娱乐,增加影视、游戏甚至是婴童用品业务;群兴玩具转型多年,几无成就,旗下已经没有了玩具业务;骅威股份转型不利,更名为鼎龙文化,去年已经黯然退市……

根据最新业绩预告,星辉娱乐、奥飞娱乐(002292.SZ)、群星玩具,以及仍然以玩具为核心主业的高乐股份,悉数亏损。

传统玩具公司们集体溃败,跨界转型受挫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的目光仅仅聚焦玩具本身,看不到未来。

潮玩行业的整体价值中,IP创作占15%,IP运营20%,玩具生产仅占25%,销售渠道占据40%。

星辉、奥飞、群兴、骅威、高乐等,拥有自有品牌,相对于代工厂已然进步。但是,当它们面对乐高、美泰、孩之宝等跨国玩具巨头的竞争,泡泡玛特等潮玩品牌IP+产品+渠道综合运营的降维打击,以及玩具反斗城、沃尔玛等全球化渠道的生态挤压,几乎没有抵抗能力。

当然,本质上,就是因为它们的玩具业务,缺乏IP属性。就像没有灵魂的人,始终无法站到行业的顶端。

IP成为玩具市场核心

2025年初布鲁可上市前,关于它能否成为积木界的泡泡玛特,市场爆发了众多的猜测与争议。不过,最终资本并未投入太高的期待。

业绩连年亏损等众多槽点外,布鲁可相对于泡泡玛特,最缺乏的便是IP能力。

泡泡玛特,早期有Molly撑起大半壁江山,近几年LABUBU走红。2023年,公司旗下销售额过亿的艺术家IP就达到10个。

布鲁可创立后,也推出了自己的系列IP,包括早期的“百变布鲁可”和近年的“英雄无限”系列,但原创力不足、影响力有限。目前,公司旗下绝大部分销售来自于授权IP。其中,仅奥特曼系列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就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63.5%和57.4%。

这也是大多数中国潮玩公司面临的共同风险所在。不靠外部IP,产品难卖;依赖外部IP,不仅有卡脖子的风险,也被IP方拿走了绝大部分利润。

为此,行业巨头们已经在积极布局,推进自有品牌建设。

泡泡玛特内部设计师团队PDC(Pop Design Center),先后推出Hirono小野、小甜豆、 PINO JELLY及Zsiga等IP,也获得了不错的销售增长。2024年上半年还推出了Nyota、OIPIPPI、inosoul等新IP。

除此之外,泡泡玛特也在主流业务方向“扩IP、扩品牌、扩市场”之外,探索了一条IP综合运营的新路。2023年,泡泡玛特城市乐园落地朝阳公园,成为潮玩行业首个沉浸式IP主题乐园。

为了拥有自己的核心IP,52TOYS,这个颇具艺术气质的潮玩公司,决心从头开始打造“猛兽匣”IP,邀请作家写小说、制作漫画,再配合推出潮玩产品。这是最深入的IP制作方法论,过程虽然艰难,一旦成功却能够一劳永逸。

这样的故事,在中国玩具市场,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奥飞动漫,20年前便开始了动漫、玩具以及其他衍生品的综合开发战略。只不过,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当时的玩具产业价值有限,难以承载蔡东青的野心。不管动漫、游戏还是玩具,奥飞娱乐已经有多年未曾有过出圈爆款了。

如今,时代不同了。中国玩具产业再度升级,从玩具上升到潮玩,哪吒、流浪地球等本土IP接连崛起,给了中国潮玩业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或许,我们不仅能拥有自己的乐高,也将拥有属于本土市场的迪士尼。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1
Comment Comment · Views 3436

Recommended

Write a comment

Statement

This page is machine-translated. Futubull tries to improve bu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translation, and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caused by any inaccuracy or omission of the translation.